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焦點新聞
焦點新聞
瑰麗的史詩 澎湃的激情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文藝晚會《奮斗吧 中華兒女》專家談
發布時間:2019-10-08 09:57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19-10-08

  七十載滄桑巨變,七十載壯麗征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文藝晚會《奮斗吧 中華兒女》9月29日晚在京舉行。在新中國70年的歷史上,《奮斗吧 中華兒女》是第四部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此前的三部是《東方紅》《中國革命之歌》《復興之路》,分別是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5周年、35周年和60周年而創作。 《奮斗吧 中華兒女》繼承了思想性、藝術性和政治性上的精湛品格,並在藝術呈現上有所突破與創新,唯美大氣的舞台風格與表演內容完美融合,相得益彰。晚會於9月30日一經央視播出,獲得社會廣泛好評。為此,本報約請多位藝術界名家以及文藝研究者撰寫專題評論稿件,解讀《奮斗吧 中華兒女》雄渾的思想、精湛的藝術、強大的情感凝聚力之所在,從本期起分三期連續刊發,以饗讀者。

混聲合唱與舞蹈《國際歌》

    混聲合唱與舞蹈《接過雷鋒的槍》

    女聲二重唱、合唱與舞蹈《英雄贊歌》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而創作演出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奮斗吧 中華兒女》,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播出之後,深深感染了億萬觀眾。這場大歌舞,極具藝術力量地表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它與國慶日當天的盛大閱兵、天安門廣場大聯歡交相呼應,相得益彰。大歌舞、大閱兵、大聯歡,如同3支擎天柱,一起烘托著震徹寰宇的習近平總書記國慶重要講話,在全國上下點燃了熊熊的愛國激情,掀起了巨大的愛國熱潮,引發了全球網絡關注的浪涌風暴,向全世界自豪而藝術地證明著中國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縱觀《奮斗吧 中華兒女》,呈現出3個突出特點:
  宏大情景抒寫鮮明主題
  一部以新中國成立70周年為藝術表現對象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如何確定主題,事關成敗。如果用簡單的美麗和酷炫點綴喜慶,那恐怕就要落入千人一面的藝術創作窠臼。令人完全意外,而深入觀看《奮斗吧 中華兒女》演出之後又覺得完全情理之中的是,選擇“奮斗”作為這部音樂舞蹈史詩的主題,是絕妙好題,畫龍點睛,一字千金。主持人在開場白中,就點出了3個“來之不易”,簡明扼要地點出了奮斗的題旨:“在這片美麗富饒的國土上,我們深知,共和國是紅色的,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正是因為我們當今享受的一切,統統來之不易,既是奮斗所得,更要繼續奮斗!
  如此重大的主題,在《奮斗吧 中華兒女》裡是用舞台上的宏大情景抒寫而成。演出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對於大歌舞來說,這個場地既是一種帶有鮮明象征性的必需選擇,又是一個極富挑戰性的藝術質詢。用怎樣的藝術畫面才能完美地詮釋晚會的主題?換言之,主題越是重大,藝術挑戰越是高難。令人可喜的是,藝術創作者用立體縱面的背景台設計、多重交叉的藝術手段、多種藝術元素的復合性並用,營造出一種以宏大情景中的詩意抒寫為美學特征的舞台審美力量,極其鮮明地表現晚會藝術主題:奮斗!晚會的4個篇章,如同4組巨幅歷史群像,勾勒出奮斗的中華兒女偉岸之軀。第一篇章“浴血奮斗”有新中國成立前的革命戰爭烽煙戰火,有一系列重大歷史關頭的縮影﹔第二篇章“艱苦奮斗”,有新中國成立之初唱響《東方紅》的激情,有新中國成立之後走在社會主義大路上的喜悅,有建設者的豪邁激情﹔第三篇章“團結奮斗”,有改革開放之初的春風化雨,有與洪水搏斗的生死考驗,有香港回歸、澳門回歸的歷史場面,有奧運聖火照亮的美好江山。第四篇章“奮斗吧 中華兒女”,有新時代裡的青山綠水,有新時代裡的強軍吶喊,有新夢想裡一個不能少的精准扶貧,有新天地裡的赤子之心。4個篇章,4組宏大畫面,如此清晰,又如此簡明而切要地刻畫出新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民族復興之路,雖然艱苦難當,但卓絕不凡。晚會用壯闊的宏大場面和富於詩意的歷史情景,生動形象地闡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藝術時空幻化歷史偉業
  用兩個小時的物理時間,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的歷史縱深,難度何其巨大!
  《奮斗吧 中華兒女》用幻化的藝術時空,很好地回答了上述這道難題。首先,晚會採用了多首歌曲作為藝術時空的轉換線,選出一首首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經典歌曲,用一段段耳音鮮明的音樂旋律,串聯起一幕幕歷史記憶深處的畫面,帶領觀眾藝術地掠過七十年來的壯麗征程。《國際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東方紅》《我們走在大路上》《春天的故事》《走進新時代》《我和你》《強軍戰歌》《不忘初心》等,無不讓人心動。整場晚會,可以看作是一個巨大歷史心聲的回音壁,繞梁回旋的是奮斗民族的澎湃之聲。
  晚會用歌聲走入共和國奮斗者的內心世界,同時,也用舞台上可見的舞蹈畫面勾勒出一代代奮斗者的歷史形象。無論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的入黨宣誓者,還是井岡山上舞者們用移動的舞步幻化出火炬黨徽,無論是爬雪山過草地的長征戰士,還是新中國成立後跳著紅綢之舞的建設者,無論是戰勝洪水決口的解放軍普通士兵,還是強軍路上用舞者身體組成的銅牆鐵壁,都離不開舞蹈藝術在史詩級大型晚會中的巨大作用。此外,晚會上的巨大屏幕容納了海量的歷史信息,讓奮斗者的身影和許多珍貴的歷史鏡頭交織疊印在一起。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的身姿令人感慨萬千,中國獲得奧運會主辦權的激動場面,香港回歸和澳門回歸時人們喜悅的笑臉,抗洪救災中人民子弟兵的頑強身影,萬眾一心、抗擊“非典”的場面,一次次打動著觀眾的敏感神經。當《赤子》之歌的旋律響起時,於敏、李延年、黃旭華、申紀蘭、張富清、屠呦呦、孫家棟、袁隆平八位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的形象紛至沓來。於是,這些富於沖擊力的畫面與舞台上的舞蹈和情景式巨大場面結合在一起,特別是當所有這些畫面都在迅速地轉換中一次次沖擊人們的內心最柔軟的那塊境地時,我們不禁想到:唯有不忘初心,才能牢記使命!唯有不懈奮斗,才能開創未來!由此,晚會用豐富而快速轉換的藝術時空,速寫了新中國的光明道路,濃縮了新中國歷史的豐功偉業,傳遞了中國價值,凝聚了中國夢想的偉大力量。
  點面融合鑄就復興之夢
  毋庸諱言,既要用迅速流動的藝術時空呈現歷史線索,又要用藝術感染觀眾,這是一個難度極高的藝術任務。然而,晚會完成度相當精准。其奧妙,當是點面融合得相當巧妙。舉例來說,如此宏大歷史的藝術表達,從何而起?整場演出,從序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開始,用意很深。開宗明義,氣勢磅礡,自信滿滿!新中國之新,不是簡單的1949年10月1日的歷史翻頁之新,其背後是近現代以來中華民族苦苦追求偉大復興的艱苦卓絕斗爭,是終於找到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歷史相結合的道路之新。那麼,這條全新的道路,又如何轉化為整場演出的藝術起點呢?
  我們看到,在第一篇章“浴血奮斗”裡,主創團隊非常巧妙然而又是非常准確地找到了《國際歌》。當人們在巨大縱面的平台上看到鴉片戰爭背景下瘦骨嶙峋的吸毒者和衣衫襤褸的勞作者時隱時現,一種巨大的窒息感襲滿全身。恰在此時,渾厚有力的念白之聲在全場緩慢地響起:起來,起來!是誰在呼喚?是誰在吶喊?是中國共產黨人!當《國際歌》的旋律響起,讓人一下子聯想到1922年入黨、1923年開始擔任中國共產黨的機關刊物《新青年》主編的瞿秋白,字斟句酌、嘔心瀝血翻譯《國際歌》的情形,更加令人贊賞的是,這樣的藝術設計,暗喻了偉大歷史復興道路的當然邏輯起點,毫不猶豫,沒有遲疑,充滿了歷史的必然力量!
  再例如,晚會的第二篇章“艱苦奮斗”,有一個感人至深的情景表演,令人唏噓不已,即“兩彈一星”元勛郭永懷用生命保護珍貴文獻而英勇獻身的畫面。《共和國之戀》的音樂旋律中,由演員胡歌所飾演的科學家郭永懷在飛機失事之前,為了保護裝有重要數據的公文包,和警衛員緊緊抱在一起,用兩個人胸膛的血肉之軀,把爆炸的烈火阻隔在公文包之外。他們保護的不僅是珍貴文件的機密數據,更是證明了優秀的科技工作者忠誠祖國、愛崗敬業、義無反顧的赤子之心。在祖國神聖而偉大的使命面前,這樣的人,是當之無愧的英雄,是人民永遠敬仰的楷模。
  《奮斗吧 中華兒女》和70年大慶中的一系列重大舉措,激發出民族自豪、道路自覺和文化自信,必將催生出更加巨大的精神威力,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洪流滾滾向前,無可阻擋!(文/ 馮雙白,圖/盧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