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焦點新聞
焦點新聞
瑰麗的史詩 澎湃的激情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文藝晚會《奮斗吧 中華兒女》專家談(四)
發布時間:2019-10-11 09:11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李曉霞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19-10-11

  時代足跡 民族史詩

  宋寶珍

  9月29日晚,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同4000多名觀眾一起觀看大型文藝晚會《奮斗吧 中華兒女》。整場演出在回溯歷史、祝福祖國、謳歌時代、禮贊人民之中,描繪了波瀾壯闊的歷史圖景。

  奏響時代的奮斗旋律

  整場演出以史詩的架構,彰顯了“奮斗”的主題:第一章“浴血奮斗”,突出了一個“起”字,無論是茫茫人海中黨的標志的崛起、黨旗下庄嚴的宣誓、“工農兵聯合起來”的北伐﹔還是秋收起義、井岡山斗爭、爬雪山過草地、14年艱苦抗日﹔直至百萬雄師過大江、南京升起勝利的旗幟,這一切都顯現出黨所領導的人民革命力量,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歷史趨勢,正是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喚起工農千百萬,才贏得了中國革命的勝利。

  第二章“艱苦奮斗”,突出了一個“斗”字,黨帶領人民與一窮二白斗,與愚昧落後斗,與帝國主義斗,與私有觀念斗,與前進道路上的艱難困苦斗,才披荊斬棘,開創出了欣欣向榮的新中國。

  第三章“團結奮斗”突出了一個“團”字,改革開放之後,全國人民團結一心跟黨走,無論是共同舉杯的歡慶高歌,還是香港、澳門回歸祖國﹔無論是抗非典、戰洪水、除冰凍、救震災,還是申奧成功、加入WTO、探月等,都顯示著中華兒女勠力同心、攜手並進、勢不可擋的奮斗精神。

  第四篇章“奮斗吧 中華兒女”,突出了一個“新”字,人民不僅進入了新時代,邁上了新征程,而且祖國面貌“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精准脫貧、強軍戰歌、綠水青山、蛟龍入海、嫦娥飛天、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每一項奇跡都顯示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以及永不匱乏的創新偉力。

  鐫刻民族的歷史記憶

  《奮斗吧 中華兒女》以歷史發展為主線,串聯起共產黨領導的武裝斗爭、新中國的誕生、改革開放、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4個重要歷史時期。

  當《起來起來》的歌聲響起,當人海如怒濤席卷之時,我們能感受到自近代以來民族的屈辱和深重的苦難﹔當《國際歌》的旋律奏響時,一股共產主義的激情在心底回蕩!“雪皚皚,路茫茫”,紅軍走出了雪山草地,《延安頌》裡寄托著民族的希冀,而《黃河大合唱》選曲、《大刀進行曲》《鐵道游擊隊》插曲,把人們帶入了戰火紛飛的過去。《歌唱祖國》《接過雷鋒的槍》《在希望的田野上》《一個都不能少》《不忘初心》等,唱出了中華兒女共同的心志。

  每一首樂曲都是時代情緒的凝聚,整台演出用經典的老歌和熟悉的旋律,喚起人們珍藏的集體回憶。

  譜寫民族的英雄史詩

  英雄源自人民,人民就是英雄。人民以當家做主人的激動,以滿腔的赤誠,謳歌新生活,謳歌工農兵。

  然而,前進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勝利的鑼鼓剛剛敲響,戰火已經燒到了鴨綠江。在朝鮮戰場,英雄王成以“向我開炮”的吶喊,顯示了氣貫長虹的神勇,共和國正是因為擁有這樣的衛士,人民的江山才會堅如磐石。為了甩掉貧油國的帽子,石油工人王進喜喊出“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口號,共和國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猛士,才建立起穩固的工業基礎發展體系。參與研制“兩彈一星”的科學家郭永懷在飛機失事的剎那,與助手一起,把裝滿科研資料的文件夾緊緊地抱在懷裡,用血肉之軀保護著國家利益。

  人民英雄紀念碑巍然聳立,它銘刻著人民不可磨滅的記憶﹔不久前榮獲國家榮譽勛章的老英雄們在熒屏上向人們微笑,江山代有英雄出,這就是生生不息的中華民族。觀眾彷佛被帶入時光隧道,在這光速運行中,看到被回放的一幕幕珍貴畫面。

  《奮斗吧 中華兒女》既是向國慶70周年的獻禮,也是向未來進發的號角。奮斗未有窮期,它激勵當今的人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努力,不斷前進,為祖國和人民譜寫新的史詩。

  歌頌“奮斗者”  激揚新時代

  劉  平

  觀看大型文藝晚會《奮斗吧 中華兒女》的演出,心情無比激動。晚會以“奮斗”的旋律描摹“奮斗者”的身影﹔以豪邁的歌聲唱響“奮斗者”的豐功偉績﹔以輝煌的成就唱出“奮斗者”獻給祖國母親的無限深情!

  隨著《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那振奮人心的旋律響起,大型文藝晚會《奮斗吧 中華兒女》拉開了帷幕,晚會以“浴血奮斗”“艱苦奮斗”“團結奮斗”“奮斗吧 中華兒女”4個篇章全面展示“奮斗者”——中華兒女70年的奮斗歷程、理想追求、輝煌成就和偉大夢想。

  晚會第一篇章“浴血奮斗”展示了“奮斗者”在新民主主義時期的奮斗足跡。交響樂與舞蹈《起來起來》首先將人們的記憶帶回中華民族苦難深重的歲月,昂揚的《國際歌》再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以及她的兒女們為追求真理,尋找解放大眾之路的堅定信念。《南昌起義》《秋收起義歌》《西江月﹒井岡山》表現中國共產黨領導武裝斗爭的魄力,以及實現奮斗理想的實踐。《娘子軍之歌》《露營之歌》表明共產黨領導武裝斗爭之火在祖國各地燃燒。《過雪山草地》《南泥灣》《怒吼吧,黃河》《大刀進行曲》集中展現了中華兒女在艱難困苦中奮勇戰斗的感人場面。交響樂《渡江渡江》《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表現了中華兒女解放全中國的決心與氣魄。

  晚會的第二篇章“艱苦奮斗”一方面表現了中國人民翻身得解放的喜悅﹔一方面激發了他們建設祖國的熱情與不怕苦不怕累的奮斗精神。《東方紅》《贊歌》《翻身農奴把歌唱》唱出了從苦難中獲得解放的中國各族人民的喜悅與歡暢,《我的祖國》《我們走在大路上》表現了中華兒女當家做主、建設祖國的豪邁。《英雄贊歌》盛贊抗美援朝的英雄們。《我為祖國獻石油》《幸福不會從天降》是中華兒女為建設祖國流大汗、出大力的行動展示。建設新中國,需要艱苦奮斗的精神,也離不開科學知識的武裝。交響情景表演《共和國之戀》歌頌科學戰線“兩彈一星”的元勛們。混聲合唱《歌唱祖國》則把頌揚中華兒女在建設祖國過程中的可歌可泣的事跡與無私無畏的奉獻精神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晚會第三篇章“團結奮斗”通過歌聲與舞蹈表達對改革開放事業的深情禮贊,也為奮斗者們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豪邁贊歌!《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以輕快、熱情的旋律表達了“奮斗者”們在思想解放的氛圍中不斷銳意進取的喜悅心情。《春天的故事》贊頌了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縱覽全局的高瞻遠矚。《走進新時代》《江山》唱出祖國發展欣欣向榮、人民生活幸福甜美。《東方之珠》《七子之歌》《故鄉的雲》表達了在香港、澳門回歸之時,人們對祖國的深情眷戀、對國家統一的熱切祈盼。《戰決口》《生死不離》《長江之歌》表現了中華兒女在汶川抗震救災、“98抗洪”等重大事件中血脈相連、眾志成城戰勝自然災害的雄心壯志和泰山壓頂不彎腰的頑強斗志。

  晚會第四篇章“奮斗吧 中華兒女”展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中華兒女齊心協力實現“中國夢”的壯闊圖景。《天耀中華》表達中華兒女祝福祖國、祈盼祖國平安昌盛的美好願望。《致敬人民》贊頌人民群眾改天換地的磅礡力量,“英雄出自人民,人民就是英雄”。《一個都不能少》記錄的是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的奇跡,也體現著共產黨人讓人民“共同致富”的承諾。《強軍之歌》抒發了新時代軍人的豪邁氣概,《我的綠水青山》描繪了綠色發展、保護環境的生動實踐,體現著科學發展的理念。《赤子》《新的天地》描寫“不負人民重托,無愧歷史選擇”的赤子之情。《和平——命運共同體》呼喚平等發展、共同富裕的美好未來。《不忘初心》《復興的力量》以深情的旋律和動人的歌詞,唱出“萬水千山不忘來時路”的庄嚴承諾,唱出“萬眾一心奔向前方”的壯志豪情。

  大型文藝晚會《奮斗吧 中華兒女》是一曲歌頌“奮斗者”的贊歌。全體創作者不斷打磨提高,使整台晚會不僅體現了正確的政治追求,而且具有深厚的藝術美學內涵。歌頌“奮斗者”,激揚新時代,我們將以此為新征程中的新起點,去創造新時代的新輝煌,去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偉大明天!

  樹中國形象 展中國方向

  魯太光

  看完大型文藝晚會《奮斗吧 中華兒女》,感慨不已,沉思不已,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部精心編排的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之作不僅綜合運用歌舞詩、聲光電等藝術手段立體地塑造了鮮活的中國形象,而且還通過講述中國故事,進行了深沉的歷史思考,展現了中國方向。

  打動我們的,首先是中國聲音——歌曲。從《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到《延安頌》,從《延安頌》到《春天的故事》,從《春天的故事》到《不忘初心》《復興的力量》,這一首首歌曲是感奮過一代代中國人的“歷史之歌”,是振奮新時代中華兒女的“時代之歌”,因而,這既是音樂,又是史詩。主創團隊從“聲音”中梳理出一條主線,貫穿起近百年的中國歷史。開篇,我們被無盡的哀歌所籠罩。在這哀歌聲中,魯迅先生筆下那個“風雨如磐”“萬家墨面”的老中國似乎就站在我們面前,讓我們悲傷,讓我們疼痛,讓我們憤怒。旋即,這哀歌為狂飆般的悲歌、壯歌所取代。在這悲歌、壯歌聲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尋找光明之中國、青春之中國、希望之中國的奮斗歷程,一一呈現眼前。這更是歡歌,隨著新中國的建立,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開展,縈繞在我們耳邊的,是越來越歡樂的歌聲。這歌聲帶著我們走進“春天的故事”,走進“希望的田野”。這歌聲還帶著我們走進“新的天地”“綠水青山”,走進“命運共同體”。

  與中國聲音完美同步的,是中國腳步——舞蹈。如果說音樂是這台節目的主體的話,那麼舞蹈則不僅是這一主體的完美補益,還強化了其表現力,提升了整台節目的藝術表現力。與哀歌相伴的,是蹣跚的腳步。在交響樂與舞蹈《起來起來》中,是黑暗沉重的舞台,是皮鞭下“被奴役的人們”,是鴉片槍下“沉淪的人們”,是蠕動的人群,弱小的人群,掙扎的人群。隨著《國際歌》的旋律響起,一曲曲慷慨悲歌、壯歌響徹舞台,我們看到的,是愈益有力的中國腳步。

  在這樣的中國聲音和中國腳步中,我們看到了一個豐滿的中國形象。這些形象組合起來,宛若一部進化史、生命史,不僅生動地告訴我們新中國是從哪裡來的,而且還清晰地標明了中國方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從李大釗等早期共產主義者喊出“青春之民族、青春之國家”,到南湖紅船在歷史的波面上劃出改變中國的第一槳,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正是為了踐行這一初心和使命,我們黨領導中國人民浴血奮斗建立新中國,艱苦奮斗建設新中國,團結奮斗改革開放,在新時代勉力前行。

  這就說到這台節目的主題——奮斗!為了完美呈現這一主題,主創人員通過塑造人物形象,串聯起整台節目,而且,在塑造人物形象時十分注意個體形象與人物群像的均衡,讓我們直觀地感受到,這一個個具體的人物形象之所以能夠升華為“這一個”,是因為他們始終來源於“這一群”,始終緊緊地依靠“這一群”,而他們的所作所為又始終是為了“這一群”。整台節目形式上也很有意味。第一篇章“浴血中國”以近乎“快閃”的方式把諸多經典革命歌舞片段組合起來,僅用20分鐘就再現了中國人民28年浴血奮斗、建立新中國的歷史。其後的“艱苦奮斗”“團結奮斗”“奮斗吧 中華兒女”3個篇章,敘事則相對開闊,節奏相對舒緩,節目比較完整,時間比較充分。尤其是第四篇章“奮斗吧 中華兒女”,一改前三篇章的縱線歷史敘事,在空間上展開橫向敘事,將正在中國大地上發生的故事搬上舞台。這樣的編排不僅使歷史敘述有了現實指向,而且也使現實有了歷史縱深感,歷史與現實互相映照。這樣的藝術形式,有深刻的寓意。在筆者看來,“浴血奮斗”這個篇章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這一出“長劇”的一個短小“序幕”,而我們現在所經歷的則是正在展開的“長劇”的一個章節,我們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迎接這出“長劇”“高潮”的到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既是“觀劇人”,又是“劇中人”。這提醒我們,我們所從事的工作“更偉大”,但也“更艱苦”。這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庄嚴宣告“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的原因,是他與語重心長地告誡全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全黨必須為此“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的原因。

  音樂舞蹈史詩中的“中華兒女”們

  馮  俐

  大型文藝晚會《奮斗吧 中華兒女》,可謂:一台晚會讀懂新中國史。

  史詩是文學。是表現人的!是要聚焦人的心靈和精神的。如何將音樂、舞蹈和史,化為史詩?

  奮斗,毫無疑問是這個時代的最強音,而奮斗的主體,則是億萬中華兒女。無論領袖、英雄,還是這一偉大進程中的無數普通人,都是“中華兒女”中的一員。這台節目最核心的成功之處,在於一度二度同時出發,沿著歷史的脈絡,化概念為形象:從具體的或提煉過的“中華兒女”形象出發,終又在舞台上,將“史”的波瀾壯闊,不斷地落在一個個感人至深的人的形象上。

  試以第一篇章為例。交響樂與舞蹈《起來起來》,舞台主體由人群組成,黑暗沉重中弱小的生命擠壓著、蠕動著。不斷的點狀聚焦,構成無聲的訴說:一名被鞭打的勞工帶出“被奴役的人們”、一名吸大煙者帶出“沉淪的人群”。隨著“起來!起來!”的民族命運呼喚,無數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李大釗、陳獨秀從掙扎著的人群中站出來,於黑暗中呼喚著“青春之民族”!緊接著,幾個人出現在上海裡弄、幾個人出現在南湖紅船、一面紅旗局部照亮黑暗。不時有年輕人從涌動中站起來,低聲宣誓“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所有這些“人物”雖然都隻是一閃,卻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又一個有身份、有表情、有態度的“這一個”。《國際歌》的歌聲轉作一首首人們熟知的歷史歌曲,以“快閃”的節奏,編年重大節點:《工農兵聯合起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歌》……《娘子軍連歌》《露營之歌》《過雪山草地》……《大刀進行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渡江渡江》直到《義勇軍進行曲》。僅用20分鐘就在舞台上完成了28年中國人民浴血奮斗的歷史全貌,這已是難得。更難得的是,所有這些節目始終以涌動變化的人群為背景,舞蹈不再一味追求整齊劃一的舞姿,而是不斷強調著人群中隻閃現一瞬的、無數不知名的“這一個”。我們會深深地記住南昌起義“第一槍”的那個身影﹔記住東北抗聯和楊靖宇、李兆麟、趙尚志留在白山黑水間的令人永志不忘的話語﹔記住過雪山草地時那群女兵爭著冒死探路、沉入沼澤,卻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將藥箱和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我們會記得鐵道游擊隊員鐵道線上的奔跑、掀翻成段鐵軌﹔我們會記得百萬雄師過大江的壯麗、記得送大軍渡江的百姓如何與戰士一同浴血﹔我們期待著毛澤東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時候,驚喜地收獲一段短暫的、既有史實依據又有藝術創造的交響情景表演——登上城樓之前,新中國的締造者們飽含深情地討論國名、國旗、國歌方案,毛主席於沉思中說出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碑文,讓我們看到了這一時刻的常人心緒、偉人情懷……據我所知,這一段情節,在節目策劃的最初會議上,就被提出,並因此形成了整體氣質的雛形。

  以“人物”承擔敘事議論,在舞台上不斷突出對“中華兒女”的群像塑造,這一追求從文學策劃到二度呈現,貫穿了整台4個篇章。總結其特點的話,我認為,是強調歌舞情景化和將情景表演融入歌舞與交響的節奏中,不拘一格。並且,對一些歷史細節的獨特捕捉和舞台放大。

  第二篇章“艱苦奮斗”中,合唱與舞蹈《英雄贊歌》,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有王成,有坑道裡的“上甘嶺”還有冰雕般的長津湖戰役——那段今人所知不多的壯烈。男聲二重唱與舞蹈《我為祖國獻石油》,讓我們看到了想象中的大慶工人們。交響情境表演《共和國之戀》,毫無疑問是所有觀眾都會為之流淚並銘記的節目。張國立、胡歌、靳東、辛柏青的演繹,會讓無數人深刻生動地記住錢學森、郭永懷、朱光亞、於敏這些閃光的名字。

  第三篇章“團結奮斗”與去年《我們的四十年》晚會內容相同,但應該說,這一篇章超越了《我們的四十年》,洗練而充滿情感——這是億萬中國人為之激情澎湃的四十年!交響樂與舞蹈《戰決口》,“98抗洪”,“誓與大堤共存亡”的戰士們的身影早已成為國家記憶,但,抓住士兵們被雨水泡爛、被沙袋磨爛的雙手,並將之放大在舞台上,則令觀眾感受到了真切的疼痛,這種痛感令“子弟兵”從一個名詞變成了一群血肉之軀,令理性的敬意化作了如父如兄的疼惜。在現場我甚至會想:這些軍人如今在哪裡?留下傷殘了麼?會好麼?還會痛麼?觀眾此時的淚水,彷佛是在為親人而流!混聲合唱與舞蹈《生死不離》與混聲合唱《我和你》是連在一起的。2008年的汶川地震場景再現了戰士們救出一名孩子的畫面,廢墟前的戰士們細心地為孩子蒙上眼睛,所有人的表演與其說是舞蹈性的不如說是戲劇性的,再次構成了舞台上的這“一個又一個”。緊接著,林浩本人出現在現場,說出那個被救出的孩子就是自己。台上的畫面、音樂再次筆鋒一轉,回到了當年、回到了地震後不久——小林浩被姚明拉著手,奔跑在奧運會開幕式上。那個動人的視頻鋪滿天幕的一瞬間,我們不僅看到了10年前的抗震、奧運,也看到了一個孩子10年來的命運,它又何嘗不是這個民族命運的寫照:於大悲大喜中的生死不離、心心相連。

  第四篇章“奮斗吧 中華兒女”,在整體結構上是一次大膽的另起,交響朗誦《致敬人民》的題目和角度,都緊緊扣住了人民、扣住了“中華兒女”,像楔子一樣將第四篇章嵌在了貫穿主線上。應該說,在篇章結構上,第四篇章與前三章完全不同。前三篇章是縱的時間線索,第四篇章則是橫向鋪展。整個篇章的9個節目完全進入交響合唱與歌舞,舞蹈雖然錯落有致,但更多還是回到整齊劃一。這個時候,更多延續著“中華兒女”形象任務的,是大屏幕——之前有無數真實的畫面:幾代國家領導人、無數百姓在各個時期的面孔,包括新時代的扶貧、強軍、青山綠水、命運共同體……到了《赤子》,大屏幕裡飛出28位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的照片,整台演出對於“中華兒女”的群像書寫,至此,畫上了一個完整的句號。

  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如果說,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晚會《我們的四十年》,成功在將著眼點和著力點放在了“我們”即人民上,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文藝晚會《奮斗吧 中華兒女》,則成功在塑造了音樂舞蹈史詩中的“中華兒女”群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