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焦點新聞
焦點新聞
信用監管效能提升 助力旅游市場有序復蘇
發布時間:2021-05-19 09:08 來源:中國旅游報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中國旅游報 2021-05-19

  根據文化和旅游部發布的數據,2021年五一假期,國內旅游出游2.3億人次,假期游客滿意度達84.8,處於“滿意”水平。對於2.3億人次的市場規模來說,游客滿意度保持較高水平,為旅游業高質量復蘇提供了堅實保障。但不可否認,今年以來,多個“旅游事件”成為輿論焦點,“導游強迫購物”“餐飲店漫天要價”“未經許可經營旅行社業務”等亂象備受詬病,如何破解這一難題?

  文化和旅游系統從不同層面尋求治標治本之策,在持續推進未經許可經營旅行社業務專項整治行動的同時,也要注重市場監管長效機制,尤其是旅游市場信用監管體系建設,文化和旅游部3月31日上線啟用了旅游市場信用管理系統,要求各地進一步增強旅游市場“黑名單”震懾力,提升監管效能。正如業界人士所說,相對於傳統旅游市場監管“平均用力”模式,信用監管可以“精准施策”,能夠更加有效地破解旅游市場亂象頻發、復發問題。

  創新實踐 亮點突出

  近年來,各地在旅游市場信用監管方面有著豐富的實踐探索,涌現了很多創新亮點。值得關注的是,上海市構建形成了“信息共享、分類監管、誠信宣傳、區域聯動”四位一體的旅游市場信用監管體系,值得業界借鑒。

  ——信息共享,為日常監管和執法工作提供有力支撐。上海推動旅游企業監管信息平台與上海市信用平台對接,進一步打破部門和行業信息壁壘,實現數據實時調用、統計分析和行業監測等功能,為各級文化和旅游部門日常監管和執法工作提供有力支撐。上海還通過市、區文化和旅游部門門戶網站等渠道,及時向社會公布涉及重大投訴等旅游企業失信信息,倒逼企業自律規范經營。

  ——分類監管,根據企業信用狀況採取梯次化的監管措施。實踐證明,傳統管理模式與現代精細化管理的重要區別之一就是實行分類管理。上海建立旅游企業信用分級分類監管機制,即根據資格資質、安全生產、表彰評優、行政處罰、司法判決執行等多維度,開展旅游企業信用綜合評價,採取梯次化的監管措施,將信用狀況極差的企業列入重點監管名錄,加大日常監督檢查頻次﹔對誠實守信企業適當減少巡查頻次。

  ——誠信宣傳,推動形成誠信踐諾的良好風氣。“讓誠信企業和守信者暢行天下,讓失信人和單位處處難行”。在上海旅游節及出游高峰等時間段,上海多次舉辦誠信主題宣傳咨詢活動。同時,還引導社會參與失信監督和共治,比如,指導全市旅游企業積極協助法院做好限制失信被執行人高消費等工作。

  ——區域聯動,大力推動“信用長三角”體系建設。上海會同蘇浙皖三省共同發布失信行為認定標准和聯合懲戒措施,同時,推動建設“信用長三角”信息平台。截至目前,“信用長三角”信息平台已歸集長三角地區6000余家旅行社、15萬余名導游的信用信息。

  各界響應 深入落實

  實際上,不僅是上海市,各省份均積極響應和實踐,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企業都十分注重信用監管。

  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2020年印發了《山東省文化和旅游信用管理辦法》,在旅游市場信用監管互聯互通、分類管理等方面作出明確規定。比如,推動構建統一、規范、多級聯動的“互聯網+監管”體系,全面歸集各類監管數據,實現與國家“互聯網+監管”系統和各市、相關部門監管業務系統的互聯互通﹔信用良好的市場主體和從業人員,可以優先獲得資金資助和政策扶持等。同時,山東還出台了《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市場黑名單管理辦法》,其中明確,對列入黑名單的游市場主體和從業人員實施重點監管,增加檢查頻次,加大監管力度,依法從重處罰。

  近年來,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與公安、市場監管、稅務等部門建立了涉旅行刑銜接、線索移交、信息報送、數據共享機制。建立海南旅游誠信平台,構建旅行社、景區、酒店動態信用檔案,不定期向社會公開全省旅游企業行政處罰等失信信息,加大失信被執行人在旅游行業的懲戒力度。

  中旅旅行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公司擬定了誠信合規手冊,就內部員工管理、旅游產品質量及服務流程監管、供應商管理和合規經營進行了規范,嚴格把控導游人員的選派和地接社的選擇,嚴格履行安全生產職責,制定供應商安全准入標准,對供應商進行考評管理﹔對外交易時,堅持公平公正、誠實信用原則,嚴格遵守適用的法律法規,切實維護公司良好聲譽,促進公司健康可持續發展。

  “金杯銀杯不如游客的口碑”。神舟國旅十分注重加強自身信用建設,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神舟國旅把信用建設和品牌形象作為企業重要的無形資產加以珍惜和經營,不斷提高員工職業道德,營造企業誠信文化氛圍﹔完善組團和地接規范性操作要求﹔加強信用體系建設,推進誠信經營和強化安全生產,努力營造公平有序的旅游消費環境,樹立誠信經營的品牌形象。

  應對挑戰 科學構建

  在國家大力推動社會信用管理體系建設的背景下,旅游市場信用監管體系建設不斷加速,同時仍面臨很多挑戰。

  “信用監管不同於其他監管方式,它可以依托互聯網技術,貫穿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可以連接事前、事中、事後監管。實際上,國家‘互聯網+監管’平台於2019年上線,已經在利用跨部委、跨平台數據進行市場監管方面作了有益嘗試。”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游科學學院副院長鄧寧表示,旅游行業在信用監管方面還需提升,如,根據旅游行業市場主體的業務特點,挖掘其失信行為特征,並採用數字化方式進行指標化和量化﹔利用行業過程性數據建立監管機制,旅游電子合同、旅行社行政審批、電子導游證等數據可用於信用監管﹔建立事先預警和事中反饋機制﹔打通多源數據共享的機制和管道。

  東亞前海證券研究所旅游業研究專家賀燕青建議,充分利用大數據實現信息記錄、共享、互聯互通及長效記錄﹔推行信用評分機制,對促進旅游市場健康發展的積極行為給予加分,對於被舉報屬實的相關違法行為予以扣分,定期進行分數排名。

  山東財經大學旅游發展研究所所長王旭科認為,各級文化和旅游部門應聯合相關行政執法部門建立旅游信用公示制度,完善旅游失信懲戒機制,充分利用現代互聯網技術手段建立在線點評與管理系統,定期發布“旅游失信行為記錄”,實現旅游監管從傳統行業人力監管向現代信用監管轉變﹔開展旅游信用信息征集,由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信息征集工作,以游客投訴、合同履約、信貸等信用記錄為重點,建立旅游信用等級分類,便於游客查詢鑒別﹔針對散客,優化並增設公益性散客旅游咨詢服務中心,完善旅游咨詢服務網絡。

  (採訪組成員:丁寧 李志剛 邊鋒 王趙洵 執筆:李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