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焦點新聞
焦點新聞
國新辦發布會:努力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發布時間:2021-08-30 11:04 來源:中國旅游報 編輯:李曉霞
信息來源:中國旅游報 2021-08-30

  8月2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文化和旅游賦能全面小康新聞發布會。圍繞推進公共文化服務、保障和改善民生,文化和旅游部部長胡和平在發布會上表示,文化和旅游部將持續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建設,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努力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好地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滿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

  胡和平表示,公共文化服務主要是解決群眾讀書看報、看演出、看展覽、參加文化活動等問題,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文化建設中的重要體現。黨的十八大以來,文化和旅游部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快構建覆蓋城鄉、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努力讓人民享有更加充實、更為豐富、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胡和平從四方面介紹文化和旅游部開展有關工作的情況。一是人民基本文化權益保障更加有力。頒布實施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公共圖書館法、博物館條例等法律法規,制定出台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准,省、市、縣三級政府普遍制定實施標准或服務目錄,明確群眾文化權益保障范圍。穩步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建設,持續實施“戲曲進鄉村”、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等文化惠民項目,讓更多群眾共享文化發展成果。二是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不斷完善。截至2020年底,全國共有公共圖書館3212個、美術館618個、博物館5788個、文化館3327個、文化站4萬多個、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57.54萬個。所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文化站、美術館和90%以上的博物館實行免費開放,實現了“無障礙、零門檻”。推進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推出城市書房、文化驛站、鄉村文化禮堂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深受群眾喜愛。三是優質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日益豐富。適應群眾需要,積極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今年春節期間,通過網絡聯動開展全國“村晚”活動,線上線下累計參與人次達1.24億,使鄉村小舞台變成社會大舞台、惠民好舞台。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組織“唱支山歌給黨聽”大家唱群眾歌詠活動,參與人次超1.7億。廣泛開展服務基層送文化活動、文化志願服務活動。如內蒙古“烏蘭牧騎”,數十年如一日深入牧區開展文藝演出,為廣大牧民送文化、送歡樂、送服務。四是公共文化服務發展活力持續迸發。順應信息化發展趨勢,加強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實施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建設國家公共文化雲平台,打造“雲端博物館”“雲上村晚”等全景式數字體驗平台,讓群眾足不出戶在線享受優質公共文化服務。舉辦公共文化和旅游產品雲上採購大會,為供需雙方精准對接、為社會力量深度參與搭建平台。(唐伯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