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中國國家話劇院
中國國家話劇院
國家話劇院原創話劇《豆汁兒》5月即將上演
發布時間:2019-04-29 08:34 來源:文化和旅游部政府門戶網站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文化和旅游部政府門戶網站 2019-04-29
    4月28日,中國國家話劇院出品、演出的原創話劇《豆汁兒》在京召開發布會。該劇將於5月10日至19日在國家話劇院先鋒劇場演出,同時參加第五屆中國原創話劇邀請展。
    《豆汁兒》編劇鐘海清、潘汛洪、謝可,導演謝可,舞美設計陳斯,燈光設計劉一昂,演員於泓、吳嵩、楊晨、王一平、張凱歌、黃兆函、劉子郁傾情出演。該劇講述了一個原汁原味的北京故事——老李經營祖傳豆汁店已有40多年了,但大齡未婚的女兒一心想改變豆汁的經營方式,留學歸來的兒子為了創業而在外借錢,同難共苦的老伙計因不想成為豆汁店的負擔不辭而別。在一地雞毛的煩惱中,老李竟檢查出自己患了腦瘤……本劇在悲喜交織的生活場景中,蘊含著中華民族傳統而深遠的文化內涵。人與人之間,從爭吵到包容,從固執到理解,其實最終都是為了留住清清白白的魂兒,堅守著匠人的初心和善良的一面。
    小小豆汁店的酸甜苦辣
    《豆汁兒》自2017年10月開始創作打磨,在蓬蒿劇場首演,被觀眾稱為“一部很有煙火氣的戲劇”,隨後參加國家話劇院青年戲劇創意空間——戲劇扶持項目。如今三度創排,劇組主創為貼近生活,建組後就立即前往磁器口、牛街等知名豆汁兒店採風,學習體驗傳統技藝,從生活中汲取創作養分。
    《豆汁兒》由鐘海清、潘汛洪、謝可共同編劇,他們在創作中更加注重小人物的內心挖掘與情感流露,作為劇中“小編劇”一角的原型,鐘海清坦言,“劇本傳達了一種傳統文化的當代精神:家風和技藝,都是不知不覺地,在酸中帶甜、甜中帶澀的生活裡悄悄地傳承著。”
    作為一名“90後北京土著”,本劇導演謝可對北京人的生活有著深刻獨特的理解,對這部戲的創排傾盡全力,與前兩輪相比,本輪《豆汁兒》在文本、舞美、音響、道具等多個方面都進行了全面提升,“文本層面,在傳統中又不斷創新,加入了人工智能、虹膜系統等情節,讓這部話劇更具有當代性﹔同時,為體現傳統手藝與匠人精神,我們也將採風中所學到的綠豆挑揀技術、包裝工藝等呈現在舞台上。”
    舞美設計陳斯用三道邊檐木將極具老北京特色的“大取豆汁店”搬上舞台,靈活運用帶有老北京特色的魚骨瓦、大槐樹、門墩等元素,鏤空的門樓,以一種繪畫感的勾線表現形式與京派建筑虛實結合,給觀眾一種既真實又寫意的視覺感受。
    新老“北京人”的情感碰撞
    在這部京味兒話劇的七位演員中,五位都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主創團結一心,在創作中不斷加入自己的想法,還原一個原汁原味的北京故事。國家話劇院優秀青年演員楊晨、黃兆函都是典型的“北京大妞”,對北京人都有著天生的親切感。楊晨對於劇中角色的理解就是“岔著岔著就把溫暖給岔出來了”,她坦言,“女兒李虹表面上大大咧咧,實際上情感細膩,跟我本人很像。她是一個紐帶,將父親、弟弟、小編劇幾個人的情感聯系到一起。”黃兆函說:“雖然從小在北京生活,採風讓我加深了對老北京民俗文化的認知,隻有真正體驗過生活才有收獲,採風對塑造角色有很大幫助。”
    於泓、吳嵩兩位演員在劇中演繹了一對多年老友,共同經營豆汁店,二人對於老北京人也有著自己的理解,於泓表示,“老李是一個傳統的老北京人,他固守著自己的店,把手藝傳承給孩子們,就是對家庭生活幸福的詮釋。但在這中間,卻與子女產生了新舊觀念的碰撞。”
    “這個戲展現了北京人的特點——熱情”演員王一平說,在他眼中,有過留學經驗,致力於將創新思維融入傳統豆汁兒店的李墨正是體現了“新北京人”的特點。此外,作為“新北京人”,張凱歌、劉子郁在劇組主創的帶領下,也深刻地體會到老北京的文化底蘊。他們表示,每一個北漂在北京都會有一段不平凡的感情,相信觀眾一定能從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感受這部戲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