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重慶市委辦公廳2015年10月22日《每日要情》(第199期)刊登江津區“創建”消息。全文如下:
江津區全方位推進國家公共文化體系示范區建設
(1)投入1.9億元新建文化館、圖書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建成鎮街文化站28個、農家書屋和社區書屋260個,基層文化陣地2萬余平方米。(2)分級分類打造精品文藝項目,重點培育楹聯文化、古鎮文化品牌,著力整合“一鎮一品”地方文化資源。(3)組織開展送文化下基層活動708場次,惠及30余萬人次,農家書屋、社區書屋年均接待群眾100余萬人次。
(江津區委)
▲10月20日,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辦公廳全國政府系統政務信息化輪訓項目兼職教授汪向東做客“聚奎大講堂”,就“電商大勢與落地農村”專題作了一場精彩的宣講報告。兩個半小時的講座中,汪向東教授圍繞電商大勢、落地農村兩方面,揭示了“互聯網+”的典型表現和突出特征。汪向東認為,中國網絡零售已經主流化,縣域電子商務進入全面引爆期,呈現出產業多元、平台多元、主導多元的特點。農村要成為電商布局的戰略要地,“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農資流通+農村服務+電商扶貧開發”是發展重點。農村電商發展要以拓通道、育網軍、優環境、強體系、建支點“十五字決”為抓手,不拘一格,順勢而為。地方要高度重視電商賦能帶來的增量創新,積極引導區域間的電商合作,讓電商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力。整個講座密切聯系當前形勢,對引導我區產業走上創新創業之路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區四大班子主要領導和各部門、鎮街主要負責人聆聽了報告會。
▲10月20日,江津通俗文藝研究會首個創作基地在珞璜鎮合解村挂牌成立,“大美合解村”被賦予新的文化內涵。
江津通俗文藝研究會是由從事通俗文藝創作和研究的當地文學家、藝術家、評論家、攝影家、音樂家、編輯家等有關專家、學者組成的學術團體。目前已有會員100余名,其中國家級會員23名。研究會致力於文學、電影、電視、戲劇、書法、音樂、攝影等文藝作品的創作和研究,為江津文化發展和繁榮作出了積極貢獻。珞璜鎮合解村文化活動豐富,文化氛圍濃郁。村民們自編自演了春節聯歡會,還組建了鄉村文化宣傳隊。當天,江津通俗文藝研究會負責人和該村兩委會負責人就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進行了深入探討。同時他們表示,挂牌後雙方要建立好聯絡、互動和參與機制﹔打造好現代農業、和諧鄉村和特色文化﹔處理好文化繁榮與經濟發展、園區建設和鄉村發展、快節奏和慢生活的關系。讓更多老百姓在愉悅的氛圍中享受文化大餐是他們的追求的目標。
▲“文化擁軍,軍民共建”,為充分發揮圖書信息資源作用,進一步豐富軍營官兵業余文化生活。今年4月,區圖書館與77126部隊簽訂合作協議,建立江津區圖書館77126部隊分館,並於國慶期間建成開放。到目前為止,江津區已經建成區圖書館分館7個。
區圖書館77126部隊分館,位於77126部隊內,面積150平方米,設有電子閱讀、期刊、報紙閱覽、圖書借閱等區域,可容納100余名部隊官兵在館閱讀。區圖書館通過館員推薦和部隊官兵進館挑書兩種形式,從現有館藏中精心挑選涉及軍事、科技、文學、歷史等各類優秀圖書共計5000余冊運送至77126部隊分館。為便於分館開展借閱和各項業務統計工作,區圖書館還向分館贈送了一套圖書館管理系統。部隊官兵既可以在分館借閱圖書,也可以直接到區圖書館借閱。同時,區圖書館還在武警支隊設立了圖書流通點。77126部隊分館的建立是圖書館延伸服務、開展軍民共建的一項重要舉措,這不僅提高了圖書館服務水平,而且為部隊打造軍營文化構建了一個良好平台,受到部隊官兵們的歡迎和好評。
▲10月23日,江津“獨秀”志願服務隊將“微課堂”帶到幾江街道大西門社區,為市民學校近500多名市民送去“五四運動的誕生與陳獨秀”和“江津名人展”兩個專題展。
“獨秀”志願服務隊隸屬江津區陳獨秀舊居陳列館,成員包括陳獨秀舊居陳列館現有在編員工8名,購買服務員工8名,長期志願者8名,以及來自江津區各企事業單位愛心人士、在津高校大學生等注冊“獨秀”志願服務隊的200多名志願者。幾江街道大西門社區是“獨秀”志願服務隊開展“微課堂”的第一站。市民在參觀完展覽後紛紛表示:“獨秀館的‘微課堂’非常生動,讓廣大市民第一次通過‘五四運動的誕生與陳獨秀’專題展覽,翔實了解陳獨秀對近代中國思想啟蒙運動作出的貢獻。這樣的‘微課堂’值得推廣。”當他們看到“江名人展”中29位江津的名人,並了解到他們的卓越成績與貢獻時,不由地表現出作為江津人的驕傲和自豪。接下來,陳獨秀舊居陳列館將繼續組織“獨秀”志願服務隊開展“微課堂”、“微宣講”等活動,為更多市民送去豐富的文化大餐。
▲10月28日,在區政協五樓會議室召開了“江津區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民盟征求意見會”,就江津區《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成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的實施意見》提供寶貴意見。
區政協副主席、民盟江津區委主委李遠杰,區人大常委會副巡視員黃淳、盟員胡賓凱、鄒秀娟、任正銘、陳和昭等人參加了會議。
▲10月29日,為進一步做好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工作,在區政府底樓中會議室召開了《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成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會。會上,區文化委主任胡林介紹了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推進情況並對《實施意見》作了起草說明。為確保《實施意見》更加詳實且具有可操作性,各個單位就涉及到的內容了提出意見建議。副區長熊偉做了重要講話,指出文化是經濟發展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有力支撐,要正確看待江津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現狀,讓經濟發展與文化發展統籌兼顧。要以創建為契機,讓江津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示范區。
▲ 10月30日,重慶市對外貿易經濟委員會主任徐強做客“聚奎大講堂”,就“融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打造西部開發開放重要支撐”為題作了一場精彩的專題報告。當前,國家正著力實施“一帶一路”、 “長江經濟帶”戰略。在兩個小時的報告中,徐強主任結合江津區位、交通等優勢,闡明了江津在全國、全市開放格局中的重要機遇和使命,對引導我區
經濟貿易產業開發開放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四大班子主要領導和區級各部門、鎮街主要負責人聆聽了報告會。
▲10月30日至11月2日,第二屆中國文化館年會暨文化藝術博覽會在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本屆年會由文化部、重慶市政府主辦,中國文化館協會、文化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重慶市文化委員會承辦。在為期三天的年會中,重慶市組織開展了全市各區縣文化館的地方特色文化展覽。江津作為全國第三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示范區創建城市,作為重慶市唯一一個“中國楹聯文化城市”,以“聯聖故裡,楹聯之城”為主題,設立了90平方米的展廳。江津展廳分為人文江津、楹聯文化、楹聯民俗、楹聯活動、楹聯研究、天下第一長聯等8個部分,採用聲、光、電等形式,全面展示了江津楹聯特色文化所取得的優異成就。為了增強展覽效果,展廳內還開展了漢服表演、古箏表演、楹聯書寫和贈送楹聯書籍等活動,使得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觀者大飽眼福,感受到江津這個楹聯之城獨特的文化魅力。展出期間,重慶市文化委員會黨委委員、副巡視員謝賓,市群藝館館長羅智敏、藝術總監畢富純以及來自北京朝陽、湖北黃岡、南京江寧、山東濰坊等地區文化館、E磊影視傳媒均來江津展廳進行互動交流。
此次展覽,江津展廳共接待全國各地的觀眾2萬余人次,不僅推介了江津的特色文化,提升了江津特色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而且為江津創建全國第三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示范區起到了良好的宣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