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辦公室 2015年11月2日
自治區政府副主席李康對我市
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工作予以批示
我市把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作為文化建設的重大契機,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共建共享”的路徑,強化組織支撐體系,加大財政資金投入,統籌推進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一是政府主導,構建支撐體系和保障體系。將“示范區”創建工作納入縣(市、區)績效考評體系,把文化建設的“軟任務”變成了科學發展的“硬指標”。公共財政超常規投入,文化設施全面升級。近幾年,全市財政安排文化建設支出達13.35億元,比“十一五”時期的總支出增長177.5%,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全市共籌集資金10.5億元,同步建設市、縣(市、區)、鄉鎮、村(社區)四級公共文化設施,實現由“基礎版”向“升級版”的躍進。投資2.9億元的“文化新地標”——玉林市文化藝術中心建成開放,投資1.12億元的玉林市博物館於2015年11月中旬建成開放。
二是整合資源,建設社區公共文化服務中心。2015年,我市啟動城鄉社區“規范化建設集中攻堅年”活動。全市已投入財政資金1.92多億元 ,對160個社區進行規范化建設。其中74個社區全部實現“有文體活動室、圖書(電子)閱覽室、道德講堂、百姓大舞台、電子書借閱機、綜合宣傳欄、文藝隊、志願服務隊”的“八有”標准。玉林城區的群眾在10分鐘內就可以到達一處文化活動場所,享受就近就便的公共文化服務,城區“10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基本建成。
三是激發活力,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建設。我市出台了《玉林市關於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玉林市人民政府關於引導鼓勵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的實施意見》、《玉林市人民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實施方案(試行)》等文件,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熱情空前高漲。2014、2015兩年,社會各界投入文化建設資金2.7多億元,建成基層文化設施950多處,承辦或贊助的文化活動1200多場次,各級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金額近千萬元,各項指標均大於前五年的總和。
四是增量提質,群眾文化向常態化和品牌化發展。我市組織開展“歌舞玉林、書畫玉林、書香玉林、詩詞玉林、文博玉林、戲曲玉林”主題文化活動,年均開展各級各類群眾文藝活動達4500多場,比創建前增長了60%,塑造了主題鮮明、內涵豐富、覆蓋城鄉、貫穿四季的“文化玉林”形象。
我市以創建“示范區”為載體、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效得到了自治區政府領導的肯定。2015年10月23日,自治區政府副主席李康在《玉林市人民政府關於<立足惠民便民、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成效顯現>的報告》上作出批示:“玉林市政府貫徹落實中央和自治區關於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工作積極、主動、有成效。請文化廳繼續給予支持和指導,並做好相關經驗的宣傳和推廣工作”。(李麗陽)
我市到文化部匯報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工作
10月19日, 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副市長滿昌學專程赴北京,向文化部匯報我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工作。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副司長陳彬斌、監督管理處處長朱渤等聽取了匯報。玉林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局長覃展西參加了匯報。
滿昌學就我市在創建“示范區”過程中,面向基層,打造便民惠民,特色載體等情況作了匯報。特別是著重匯報了我市“10分鐘社區文化服務圈”的創建亮點情況,自創建”示范區”以來,我市結合自身文化特點,以“有文體活動室、圖書(電子)閱覽室、道德講堂、百姓大舞台、電子圖書借閱機、綜合宣傳欄、文藝隊、志願服務隊”的“八有”標准,打造“10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現如今,全市160個社區均落實了1名財政補貼的文化管理員,均有不少於1支業余文藝隊﹔公共電子閱覽室建成率達65%,部分社區配備了電子圖書借閱機。“10分鐘社區文化服務圈”建設初現成效,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面顯著提高。
陳彬斌等領導對我市通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共建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模式,以多種有效措施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做法予以了充分肯定。他認為,玉林市整合各方面資源,加大財政投入,集中時間、集中力量,狠抓城市社區的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打造“10分鐘社區文化服務圈”的做法,既符合國務院最近出台的《關於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文件精神,又與玉林市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形成了玉林的特點和亮點,對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具有較強的示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