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2015年11月18日
“非遺進校園”再結碩果
——“八門拳”、“西寧賢孝”傳習基地成立
為多方位展示非遺項目,帶動“人人都做文化傳承人”,推動我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工作,近期,西寧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中心擴大“非遺進校園”活動規模,分別在北小街小學、陽光小學舉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八門拳”傳習基地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西寧賢孝”傳習基地的授牌儀式。
八門拳全名叫駟意八門拳,“駟”主要講快速敏捷,“意”指以意行拳,而所謂的八門,其實指的就是八個方向。在學校開展八門拳傳習普及活動,不僅可以增強青少年體質,豐富孩子們的校園生活,也可以磨練孩子們的意志。西寧賢孝因其演唱曲目多以棄惡揚善,表賢道孝,勸化人心為主題而得名,是中國西部名副其實的講唱文學,是青海古老的民間曲藝曲種之一。青少年學習賢孝對其健康成長有積極的意義。
“八門拳”、“西寧賢孝”作為我市第二批進校園的“非遺”項目,將按照學校教學計劃合理安排課程,定時、定點、多角度開展傳習活動,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至少每周進校園授課一次,真正做到“非遺”傳承工作從娃娃抓起,讓孩子們從小就了解民族民間文化的精髓,通過與項目傳承人以及非遺項目的親密接觸了解、熟悉、熱愛、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