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領導小組辦公室 2016年7月27日
● 曲靖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
● 文化部調研組赴曲靖調研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情況
● 省文化廳領導到曲靖督促檢查示范區創建工作
● 師宗縣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全民藝術普及”——暑期青少年公益培訓
● 第11個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圓滿收官
● 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加強公共文化建設全力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工作
● 板橋街道創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工作簡況
曲靖市召開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工作推進會
為扎實有序推進曲靖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工作,確保創建工作順利推進,7月25日,曲靖市召開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工作推進會。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張向明出席會議。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領導和各縣(市、區)文化體育局局長、各成員單位領導、市創建辦工作人員及媒體記者,共計65余人參加了會議。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趙鬆主持會議。
市文化體育局、市委宣傳部、市財政局及各縣(市、區)領導要會上匯報了上半年創建工作進展情況,分析了創建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以及下一步工作打算。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向明做了講話。
張副市長充分肯定了上半年來創建工作取得的成績,指出了當前創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一是創建經費投入不足,創建推進工作還比較滯後﹔二是宣傳力度不夠,群眾知曉率不高﹔三是對照創建標准工作差距還比較大。
張副市長強調,要進一步增強創建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曲靖市是在省文化廳、省政府的推薦下,積極爭取,通過向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家委員會申報、陳述、答辯,經委員會專家投票、評分,最終取得了第三批示范區創建資格,也是第三批32個全國地級市中雲南省唯一的地級市,示范區承擔著全國、全省先行一步、探索經驗、提供示范、引領文化科學發展的重要使命,這是一次重大的考驗,這項工作任務光榮,機遇難得,責任重大,意義深遠。曲靖市示范區創建工作已開展了7個月,距國家檢查組中期督查隻剩下2個月,時間緊、任務重。各級各部門要深化認識,嚴格按照國家創建標准及簽訂的目標責任書,全面抓好落實。
針對前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張副市長要求下一步做好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強化思想認識。進一步將創建工作作為中心和重點,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堅定信心和決心,全力以赴推進各項創建工作任務的落實,確保高標准、高質量的完成各項任務。
二是強化組織保障。具體做“五有”:一是有機構,要組建創建辦公室﹔二是有人員,調整充實創建辦工作人員﹔三是有經費,中央、省補助經費要撥付到位,各級配套必要的創建經費﹔四是有部署,創建工作要根據時間表倒排工作,有序推進﹔五是有考核辦法,要出台相應的獎懲機制,堅決制止干好干壞一個樣的情況發生。
三是強化宣傳培訓。創建宣傳工作組要拿出切實可行的宣傳工作方案,充分發揮報刊、電視、電台、網絡等新聞媒體的宣傳作用,通過戶外公益廣告、發放宣傳手冊、播放公益片、組織文藝演出等多種方式,全方位宣傳我市創建工作的重要舉措、進展情況、先進典型、經驗成果和社會效果,營造全社會理解、支持、參與創建工作的濃厚氛圍。要制作發放統一的創建工作宣傳標語,把創建工作深入宣傳到鄉(鎮、街道)、村(社),擴大覆蓋面和知曉率。市創建辦要及時編發創建工作簡報,通報各地、各單位工作推進情況﹔各縣(市、區)、各成員單位要加大信息報送力度,將宣傳信息工作列入創建工作考核內容,促進宣傳信息工作扎實有效開展。要把創建工作的社會氛圍和社會參與度調動起來,重點做好3件事﹔一是做好經常性的宣傳,前階段要做到周周有報道,後階段要日日有報道﹔二是做好專業性培訓,進一步加大創建業務知識培訓力度,通過培訓,提高業務水平和思想認識﹔三是做好抓典型,找准突破口,以市“五館一中心”建設、歡樂珠江源品牌活動等典型事例,引領創建工作高效推進。
四是強化項目管理。依托項目帶動工作推進。一是抓好體系建設,摸清家底,查缺補漏,補齊短板,創新工作理念,對各塊資源進行跨界整合,杜絕資源浪費、重復建設,共建共享,提高各類設施設備利用率﹔二是抓好制度建設,在制度建設上要有創新,服務要有突破,打通事業與產業的立交橋,通過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方式,以事業反哺產業,產業促進事業,相互融合發展﹔三是抓好品牌建設,要打造高品質、高層次的文化品牌活動,既要群眾覺得耳目一新,也要在全省乃至全國形成影響力。
五是強化督促檢查。創建工作任務十分艱巨,必須嚴格督查、嚴格問責,做到“創建工作進行到哪裡,督查問責就跟進到哪裡”,對創建工作分階段進行督查,明確責任和目標,把基礎工作再做扎實一點,進一步細化責任書、時間表、和各類台賬指標。各縣(市、區)、各成員單位要將迎接中期督導作為一份“責任書”和“軍令狀”,將分解安排的任務細化列表、責任到人,對照檢查、跟蹤問效。市創建工作督查組要針對創建工作的重點、難點問題,特別是困難多、任務重、差距大的薄弱環節,對各縣(市、區)、各成員單位開展專項跟蹤督查、限期整改落實,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各項工作按期完成﹔工作落實不到位,對全市中期督查工作造成重大影響的,要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文化部調研組赴曲靖調研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情況
7月11日——7月13日,文化部辦公廳副主任李保宗、公共文化發展中心副主任陳勝利、文化部局長辦公室副主任張俊峰和文化部公共文化司監督管理處副處長朱春雷一行3人到我市調研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情況。
調研組先後到了麒麟區沿江鄉文化站、麒麟水鄉、師宗縣竹基鄉文化站和彩雲鎮文化站實地查看、了解情況,然後召開了市文化體育局和部分縣(市、區)文化體育局領導和部分鄉鎮綜合文化站站長和座談會議。
省文化廳副廳長崔文介紹了參會人員,並對文化部一行表示歡迎﹔文化部辦公廳副主任李保宗介紹了本次調研意圖,市文化體育局局長紀愛華匯報了全市鄉鎮綜合文化站基本情況、存在的問題和下一步工作打算,麒麟區、陸良縣、師宗縣、富源縣文化體育局領導匯報了當地綜合文化站建設中的典型案例、好的經驗和好的做法,以及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建設﹔麒麟區沿江鄉和珠街鄉文化站、富源縣墨紅鎮文化站、陸良縣板橋鎮文化站、師宗縣竹基鄉文化站站長作了發言。
最後,李保宗小結了本次行程,充分肯定了曲靖市在鄉鎮文化站建設方面取得的成績,匯總了曲靖市好的經驗好的做法、存在的問題以及意見建議,並對曲靖市在調研工作付出努力表示感謝。
省文化廳領導到曲靖督促檢查示范區創建工作
7月13日——7月15日,省文化廳副廳長崔文、公共文化處處長李友仁到我市督促指導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工作。市創建辦主任紀愛華匯報了曲靖市半年來示范區創建工作進展情況、存在問題以及下一步工作打算。崔副廳長和李處長參觀沾益區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和菱角鄉文化站、市圖書館、文化館和新館建設情況。
崔副廳長和李處長充分肯定了曲靖市半年來示范區創建工作取得的成績,並對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幾點建議:一是加強創建工作領導,樹立全市一盤棋工作格局,層層落實創建規劃﹔二是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廣大群眾知曉率﹔三是補齊短板,重點工作在於鄉、村,要通過協調機制整合資源,整體推進﹔四是做好檔案資料的收集整理
師宗縣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全民藝術普及”——暑期青少年公益培訓
7月10日—28日,師宗縣文化館舉辦“全民藝術普及”暑期青少年公益培訓,此次公益培訓是“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的系列活動之一,培訓分為文化類、舞蹈類、美術類、戲曲類共17個培訓班,包括規范寫字、小桔燈趣味日記、小桔燈作文、小桔燈閱讀、幼小銜接、幼兒舞蹈啟蒙、芭蕾舞、拉丁舞、幼兒美術啟蒙、青少年美術、金話筒啟蒙、演講與口才等,來自全縣600余名青少年參加培訓。
通過此次的培訓,豐富和活躍了全縣群眾業余文化生活,讓更多的人民群眾享受到文化館免費開放帶來的實惠,為青少年特長的發展、素質的提高起到應有的作用。
第11個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圓滿收官
2016年6月11日是我國的第11個文化遺產日,活動主題是“加強文化遺產保護 振興傳統工藝”和“讓文化遺產融入現代生活”,圍繞這一主題, 在5月25日至6月25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各縣(市、區)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
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一是舉辦了非遺進校園活動。6月8日下午,洞經音樂專場演出在曲靖師范學院舉行, 1000多名師生觀看了演出,對傳承了一千多年的洞經音樂他們感到耳目一新,尤其是與曲靖爨氏歷史相聯系的古歌《萬裡歸闕》特別喜歡,喚起了師生的文化自覺和保護意識。6月17日晚,雲南工業技師學院禮堂內座無虛席,滇劇花燈進校園普及演出開始,演員們為師生獻上了一場精彩紛呈的戲曲精粹。6月25日下午,由曲靖市文化館業余京劇團到曲靖師范學院舉行“2016年京劇進校園”非遺普及展演活動。組織排演了傳統京劇《貴妃醉酒》、《天女散花》、《穆桂英挂帥》,京劇花旦組合《桃花村﹒賣水》等七個節目,一千余師生觀看演出。二是舉行非遺進社區活動。6月14日、15日,組織阿詩瑪社區、玄壇社區觀眾在曲靖市文化館六樓小劇場觀看由曲靖市滇劇花燈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展演中心進行的傳統滇劇花燈戲普及展示演出。三是舉辦非遺進廣場活動。“文化遺產日”當天,麒麟區委宣傳部、曲靖市文化體育局主辦,麒麟區文化體育局、曲靖市文化館承辦的“2016年曲靖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系列活動——讓文化遺產融入現代生活廣場非遺普及展演”。由曲靖市洞經音樂團在珠江源廣場進行洞經音樂普及展演。四是舉辦非遺知識圖片展活動。在系列活動期間,演出的同時,在阿詩瑪社區、珠江源廣場、曲靖師范學院、曲靖職中、曲靖醫專、曲靖能源技術學校、職業技術學院等演出場地進行非遺知識圖片普及展。五是與曲靖師范學院共同舉辦了“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基地揭牌暨曲靖師范學院2016年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系列活動”,由雲南民族大學教授、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評審專家楊德鋆作題為《非遺保護在雲南》等專題學術報告。
各縣(市、區)也組織了豐富多彩的展示活動。麒麟區在“文化遺產日”活動當天在曲靖珠江源廣場,組織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台上,由京劇好愛者表演京劇和洞經音樂,將活動推向高潮,台下,由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現場展示刺繡、糖畫、土陶、面塑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讓人拍手叫絕。宣傳展板,環繞舞台兩側,使得整個活動層次分明,上下呼應相得益彰,有效提高了全民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動員全社會積極參與文化遺產保護。陸良縣博物館舉辦了第一屆小小講解員暨志願者培訓活動。羅平縣組織了“文化遺產無價寶需要你我呵護好”的專題宣傳,縣內13個鄉鎮(街道辦事處)通過懸挂文化遺產日宣傳布標、發放宣傳單及現場解答等形式開展文化遺產日宣傳活動。
截止6月27日,曲靖市第11個“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已圓滿收官。通過開展各具特色、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保護宣傳活動,讓市民更好地接觸和感受到了本土民族文化的魅力,讓更多的人自覺加入到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隊伍行列中,真正讓文化遺產融入現代生活。
沾益區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加強公共文化建設全力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工作
根據《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要求,切實做好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沾益區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局以服務民生、服務群眾為導向,以社區和農村為重點,著力完善城鄉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提高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建立城鄉統籌、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
2016年先後投入文體小廣場建設經費48萬元(龍華街道光華社區、菱角鄉聶子洞村委會、扑嘎村委會、炎方劉麥地村委會,每家12萬)﹔炎方村委會文體活動小廣場建設經費10萬元﹔軒家社區文體活動小廣場建設經費10萬元﹔農村文體活動健身設施經費尾款20.62萬元;農村文體活動健身設施經費“七彩雲南”(大坡14個村委會,花山湖濱社區,每家4.2萬,)67.2萬元,合計撥出155.82萬元。著力加強了公共文化服務保障,讓更多的人民群眾享受到文化惠民帶來的實惠,營造歡樂祥和、健康文明的社會文化氛圍。
宣威市板橋街道創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工作簡況
(編按)宣威市板橋街道在創建第三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工作中,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建設,以基礎設施建設為基礎,以不斷豐富轄區廣大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為工作出發點,落實文化育民、文化樂民、文化富民的各項工作任務,對全市創建工作有較好的指導意義。
板橋街道地處宣威南部,距市區10公裡,國土面積有252.48公裡。全鎮轄6個社區7個行政村、67個自然村、18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有69554人。
2015年至今,板橋街道文化工作在市委政府的領導下,在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始終堅持把發展農村文化事業作為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始終把組織和動員農民參加文化活動作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和加快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資源,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把文化工作一並納入全街道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文化樂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為目標,在狠抓組織領導、隊伍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文藝創作、文化活動、市場監管等方面下功夫,在服務三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實踐中取得了明顯成效。
到目前為止,全街道7個居委會、6個行政村共新建村級文化活動場所10個,其中﹔文化廣場總面積為29876平方米、室內活動場所面積為3958平方米,農家書屋實現全覆蓋,新建體育健身活動場所9家總面積為5400平方米,設施設備較為完善,各新建點都有管理人員及建立健全相應的管理規章制度,並常年實施免費開放,組織開展各類文體活動日益活躍,現街道共有文化聯合體30支573人,常年堅持文體活動,有書法、美術、音樂、攝影、文藝業余創作愛好者120余人,年創作各類作品共80余件,部分作品參展及參演並獲獎,有文化市場各類經營戶23戶,經營秩序規范健康。街道每年都組織各類文體活動4次以上,並按以獎代補的方式對其進行獎勵,現街道各項文體事業正朝著良好的勢頭發展。
到目前為止全街道仍然還有3個村正在規劃新建文體活動場所,力爭到2017年底全部建成並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