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專項工作 > 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 > 信息化建設
信息化建設
廣東六大“文化大數據”引領文化信息化建設
發布時間:2017-03-24 15:12 來源: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 2017-03-24

    近年來,廣東省文化廳加快推進六大“文化大數據”的建設和全省“文化大數據”發展布局,助力全省文化系統信息化建設,勢頭良好。

  一、公共文化大數據。近年,根據廣東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的統一部署,省文化廳積極利用互聯網平台及大數據技術提升公共文化輻射能力和服務水平:一是構建公共數字文化基礎設施網絡。以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三大文化惠民工程為抓手,依托現有各級公共文化場館,逐步構建起覆蓋省、市、縣、鎮、村五級的公共數字文化基礎設施網絡,為進一步提升公共文化輻射能力提供有效保障。二是推進公共數字文化資源擴容增量。按照“自建為主,整合為輔,引入作補”的總體思路,全省各級公共文化機構集中建成了一批反映廣東傳統民俗、歷史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特色的專題資源庫,建成輻射全省的數字資源共建共享平台——珠江三角洲數字圖書館聯盟。三是打造公共數字文化應用服務平台。廣東建成了一批公共數字文化應用服務平台,覆蓋Web門戶網站、微信公眾服務平台、移動APP應用、微博、短信平台、RFID自助借還、觸摸屏閱讀等各類媒體應用,使廣大人民群眾不分地域、無論城鄉都能平等、便捷地使用政府提供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

  二、文化票務大數據。廣東省文化廳通過組織省演出業協會及有關演藝網上票務企業訂立相關的行業規范,強化演藝網上票務系統的建設,利用大數據技術加強對網上票務市場的管理,逐步解決一些不規范及惡性競爭的行為,提升演藝網上票務系統的使用率。依托大麥網、聚橙網、永樂票務、中演票務通、廣東文化票務網等網上票務系統,逐步將全省演出網上訂票、支付、門票配送的使用率提升到80%以上,實現觀眾在網上訂票、訂座、支付並獲取電子票或由票務網站通過快遞途徑派送實體票的線上線下互動模式,使“互聯網+票務”進入良性發展軌道。建設一個文化演藝行業的全省性公共服務平台,集中省內演出、票務、項目交流等大數據信息,既作為行業的交流平台,也面向全體觀眾,讓他們更便捷地得到演出信息與服務﹔推進更多的演出項目通過網絡途徑進行交流、宣傳。

  三、舞台演藝大數據。在“互聯網+”發展理念指導下,省文化廳直屬單位廣東星海演藝集團結合自身優勢,創辦服務於各舞台演藝團體的舞台演藝產品推廣與營銷平台——“網演中國”,並於2015年11月正式開通運營。該平台不僅利用大數據技術輔助網絡文藝的生產、創造和傳播,而且突破地域性服務的局限,以各省域站為節點,以“廣東站”為示范省域站,從內容建設、宣傳推廣、運營管理等方面建立示范模式,聯盟全國各省演藝產業服務企業,將“網絡”“文化”“產業”三大要素有機結合,以點帶面,推動全國整個舞台藝術產業與現代互聯網的無縫融合,以產業化的方式為各舞台演藝團體提供平台化服務。目前,“網演中國”廣東站已發展入駐會員約300家,日用戶訪問有效流量3000左右,逐步成為廣東省內文化消費的主要信息平台。

  四、文化交流大數據。為促進粵港澳三地文化合作交流,廣東省文化廳以“粵港澳文化合作會議”平台,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打造由粵港澳三地共同建設的“粵港澳文化資訊網”。該網站是三地合作的重要信息化項目,透過一個採用統一界面、統一管理和發布平台,宣傳三地文化合作專案的重要渠道,讓三地市民更容易掌握不同地域的文化資訊。同時,三地市民可以應用PC機、手機和各種移動互聯網終端登錄“粵港澳文化生活地圖”掌握三地文化動態,並且實現手機等移動終端實時跨境購票,方便、豐富三地市民文化生活。另外,省立中山圖書館已與港澳地區公共圖書館實現書目查詢數字化聯網,方便粵港澳三地讀者查閱。

  五、智慧場館大數據。依托“互聯網+”發展理念和大數據技術,省文化廳組織廳屬單位大力推進“互聯網+智慧場館”建設,有效提升了實體文化場館服務能力。一是廣東省智慧博物館是國家文物局批准的智慧博物館試點單位之一,由廣東省博物館具體負責承建。項目主要結合博物館文物保護、智能管理和惠民服務的實際需求,完成智慧博物館頂層設計和平台升級,建立廣東省博物館大數據中心,發揮館藏珍貴文物數字資源優勢,以觀眾為切入點,重點建設智能服務平台、新媒體綜合管理平台、微信公眾平台等移動端應用的惠民服務,提升博物館的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二是廳屬單位廣東省文化藝術信息中心利用自身技術優勢,基於廣東文化網創建了“網上圖書館”“網上博物館”“網上美術館”“網上動漫館”“網上培訓館”“網上展覽館”“網上非遺館”“網上創意館”等網絡八大館和“廣東文化繼續教育網絡平台”“網上劇場”等欄目,使公共文化服務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群眾足不出戶就能在網上實現看戲劇、看晚會、看動漫、看書、看文物、看展覽等基本文化需求。

  六、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數據。為探索傳統文化和現代社會結合點,省文化廳積極引導文化單位利用互聯網平台和大數據技術激發傳統文化生命力。2014年,開發了《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電子地圖》APP,這是全國范圍內首次發布非物質文化遺產地圖類APP。該APP以廣東省電子地圖為依托,以廣東省省級及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的地理位置及傳承人等相關詳細信息為內容,建成一張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電子分布圖,使廣大群眾安守家中輕點手機屏幕就能了解和欣賞廣東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下階段,為加快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廣東省文化廳計劃啟動廣東公共文化雲項目建設工作。廣東公共文化雲是一個面向公眾的互聯網大數據服務平台,將統一向公眾提供一體化公共文化數字服務。探索公共文化“互聯網+”建設,建設全域共享、互聯互通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網絡,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社會化、數字化,實現全省一站式公共文化服務。整體項目分為五年建設,第一期(2016年)計劃於12月底前正式上線。(來源:廣東省文化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