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非物質文化遺產司
非物質文化遺產司
山東省探索“三位一體”方式保護傳承非遺戲曲項目
發布時間:2017-09-04 11:24 來源: 編輯:非物質文化遺產司
信息來源: 2017-09-04
    地方戲曲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藝術魅力。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遷,許多劇種傳承面臨危機。在山東,建國初期有記錄的地方劇種有40種之多,目前有專業院團的地方戲曲劇種僅剩17個,還有一些劇種,如皮影戲、一勾勾、王皮戲、藍關戲、鷓鴣戲、蛤蟆嗡等,雖已列入國家級或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卻沒有國有專業劇團,有的甚至沒有了傳承人,傳承狀況瀕危。
    2014年,在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省文化廳統一部署下,山東省藝術研究院在實施重點文化智庫項目“齊魯文化傳承傳播工程”中,首創了“三位一體”的瀕危劇種保護傳承模式,開展瀕危地方戲曲的搶救工作,對多個地方戲劇種進行搶救性發掘和保護,使瀕臨消失的地方戲重新呈現在舞台之上。
    “三位一體”瀕危劇種保護模式
    所謂“三位一體”,即:一部劇目、一部紀錄片、一部劇種理論成果集。具體如下:
    一是恢復瀕危劇種代表性劇目,使其以嶄新的面貌重新出現在戲曲舞台上,讓人們能從舞台上直觀感受到古老瀕危劇種的藝術魅力,讓傳統老戲復活,讓劇種得到重生﹔
    二是運用電視手段,拍攝反映地方戲曲保護傳承工作的大型文化紀錄片。以紀實、訪談、情景再現等手段,展示地方戲曲的歷史形成、繁盛和衰落﹔記錄科研人員和基層文藝工作者在挖掘、復排瀕危劇種中所付出的艱辛努力,以及當地群眾對地方戲曲的喜愛和痴迷,傳播齊魯文化的優秀傳統和精髓內涵。
    三是集合山東省藝術研究院科研力量,對瀕危地方戲曲劇種進行系統研究並加以理論化,形成地方戲曲研究的理論成果。
這套模式成功整合了學術資源與藝術資源,將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系在一起,使學術研究更為深入地服務於藝術實踐,是山東地方戲曲保護工作的重要經驗。
    首次實驗——菏澤大弦子戲搶救與保護
    大弦子戲是流行於山東省西南部、河南省東北部、河北省南部的一個古老劇種。菏澤原有“菏澤地區地方戲曲院大弦子劇團”,演出劇目屢獲大獎並深受群眾喜愛,20世紀60年代劇團被撤銷,這一古老劇種在齊魯大地銷聲匿跡40多年。2008年6月,大弦子戲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名錄。但是由於長期沒有專業劇團和演員,大弦子戲面臨“有劇種無劇團,有技藝無人傳”的傳承困境。
    2014年5月15日,山東省藝術研究院與菏澤地方戲曲傳承研究院簽署協議,開始“拯救瀕危劇種大弦子戲”項目,共同開展以下工作:考察菏澤市大弦子戲“依團代傳”運作模式,開展《地方戲曲瀕危劇種的保護與傳承模式研究——大弦子戲在山東的重生之路》課題研究﹔整理、復排大弦子戲傳統劇目《兩架山》﹔聯合山東廣播電視台,制作一部高水准、高品質的文化紀錄片。
    經過一年的不懈努力,大弦子戲傳統劇目《兩架山》於2014年7月在菏澤大劇院成功首演,大弦子戲在舞台上重新煥發生機,在全省戲曲界、學術界及廣大戲迷觀眾中引起了強烈反響﹔大弦子戲紀錄片《扯不斷的大弦子》在山東衛視播出,呈現了大弦子戲的前世今生和保護傳承舉措﹔以《地方戲曲瀕危劇種的保護與傳承模式研究——大弦子戲在山東的重生之路》為主體的《拯救瀕危劇種大弦子戲成果集》結集出版。之後,《兩架山》於2016年7月應邀參加香港“中國戲曲節2016”,在香港大會堂劇院成功上演,這是山東瀕危劇種大弦子戲經過重新挖掘搶救後首次在境外演出,整個劇場座無虛席,香港觀眾反響熱烈。
    再實踐——聊城冠縣蛤蟆嗡搶救與保護
    2016年初,山東省藝術研究院將山東瀕危地方戲曲劇種——蛤蟆嗡的搶救保護工作納入“齊魯文化傳承傳播工程”的框架之中,之前在大弦子戲項目中探索的“三位一體”保護模式再次付諸實踐。即:出版一部蛤蟆嗡理論成果集《山東瀕危地方戲曲劇種——蛤蟆嗡研究》、排演大型蛤蟆嗡戲曲《武訓舍情》、拍攝一部蛤蟆嗡文化紀錄片《難割舍的蛤蟆嗡》。
    經過一年的努力,大型蛤蟆嗡戲曲《武訓舍情》於2016年6月20日在聊城正式首演,並於8月14日在山東省會大劇院成功匯報演出﹔蛤蟆嗡文化紀錄片《難割舍的蛤蟆嗡》於12月31日在山東廣播電視台首播﹔2016年年底《山東瀕危地方戲曲劇種——蛤蟆嗡研究》書稿順利完成,為蛤蟆嗡“三位一體”搶救保護工作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再出發——“三位一體”瀕危劇種保護模式持續推進
    山東省藝術研究院將持續以山東地方戲瀕危劇種保護成果集(理論成果、舞台精品劇目、瀕危劇種紀錄片“三位一體”)的形式完成對“山東瀕危地方戲曲”兩夾弦、聊齋俚曲、五音戲、柳琴戲、山東梆子、藍關戲等項目的搶救保護,為全國地方戲曲保護提供參考﹔打造《清官牛運震》等瀕危劇種舞台劇目,讓瀕危劇種以鮮活生動的形式貼近群眾﹔通過與地方政府、地方院團的合作,帶動地方政府對於文化工作、藝術院團的重視和支持,讓當地政府真切感受到文化軟實力的巨大影響﹔與臨沂大學合作,初步建立山東民間文藝資源信息系統,提升山東省民間文藝文化資源在信息化時代的呈現、保護和管理水平,使民間文藝資源立體化、生活化、時空化。
    藝術科研脫離於藝術實踐則無生命,藝術實踐缺乏理論指導則無深度,山東省藝術研究院“三位一體”瀕危地方戲保護模式,將藝術科研與藝術實踐相結合,形成了學術與實踐結合,學術指導實踐、實踐推動學術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