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非物質文化遺產司
非物質文化遺產司
“針棒”變“真棒” 習近平總書記為徐州香包捧場
發布時間:2017-12-27 09:05 來源: 編輯:非物質文化遺產司
信息來源: 2017-12-27

    徐州香包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兼具實用性和觀賞性,造型敦朴,圖案精美,色彩艷麗,繡法工整細致,內裝的中草藥能驅蚊防潮,預防疾病。徐州香包形制豐富,有心形、圓形等各種形狀。外部圖案多採用龍鳳呈祥、鴛鴦戲水等傳統的喜慶吉祥題材,以寄托人們祈求祥瑞、辟邪納福的美好願景。
    12月12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徐州馬庄村考察時,在80歲非遺傳承人王秀英的香包工作室內花30元購買了手工制作的徐州香包。這款由王秀英老人設計的香包名叫“真棒”,隨著總書記的捧場一時成了供不應求的熱銷非遺產品。“現在‘真棒’香包已經脫銷了,我們的工人正在連夜制作趕訂單”,王秀英的兒子孫建邊處理訂單邊和記者說到。
    據孫建介紹,王秀英老人自幼心靈手巧,在其祖母和母親的熏陶下,從小就對民間手工藝制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0歲時就能繡花、制作布鞋、縫制荷包等工藝品。經幾十年的摸索研究,她用祖傳二十多種中草藥配料縫制中藥香包,2013年被評為徐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他們所住的馬庄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中國民俗文化村、中國香包村,在這一文化氛圍下,王秀英與他的兒子、兒媳婦一起創立了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王秀英中藥香包”品牌,帶動本村200余名婦女實現創業、再就業,推動徐州文化產業、旅游產業發展。

“針棒”變“真棒”

    脫胎於傳統徐州香包的“真棒”香包,是用絲綢制作的細長小挂件,表面繡制水紋,裡面放入各色中草藥,有驅蚊、助眠、提神的效果。“這個原來是我母親小時候做針線活時專門用來擱針的,那時候針很珍貴,要用好幾個雞蛋才能換一根,為了針不丟,專門做的這個‘針棒’。後來我和我媳婦張世美對它進行了改良,現在我們給它改名叫‘真棒’,寓意身體棒棒!”王秀英的兒子孫建拿起香包介紹說。
    孫建進一步說到,“改良後的‘真棒’香包不僅對手工的做工要求更高、更精細,還對它的大小、形狀、材料進行了重新設計,現在的這個是絲綢面料,上面還有精致的手工刺繡,樣子小巧,既可以當挂件裝飾,還可以挂在脖子上,很受歡迎!習近平總書記買的那件是我們的百花系列,裡面放的薰衣草,有安神助眠的作用,賣的特別好。”

“研培計劃”助創意、增銷售

    當問到“真棒”的創意來源時,孫建連聲感謝江南大學,並稱“獲益匪淺”。據他介紹,2016年5月夫妻倆一起參加了江南大學舉辦的“研培計劃”培訓班。“當時是徐州市非遺辦公室推薦我們來的,培訓班上老師們從中國工藝美術史到設計基礎都細心教我們,特別是學了繪畫基礎後,我們現在香包上的刺繡圖案畫的比之前更專業也更標准了。老師們還帶我們參觀了刺繡博物館、趙紅育等大師工作室,開闊了眼界,讓我們對香包的造型和功能上也有了很多新想法,‘真棒’就是受這個啟發。”
    孫建所說的“研培計劃”,是由文化部、教育部實施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江南大學作為研培計劃參與院校之一,目前已經舉辦了五期培訓班,培訓各地傳承人學員212人,王秀英的兒子孫建、兒媳婦張世美也在其中。
    “我們的‘研培計劃’培訓班專門針對刺繡非遺項目傳承人制定了三段式培訓計劃“三二一”,即第一階段學員來校學習“三”周,第二階段學員回鄉進行結業作品創作“二”個月,第三階段學員返校“一”周進行結業作品展示和文化藝術素養的學習。設計三段式學習模式,主要考慮到研培學員通過學習,要有具體效果,實現‘強基礎、拓眼界、增學養’的研培目標。”江南大學研培計劃項目負責人張毅教授對學員張世美所在的研培班課程特色做了介紹。
    當問到未來對香包的發展有何想法時,孫建興奮的說,“現在發展前景非常好,我們的人員也在擴充,現在馬庄村好多出去打工的媳婦兒們也回來了,跟著我們一起做香包。另外,現在很多人結婚都開始訂購我們的百花香包去替代過去的喜糖來贈送親友,傳遞祝福,說明大家越來越喜歡這種有特色的民俗工藝品,也更有興趣,我們對未來很有信心。”(摘編自 非遺傳承人群研培計劃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