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非物質文化遺產司
非物質文化遺產司
非物質文化遺產策展高級研修班在京舉辦
發布時間:2018-01-09 10:22 來源: 編輯:非物質文化遺產司
信息來源: 2018-01-09
    為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示和保護水平,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和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館於2017年12月18日至23日在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學院舉辦了2017非物質文化遺產策展高級研修班。                                       
    一、目的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提出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工程等項目。黨的十九大提出我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強調“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非遺保護工作由起始階段向縱深發展,對傳承傳播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7年8月,文化部舉辦了非遺傳播高級研修班,對120余名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人員進行培訓,提高了媒體傳播非遺的主動性和自覺性。舉辦策展高級研修班,培養專業的非遺策展隊伍,提高非遺展示水平,有利於全方位建立非遺展示傳播格局,推動全社會了解非遺、珍視非遺,參與非遺保護,形成人人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動局面。
    二、課程內容和效果
    此次非遺策展高級研修班是在全國范圍內首次舉辦,部領導高度重視。研修課程包括授課、案例分享、對話論壇、分組討論和實地參觀,期間,還組織學員集中收看了雒樹剛部長為地縣文化局長班講授的《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做好文化工作》錄像。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學院帶班老師評價這是“課程最緊湊、師資最強大的研修班”。
    (一)非遺理論筑牢基礎。項兆倫同志為研修班上了第一課,結合音視頻和實物展示等方式,深入淺出地讓學員們明白非遺有些什麼、怎麼看非遺、非遺保護怎麼做,結合非遺保護的創新實踐講授“見人見物見生活”等理念,有高度、接地氣,受到學員們的廣泛好評。學員們紛紛反映,兆倫同志的講授,直面問題和困惑,澄清常見誤區,讓人豁然開朗。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研究員朝戈金老師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和倫理原則逐條解讀。公約和倫理原則強調以社區和傳承人為中心,強調發揮他們在傳承中的主體地位和首要作用。兩位老師的授課,為非遺保護提供了重要的理論遵循,有助於學員們把握方向,進一步找准工作著力點。
    (二)前沿策展理念打開眼界。研修班邀請北京國際設計周藝術總監曾輝以“手工城市”、“設計能否改變社會”等展覽案例詳細講解策展和布展﹔上海策展人何根祥以經典設計案例,詮釋了“跨界策展思維讓非遺走進現代美好生活”﹔廣東省美術館館長王紹強以“當代策展方式與審美建構”為題,通過系列案例,彰顯了展陳設計精確到毫米的精益求精的態度﹔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林樂成對紡染織繡與纖維藝術的講授,讓大家充分認識到纖維溫暖、柔韌、通透、富有表現力的特性,對如何運用纖維材料對非遺展示進行“軟裝”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四位策展人的講課,讓學員們直呼“腦洞大開”,認為非遺展示傳播,很多時候需要跳出非遺看非遺,固有的非遺策展模式需要結合當今時代重新審視和思考。
    (三)專業展示提升認識。專門研究非遺展示和傳播的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楊紅,結合國際上生態博物館、戶外博物館、露天博物館等,分享了研究成果。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館研究員孫冬寧,結合恭王府近年舉辦的非遺專題展,闡釋了“一個核心(學術研究為核心)、二個結合(時間與空間的結合)、三個特點(展覽現場三化:情景化、互動化、體驗化)、四種感受(參展觀眾的四個感官感受:視覺、聽覺、嗅覺、觸覺)、五大流程(田野考察的深入精准、展示大綱的文字精煉、展示形象的符號精致、展示制作的品質精良、展示陳列的呈現精心)”的非遺策展理念和模式。為加強學員們的直觀認識,研修班組織大家赴恭王府參觀了《彩雲之南,普洱陳香——普洱熟茶渥堆技藝精品展》。通過知識梳理、茶歌民俗、技藝展示、互動體驗等環節,讓學員們近距離感受彩雲之南的普洱茶香,感受非遺的展示特色,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思考。        
    (四)案例分享啟發創造。非遺保護工作有很強的專業性和學術性,也是一項需要腳踏實地去操作的事業。為讓學員們獲得更多經驗啟發,研修班創新形式,設置了10個案例分享。來自成都市文廣新局、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廣州美術學院,以及上海、杭州等地的專家分享了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地和日本、英國、意大利、葡萄牙等國的傳統工藝和跨界策展案例。一個個鮮活的案例,一次次深入的剖析,讓大家在開眼界、拓思路的同時進行情景置換,借鑒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