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非物質文化遺產司
非物質文化遺產司
雲南省第十屆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成功舉辦
發布時間:2018-01-24 14:57 來源: 編輯:非物質文化遺產司
信息來源: 2018-01-24

    雲南省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是展示雲南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弘揚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的藝術盛會。最早由雲南省文化廳與雲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共同發起。自1997年至今,已成功舉辦九屆,歷時20年。2017年12月11日至15日,第十屆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在雲南省玉溪市舉辦,眾多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參演節目中精彩呈現。

展示民族藝術風採,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雲南省第十屆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是在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導下,對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及文化藝術創作的一次裡程碑式的檢閱。展演堅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精神,展示了新時代傳統文化保護的新風貌。
    為期五天的展演活動,緊緊圍繞“展示民族藝術風採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主題,舉辦了3場展演比賽,4場巡演及2場開、閉幕式綜合晚會。來自全省16個州市22個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民間藝人、基層文化館、文化站工作人員等1000余人參加演出。其中包括基諾族、怒族、阿昌族、普米族、布朗族、景頗族等6個人口較少民族的137人。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經過長途顛簸,從大山深處趕來,他們或領舞或伴唱,或主演或助演,用高超的技藝和對本民族文化的熱愛敬畏之心感染著觀眾,為舞台增添了閃亮的光輝。

檢視非遺保護成果,承繼傳統鼓勵創新

    改變以往的單一標准,將參演節目分為傳統性與創新性兩類,是本屆展演的全新探索。63個參展節目中,有34個傳統性節目,29個創新性節目。
其中,傳統性節目強調民間性。要求在不傷害原有形態、表現形式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編排,強化、彰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內涵。如玉溪市代表隊的傳統類舞蹈《磨皮花鼓舞》,取材於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花鼓舞”。演員以村民為主,在大鼓、腰鼓、鑼、大鈸、小镲的伴奏下起舞。舞蹈動作剛勁有力、氣勢磅礡,表現了彝族祖先為保衛家鄉驍勇善戰、勇猛抗敵的大無畏民族氣概。
    創新性節目強調在繼承傳統基礎上的創意,立足傳統且有新意。廣泛選取當地獨具特色的各類民族民間歌舞樂素材,或從各民族豐富多彩的生活習俗中選取新題材,提煉新語匯,創作出既有濃郁鄉土氣息、鮮明民族風格,又能體現新時代風貌並具有強烈藝術感染力的作品。如怒江州代表隊器樂類節目《怒族兒女歡樂多》取材於福貢縣匹河鄉怒族民間“嘟嘟哩”樂曲,採用改良版的“嘟嘟哩”與“連心笛”,由一對青年男女對吹,富有鄉土氣息與民族風味。
    傳統性節目與創新性節目主要的區別在於改編加工的“度”不同,但歸根結底都致力於弘揚優秀民族傳統文化與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就。大批基層編導與文藝工作者扎根基層,甘當民族傳統文化與民眾現代生活聯通的橋梁,精心挖掘、整理、編創。除彝族民歌、布朗族彈唱、傈僳族民歌、口弦樂、安寧小調、彝族左腳舞、納西族熱美蹉、哈尼族棕扇舞、壯族紙馬舞、白族霸王鞭、彝族花鼓舞、白族“力格高”等傳統音樂、傳統舞蹈類項目外,牡帕密帕、阿詩瑪、苗族敘事長詩《紅昭與饒覺席那》等民間文學類項目,傈僳族刀杆節、阿昌族阿露窩羅節、彝族賽裝節、瑤族度戒、彝族阿卑節、壯族趕花街等民俗類項目也得以一一呈現,使本屆歌舞樂展演成為一次百花齊放、絢麗多彩的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盛宴。
    展演專門組織編導座談會,進行綜合點評和研討。大家一致認為: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是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要抓手。非遺的保護與傳承要順應時代發展才能有生命力,很多受過藝術教育的專業人員進入到非遺保護事業中,向傳統學習,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豐富表現形式,為展演注入了新的活力,使節目增添了很多推陳出新的精彩之處。

用藝術滋潤生活,表演藝術進社區

    為了讓更多群眾近距離感受到這場熱火朝天的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盛會,主辦方挑選了部分優秀節目,組成兩個小分隊,利用兩天時間,分赴玉溪市聶耳文化廣場、春和鎮劉總旗社區廣場、峨山縣文化廣場大舞台等地演出。吸引了眾多當地群眾前來觀看。幼兒園的小朋友、閑來鍛煉的老年人、喜愛民間文藝的男女老少齊聚在舞台下駐足觀看。劉總旗幼兒園副園長表示,眾多少數民族的特色節目匯集在一起展演,對小朋友們來說是很難得的機會,組織觀看節目,對拓展孩子的視野,培養他們對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珍惜與熱愛十分有益。
    雲南各州市代表隊還將本州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在聶耳大劇院門前陳列展示,增進了交流與學習,也吸引了市民們的關注。《人民日報》、新華社、中新社、《中國日報》、《中國文化報》、雲南電視台、雲南網、《雲南日報》、雲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網、雲南民族宗教網、玉溪市電視台、《玉溪日報》及新浪、網易等20余家新聞媒體對活動情況進行了採訪報道,為宣傳歌舞樂展演的宗旨和擴大歌舞樂展演的影響,起到了重要作用。通過本次展演,使民眾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現狀和意義,對提升全民的保護意識起到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