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非物質文化遺產司
非物質文化遺產司
福建省扎實推進非遺研培工作
發布時間:2018-07-17 10:07 來源: 編輯:非物質文化遺產司
信息來源: 2018-07-17
     一、基本情況
福建省是最早參與非遺傳承人群研培計劃的省區之一。自2015年以來,福建藝術職業學院、福建師范大學、福州大學3所院校先後參與“研培計劃”,以傳統工藝為重點舉辦研修班2期,培訓班21期,培訓學員1300人次,涉及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建窯建盞燒制技藝、德化瓷燒制技藝、壽山石雕刻技藝、莆田木雕、惠安石雕以及家具制作技藝、藤竹編織、傳統漆藝、銀飾及金屬鍛造工藝等項目,培訓期數和人次在全國范圍內居於前列。
     二、主要經驗
    (一)認真組織,凝聚共識。福建省文化廳黨組將非遺研培工作列入全省文化工作重要議事日程,每年召開1-2次非遺研培工作會議,聽取專題匯報,進行專門部署,組織專項檢查。文化廳組織參與高校認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積極參加非遺司組織的各項培訓交流,准確領會非遺保護的指導思想和基本理念,正確把握研培工作對於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幫助傳承人群提高傳承能力、增強傳承後勁的重大意義,保證研培工作在正確的理念指引下實施。
    (二)嚴格把關,密切指導。為加強研培實效性,文化廳帶頭組織相關參與院校深入實地開展調研,了解非遺項目的文化內涵、技藝特點、現存問題,掌握傳承人群的現狀和需求,做到學校有備而教,學員有備而學。在調研基礎上,文化廳嚴格制定研培工作年度總體計劃,確定研培方向,合理安排班次。對於參與院校報送的教學方案,文化廳均予嚴格審核,確保其符合非遺保護傳承理念和非遺保護傳承實際需要。對各期研培班,文化廳均派員參加開班儀式和結業儀式,培訓期間,還深入學員中間,組織召開專題座談會,聽取培訓學員的意見建議,現場解決問題。
     (三)設立機構,加強管理。在文化廳指導下,三所參與高校都分別設立了非遺研培團隊,為非遺研培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福建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成立由博士研究團隊為核心的研培工作組。福建藝術職業學院分別成立了研培計劃教學教務、後勤保障、宣傳秘書等工作組。福州大學整合學校資源,以廈門工藝美術學院為主體,建立了“福州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
   ( 四)多元交流,增強實效。一是推進跨界交流。3所參與院校在條件允許情況下,均同時開設兩個不同方向的研培班次,鼓勵學員們之間進行跨專業的自主交流。二是推進社會傳播交流,福建師范大學專門開設了微信公眾號“八閩百工”,並和多家自媒體機構合作,同步推出培訓課程的相關內容,在業界產生了廣泛影響。三是推進參觀交流,福州大學安排惠安石雕學員進入惠安崇武石雕工廠與師傅工人一起交流、制作、加工、創作,在短短實踐學習中學員們就完成了近六十件石雕作品。福建藝術職業學院組織學員實地參觀了建陽建盞基地、福州漆藝苑、省博物院漆藝館、福州三坊七巷朱紫坊漆藝研究中心等,與行業協會、民間組織、傳承人群進行了廣泛的座談交流。
    (五)展示宣傳,擴大影響。參與院校在每期培訓結束後,均會集中展示研培學員作品,並編輯作品圖冊,分發學員學習交流。福建師范大學積極組織培訓學員參加第四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2016)、第六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2)17、廈門“第十屆海峽兩岸文化產業博覽會”(2017年)、中國蘇州文化創意設計產業交易博覽會”(2018年)等展覽展會活動,擴大研培成果的社會影響。其中,“閩?家文化”專題展覽獲得第十屆廈門文博會的最佳組織獎。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福建師范大學與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舉辦的研培計劃成果展納入福建省“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得到了廣泛關注。
    三、主要收獲
    三年以來,福建省研培計劃得到了參與各方的高度認可,成為非遺保護傳承的一項亮點工作。
    (一)研培計劃凝聚了非遺傳承隊伍。通過舉辦培訓, 研培計劃將更多的非遺持有者和從業者納入傳承隊伍,增強了他們保護傳承非遺的文化自覺和責任意識,擴大了非遺傳承隊伍。福建德化瓷燒制技藝培訓班學院張小華留言說“學習回來讓我感覺身上擔子更重,也更有方向, 一定會把建盞傳承做好”。福建壽山石雕培訓班學院郭威認為“不忘初心,始得匠心。作為傳承人, 我們肩負著傳承、秉承、繼承非遺文化的重任, 一定要看到、學到、做到並結合當代藝術,把非遺傳承事業做好、做活、做強”。福建木雕培訓班學員廖偉英說“我在這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原來做雕刻是這麼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二)研培計劃提升了非遺傳承人群的綜合能力。研培計劃提升了非遺傳承人群的理論素養、表達能力、市場意識和創新思維。福建木雕培訓班學員潘亮反映“經過一個月的學習, 收獲很大,對自已長期創作經驗找到理論依據,提高了自身專業創作能力”。壽山石雕培訓班學員姚仲春認為“此次的培訓學習,使自己的理論基礎,雕刻技藝,文化修養等方面有了比較明顯的提高,進一步增強了學習理論的自覺性和堅定性,為以後的雕刻人生、雕刻技藝汲取了豐富的養分”。德化陶瓷燒制技藝劉銘志學員指出“此次課程內容實用豐富,與我們的創作實際緊密相連,既有系統的理論指導,又有實用的實踐操作, 讓我受益匪淺”。壽山石雕培訓班學員林劍鑫認為“培訓課程所傳播的新知識與課程中形成新的創想,必將在未來的日子裡,為福建的壽山石雕刻技藝帶來一些新的氣象”。
    (三)研培計劃培養了一批優秀傳承人才。福建藝術職業學院2017年的建盞燒制技藝培訓班學員有8名被評為“南平市建陽區第三批建窯建盞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有3名被評為南平市建窯建盞“十佳新秀”。福州大學的參訓學員參加各省地方作品展90余人次, 獲各類獎項28人次。其中學員李宇光創作作品《媽祖如意》在“遇見未來——中國秀嶼上塘銀飾小鎮創意設計大賽”中榮獲一等獎,學員張月萍在老師的指導下的石雕作品《海的女人》榮獲2017年中國(惠安)國際雕刻藝術品博覽會“雕藝杯”藝術品評比大賽金獎。
    (四)研培計劃促進了非遺的理論研究。福州大學申報批准國家級非遺相關課題三項,發表相關論文20余篇,多次參與相關國家及省社會科學研究論壇。福建師范大學先後出版了《海峽兩岸民間工藝人口述史》叢書、《八閩百工》叢書、《中國民間工藝集成?福建卷》等系列圖書,推動了福建省非遺和傳統工藝的基礎研究。(福建省文化廳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