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非物質文化遺產司
非物質文化遺產司
2018年度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
發布時間:2018-10-20 14:35 來源: 編輯:非物質文化遺產司
信息來源: 2018-10-20

2018年度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

9月至10月實施情況簡報

 

一、培訓班開展情況

2018年9月和10月,北京服裝學院、天津美術學院、同濟大學、江南大學、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西藏大學、大理大學、青海民族大學和吉林藝術學院、江蘇省戲劇學校、河南省南陽文化藝術學校等40所院校共舉辦50期培訓班,參與學員1833名,內容涉及夏布織造、彝族刺繡、彝族服飾、榮昌安陶、綠茶制作、古籍修復等傳統工藝項目及二人轉、豫劇等傳統戲劇項目。與7月和8月相比,9月和10月開班院校數量明顯增加,開班期數和學員數量也上升較快。截至10月,2018年度研培計劃參與院校已完成培訓班143期,培訓學員5525人次。

研培計劃自2015年5月啟動以來,全國各參與院校累計已舉辦各種研培班530期,培訓學員22936人次,加上各地組織開展的延伸培訓,共計覆蓋非遺傳承人群約6.82萬人次。

二、回訪學員情況

根據各院校報送情況,9月和10月期間,江南大學、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天津大學、景德鎮陶瓷大學、天津美術學院、懷化學院、新疆大學、東華大學等8個院校開展了學員回訪工作。上述院校回訪組調研了研培計劃學員或所在工作室的日常創作情況,通過走訪和座談,對其傳承經歷、傳承狀態、創新意識和研培需求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

三、成果展示情況

根據各院校報送情況,9月和10月期間,13個院校先後舉辦了14場研培成果展。

廣西藝術學院等6所院校舉辦了刺繡、印染類項目的研培成果展示。廣西藝術學院組織學員參加了2018廣西工藝美術作品旅游工藝品暨大師精品展覽,展出了少數民族織繡和竹、藤、芒編織作品。新疆大學攜研培學員參加第六屆中國—亞歐博覽會,展出20組非遺刺繡作品。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舉辦上海大學青海刺繡研修班結業典禮暨成果展覽,匯聚了30位青海省刺繡技藝傳承人研修培訓的創新作品。四川大學在成都崇州舉辦道明竹編研修班結業展,探索學院與非遺研培的深度融合的新途徑,對振興傳統竹編工藝有著促進作用。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舉辦蠟染培訓成果展示,展出了蠟畫、圍巾等大小作品100多件。江南大學“與時舒卷——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培計劃學員結業作品展”在江南大學舉辦,共展出68位學員的紡織、紫砂、泥塑作品100余件。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等4所院校舉辦了雕刻、金屬鍛制類項目的研培成果展覽。山東工藝美術學院舉辦雕刻技藝培訓班結業儀式暨教學成果匯報展,展出200余件木雕、核雕、石雕等的優秀作品﹔並推薦研培學員作品亮相第七屆山東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近30名學員的300余件作品參展,涉及木版年畫、剪紙、葫蘆雕刻、草柳編等多項項目。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在北京國際設計周專場展出研培計劃第八期金屬工藝研修班和第九期玉樹藏族傳統工藝研修班結業成果,成果涵蓋了景泰藍鍛制技藝、藏族金屬鍛制技藝等項目,技藝精湛、設計精巧,展現了新生代傳承人與時俱進的蓬勃生氣。湖北美術學院舉辦研培計劃雕刻班成果展,以“喚醒、接力、蝶變”為主題,展出石雕、木雕、根雕、銅雕等作品200余件。北京市工藝美術高級技工學校在北京工藝美術博物館舉辦“燕京八絕”研培班結業成果展,62件“燕京八絕”作品齊亮相。

此外,沈陽師范大學在2018上海設計周中展示了2018年非遺+文創工作坊最新作品,作品選取了剪紙、刺繡、雕刻等非遺項目,由非遺傳承人與設計師聯合開發制作。湖南工藝美院黑茶制作技藝研修班進行了黑茶制作技藝研究與實踐,研發出具有市場價值的黑茶新產品,結業典禮展覽了18款78件產品。揚州大學舉辦面食類老字號“非遺”技藝傳承人群研修班結業典禮和作品展示會,來自全國各地的40多名面食類非遺傳承人和從業者展示了各具代表性的非遺作品。

此外,廣州美術學院,沈陽師范大學、雲南藝術學院、北京建筑大學、同濟大學、四川大學、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等院校研培成果參加了第五屆山東非遺博覽會主會場及濰坊分會場的活動,共計展出研培成果300余件,獲得了眾多參觀者的喜愛。

四、交流情況

為促進研培計劃參與院校授課教師之間的交流,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委托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和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於8月底分別舉辦了場暑期師資交流活動。80余名研培院校項目負責人、參與研培教學的專業教師參與交流。

活動期間,參與學員通過考察調研、經驗分享、研討座談等形式,圍繞優化課程設置、突出教學特色、做好學員回訪、加強項目管理等議題,開展了深入研討和交流。上海大學暑期師資交流活動還組織學員們參加了上海設計周傳承人對話論壇和研培作品發布等活動,進一步分享在幫助非遺傳承人群開展策展傳播、跨界合作等方面的工作經驗。交流活動得到參與教師的普遍好評,認為有效地幫助各院校提高了研培計劃的實施能力,有助於更好地幫助傳承人群提升創新意識和綜合能力實現“活力傳承、活態再現”“非遺融入現代生活”的工作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