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工作信息 > 公共服務司
公共服務司
成都市在國家公共文化示范區創建工作經驗交流會上的發言
發布時間:2012-09-28 09:05 來源: 編輯:信息中心
信息來源: 2012-09-28

 

近年來,成都市在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中,始終把文化建設作為重要方面,堅持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作為四位一體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協調發展,統籌推進。特別是入圍首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城市後,成都市進一步抓住機遇,長遠謀劃,全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得到了全面提升,得到了中央領導的充分肯定。

一、城鄉統籌,著力推進公共文化一體化均衡發展

成都市按照“城鄉統籌、四位一體”科學發展戰略,務實創新,基本實現了城鄉公共文化一體化均衡發展。

(一)城鄉文化建設統籌規劃納入頂層設計

在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上,成都市明確提出建設“中西部最具影響力、全國一流和國際知名文化之都”的奮斗目標。示范區創建作為建設文化強市、打造“文化之都”戰略任務的第一場硬仗和突破口,寫入了市委文化強市的意見和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為抓好頂層設計和制度建設,市委、市政府先後出台了《關於深入開展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工作的實施意見》,編制了《成都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規劃(2012—2015)》,修訂了《成都市中心城區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布點規劃》,從宏觀戰略上制定和勾畫了城鄉公共文化發展藍圖。

(二)城鄉文化設施統一標准實現全覆蓋

全市40個“文圖兩館”全部達到國家三級館以上標准,其中有一級館18個,二級館18個,二級館以上比例達90%。全市315個鄉鎮(街道)均建立了綜合文化站,配備了100多萬元的設施設備,所有鄉鎮還配套建設了2000平方米以上的群眾文化活動廣場。全市3363個村(社區)的綜合文化活動室實現達標全覆蓋,2900多個村(社區)還建設有群眾文化活動戶外小廣場。

(三)城鄉文化服務充分流動直接進村到社

數字電影放映車、公共圖書流轉車、文化科技服務車、流動舞台演出車和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縣域公共圖書流轉制、市民文化藝術學校總分校制、成都文化志願者協會總分會制等構建了成都公共文化流動服務網絡。目前,全市各區(市)縣實現縣域圖書通借通還,各鄉鎮(街道)和村(社區)均設立了圖書流轉點,成都圖書館在部隊、機關、學校和監獄共設立了72個分館。今年年底,還將為市縣兩級文化館和演藝團體配備流動舞台演出車。

(四)城鄉文化信息形成網絡實現資源共享

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市縣兩級支中心,鄉鎮(街道)和村(社區)基層服務點全面建成並投入使用。成都圖書館數字資源已達40TB,總量達7100多萬篇/冊,城鄉群眾均可免費共享成都市各級支中心所有數字資源。截至目前,成都圖書館業務網站綜合訪問總量達到538.6萬次,訪問下載總量552.8萬篇(冊)次。今年底將完成100%的“兩館一站一室”電子閱覽室標准化建設,數字圖書館、數字美術館、數字文化館、數字博物館和文化綜合執法數字監管平台也將全面建成。

二、政府主導,全力落實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支持政策

成都市委、市政府深刻認識示范區創建的重大意義,認真對照創建標准,扎實做好規定動作。同時,結合成都市實際,提高標准,基本實現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陣地、人員、經費、活動四落實

(一)落實陣地

“十一五”以來,成都市堅持把公共文化建設納入試驗區建設統一規劃,納入災後重建重要任務,納入民生工程工作目標,通過爭取中央資金、地方配套資金和災後重建資金,先後投入21億多元,實現了“兩館一站一室”達標全覆蓋。入圍示范區創建城市後,市委、市政府將成都博物館新館、天府大劇院、成都圖書館新館、成都美術館等城市標志性大型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納入成都市“十二五”發展規劃,並按照“一縣三館一劇院”(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影劇院)、“一鄉一站一影院”(鄉鎮綜合文化站、綜合影劇院)、“一村一室一廣場”(綜合文化活動室、文化廣場)的標准,對城鄉文化設施網絡進行提檔升級。

(二)落實經費

按照政府主導,財政支撐的原則,成都市建立起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財政保障機制,將四級公共文化服務常年經費納入市縣兩級財政預算。2009年,設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常年公共文化服務經費,按照中心城區、近郊區、遠郊區常住人口每人每年10元、8元、6元的標准納入了市縣財政預算﹔從今年起,村和社區公共文化常年經費按照每村每年不低於3萬元的標准納入市縣財政預算。為此,全市每年市縣兩級“文圖兩館”的財政經費達1.6億元,鄉鎮(街道)的公共文化服務經費達1.1億元,村級公共文化服務經費達1億余元。2012年,市財政還設立了1億元的公共文化服務專項資金,市縣兩級分別設立了政府採購公共文化服務的專項經費,市本級每年1000萬元,各區(市)縣每年不少於200萬元,全市每年5000萬元。據統計,2012年,成都市的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性經費總計達5.4億余元。

(三)落實人員

全市的“文圖兩館”均按照國家標准配齊了工作人員﹔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堅持公益性事業單位性質,明確要求由鄉鎮(街道)黨委委員兼任站長,同時面向社會招聘了2—5名文化專干﹔落實了1名享受財政補貼的宣傳文化輔導員負責村(社區)綜合文化活動室的管理。為加強隊伍建設,先後委托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舉辦了4期高級研修班﹔邀請全國文化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在市社科院、市委黨校等舉辦了“文圖兩館”館長培訓班和綜合文化站長培訓班,市縣兩級文化館對全市的村(社區)宣傳文化輔導員進行了全員培訓。

(四)落實活動

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文化陣地不分雙休日和節假日,常年免費開放。全市一大批公益性文化服務項目實現品牌化,如“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已成為國內知名的國際文化盛會﹔“成都文化四季風”、“成都大廟會”、“金沙太陽節”、“金沙講壇”、“百姓故事會”等已成為城鄉群眾廣泛參與的品牌文化活動。在創建工作中,我們著力打造“成都文化四季風”,開展以“民俗鬧春”、“音樂消夏”、“歡歌慶秋”、“勁舞暖冬”為主題的群眾廣場文化活動,今年的“成都文化四季風”已開展1萬余場次,參與群眾已超過300萬人次。

三、明確定位,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

創建不是目的,隻是手段。成都市始終把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作為工作和創建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工作促創建,以創建帶工作。

(一)組織實施“百千萬工程”

公共文化服務具有廣泛的社會性、群眾性和互動性,為此,我們通過實施“百千萬工程”,進一步激活了全社會參與的積極性,豐富城鄉群眾精神文化活動。通過建設100所以上公益性的市民文化藝術學校和輔導點,進一步豐富了公共文化服務的網點和內容。通過培訓1000名以上挂牌上崗的公共文化業余骨干,激發群眾參加公共文化活動的熱情。通過發展10000名以上成都文化志願者,吸引更多文化熱心人參與公共文化管理,使公共文化活動有效地融到了城鄉群眾的日常生活中。

(二)建立政府採購文化機制

堅持通過政府採購,將優質文化產品和服務送給城鄉群眾。市本級每年用1000萬元補貼通過面向藝術院團採購1000場以上精品節目下鄉演出,配合每個區(市)縣每年200萬元政府補貼採購的文藝演出,基本達到了每年每村看兩場以上戲曲或文藝演出。政府還公開採購數字電影、科技圖書、藝術鑒賞、科普講座等文化服務送下鄉,實現了“送文化”常態化和制度化,深受到城鄉群眾的普遍歡迎。

(三)開展文化定制配送服務

成都市積極探索建立訂單式的公共文化服務,開展了“文藝精品耀蓉城、文化藝術惠青工、文藝百家到基層、文藝演出送市民”等活動,以農民工、老人、少年兒童、殘疾人等特殊人群為重點,定制提供文藝演出、數字電影、藝術培訓、公益講座、圖書借閱等服務,有力的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務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建立服務評估激勵機制

為在全市營造良好的的創建氛圍,積極開展各級各類設施評估活動和全市公共文化建設先行區創建活動,以評促建,激發創建動力。始終把參與率和滿意度作為評價工作的標准,引入社會第三方監督,不斷完善績效考評機制。

(五)建立文化宣傳動員機制

積極調動和利用省、市報紙、廣播、電視、期刊、網站等各類媒體,定期設立專版、專欄、專題,大力開展公共文化建設宣傳工作,不斷提高城鄉群眾文化權益意識,提高對公共文化服務及示范區創建工作的知曉率和參與度,努力使公共文化共建共享變為政府和市民的共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