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工作信息 > 公共服務司
公共服務司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示范區情況匯報
發布時間:2012-10-08 10:32 來源: 編輯:信息中心
信息來源: 2012-10-08

鄂爾多斯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西、北、東三面由黃河環繞,總面積8.7萬平方公裡,總人口194萬,其中蒙古族18萬,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佔多數的少數民族地區。鄂爾多斯市是中國改革開放18個典型地區之一。

2011年5月,鄂爾多斯市被國家文化部、財政部確定為第一批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創建工作,把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作為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作為推動地區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抓手、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進行了統籌部署。創建過程中,鄂爾多斯市堅持政府主導,以公共財政為支撐、以公益性文化單位為骨干,按照公共文化服務的公益性、基本型、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努力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不斷推進了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工作。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工作機制,落實工作任務

承擔創建示范區工作任務後,鄂爾多斯市立即成立了由市長任組長,分管文化工作的副市長任副組長,文化、發改、財政、規劃、國土、廣電、體育、人社、編辦、工會、婦聯及各旗區政府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領導小組,專門負責創建工作的領導、組織和協調。領導小組在市文化局下設辦公室,負責落實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各項具體工作任務。同時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每兩個月召開一次協調會議,形成了協調聯動,合力推進的工作機制。

承擔創建工作任務後,鄂爾多斯市制定出台了《鄂爾多斯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規劃》,從創建原則、建設目標、工作內容以及保障措施等方面作出了明確規定。按照創建規劃,市人民政府將創建任務分解下達到各旗區,並與各旗區人民政府訂了創建工作責任書,逐級落實任務,層層承擔責任。與此同時,鄂爾多斯市還出台了《鄂爾多斯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過程管理規定(暫行)》《鄂爾多斯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宣傳工作方案》《鄂爾多斯市公共文化服務制度設計研究實施方案》《鄂爾多斯市創建示范區專項經費管理使用辦法》等一系列文件,為創建示范區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在此基礎上,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督促、檢查、總結、研究、部署創建工作,從而使創建工作扎實有力地不斷推進,並且取得了良好成效。

二、加大文化投入,改善四級文化網絡基礎設施

創建示范區過程中,鄂爾多斯不斷加大了文化投入,改善了市、旗區、鄉(蘇木鎮)、村(嘎查)四級文化網絡的基礎設施。2011年,全市投入文化事業發展資金達9.21億元,佔全市財政總支出的3.55%。2012年,進一步加大了文化投入,市本級財政預算安排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資金2.6億元,其中安排1億元資金用於改善基層文化設施。上半年,市財政投入近4000萬元,為基層文化館、站、室購置了第一批流動文化服務車、流動文藝演出燈光音響設備、民族樂器等設備,8月份,市人民政府已將91輛流動文化服務車、60套燈光音響設備、510套民族樂器、510套攝影、攝像器材配送到了基層文化館、圖書館、文化站、文化室。同時,各旗區也都投入相應的匹配資金,使全市四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的基礎設施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

目前,全市擁有市級博物館3座(鄂爾多斯博物館、青銅器博物館、革命歷史博物館),市圖書館、市群藝館均為地市級一級館﹔8個旗區均建有圖書館、文化館、文物管理所,其中圖書館、文化館全部為縣級三級或三級以上館﹔4個旗區新建的博物館即將投入使用﹔全市58個蘇木鄉鎮及街道辦事處均建有文化站,每個文化站配備有3名以上工作人員,其中49個文化站的建筑面積達到800平方米以上﹔907個嘎查村(含社區)均建有文化室,其中400個文化室的建筑面積達到了200平方米以上﹔全市建成草原書屋765個,建成了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市旗管理支中心9個,成立了蘇木鄉鎮(街道辦事處)共享服務點36個﹔結合黨員遠程教育中心,實現了嘎查村(社區)單機服務點全覆蓋。各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文化站、文化室全部實行免費開放,每周開放時間達48小時或56小時以上﹔全市人均圖書達0.5冊以上﹔全市公共文化設施總面積達70多萬平方米,人均0.4平方米以上。

三、創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模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創建示范區過程中,鄂爾多斯市以科學的態度、發展的理念、創新的意識,積極探索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模式,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實踐。

一是文化服務方面建立陣地與流動相結合的模式。鄂爾多斯市與自治區大多盟市一樣,具有地廣人稀、居住分散的特點。在牧區,有的牧民距離文化站、文化室數十公裡或上百公裡。為滿足農牧區群眾文化生活的需求,在開展文化站、文化室陣地活動的同時,給公共文化單位和文化站配備流動文化車,把文化送到離牧民最近的地方,讓陣地文化服務流動起來,為農牧民提供更多的便利。

二是文化機制方面建立公辦與民辦相結合的模式,形成以政府為主導的多元化機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必須由政府為主導,公共財政為支撐。同時要形成調動社會力量,共同建設的格局。因此,文化部門充分發揮龍頭作用,帶動各類文化組織積極投身於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當中,扶持鄂爾多斯農牧區出現的“文化獨貴龍”等自發文化組織,把家庭文化戶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豐富公共文化服務內容。

三是文化活動方面建立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模式。在市、旗區每年舉辦那達慕、文化藝術節等大型文化活動,在蘇木鄉鎮、嘎查村文化站和文化室經常集中舉辦導向型文化活動。同時,為了彌補集中文化活動的空間,大力提倡、扶持各類民間文化組織和家庭文化戶舉辦的分散性文化活動。其中包括家庭那達慕、敖包盛會等,最大限度活躍群眾文化生活。

四是文化供給方面建立專業與業余相結合的模式。公共文化產品供給由專業文化部門提供的同時,積極鼓勵、扶持和引導社會業余文化組織創作健康向上、為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充實供給。特別是文藝演出,由各專業文藝團體承擔外,充分發揮全市170多個業余文藝隊的生力軍作用,形成多主體的文化供給格局。

五是文化服務內容方面建立文化與科技相結合的模式。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服務內容,以文化服務為主,同時,要積極發揮文化宣傳教育、傳播科學技術、啟迪民智、提高素質的功能,使文化陣地不僅成為文化活動的場所,也要成為黨、團和婦女組織的活動陣地,傳播科學技術的學校。

六是文化投入方面建立政府與社會相結合的模式。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作為公益性事業,要以政府投入為主。基礎設施建設、基本活動經費、專職人員費用等要由公共財政承擔。在政府主導的前提下,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使社會力量踴躍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形成多體制、多渠道投入的機制。政府對民間各項活動及文化設施給予資金補貼,使其成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或補充部分。

四、注重制度設計研究,努力形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長效機制

鄂爾多斯市在創建示范區過程中注重了制度設計研究。按照《鄂爾多斯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制度設計研究實施方案》,組織從事文化工作的專家學者和基層文化工作者成立了制度設計研究小組。通過深入調查研究,結合創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模式的探索和實踐,確定研究重點,布置研究課題,積極開展了公共文化服務制度設計研究工作。目前,已完成13項課題研究,制度設計5項,為建立全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長效機制打下了基礎。

對照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的標准,目前,我市已基本完成了各項主要指標的建設任務。鄂爾多斯市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雖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需要進一步加強的薄弱環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城鄉之間公共文化服務還存在一定差距﹔二是地區之間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尚不平衡﹔三是基層文化工作隊伍還顯得薄弱,管理制度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目前,鄂爾多斯市正在進一步加大建設力度,加快建設進度,彌補薄弱環節,確保如期圓滿完成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的各項工作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