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工作信息 > 公共服務司
公共服務司
河南省鄭州市國家公共文化示范區創建情況匯報
發布時間:2012-10-08 11:14 來源: 編輯:信息中心
信息來源: 2012-10-08

 

 我市被正式批准為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城市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迅速按照文化部、財政部創建工作相關文件要求,對照中部地區創建標准,制定規劃,建立組織,健全制度,扎實推進,示范區創建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截至目前,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驗收標准(中部)的8項必備創建條件,已達標6項,剩余2項正在積極努力中。六大部分29項90個指標中的22項和80個指標基本達標,其余指標正在完善中。總體創建目標,預計2012年底前基本完成,2013年上半年鞏固提升。現將具體情況匯報如下:

 一、工作推進情況

(一)強化組織領導,形成強力創建工作機制

 為加強對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的組織領導,我們形成了創建工作五個機制:

 一是建立組織領導機制。我們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市分管領導為副組長,市直相關部門主要領導和各縣(市、區)政府行政正職為成員的鄭州市創建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創建辦公室。成立有綜合協調組、宣傳活動組、課題研究組和後勤保障組。辦公室人員是從市委宣傳部、市委政研室、市文廣新局、財政局、社科聯等有關部門和單位抽調的精兵強將,進行集中辦公,並建立了學習、考勤、例會、講評、獎懲等制度,有效地加強了全市創建工作的指導協調。各縣(市、區)也都成立了相應的創建領導小組和辦公機構。

 二是建立創建目標量化、細化機制。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關於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部署要求,推進我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科學發展,全力打造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根據《文化部 財政部關於開展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項目)創建工作的通知》和《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標准(中部)》具體要求,結合我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實際,制定了《鄭州市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規劃(2011—2012年)》,並以市政府正式文件下發。各縣(市、區)政府也都參照制定了各自的創建規劃、宣傳方案和制度設計研究方案,明確了全市創建工作的任務、目標和創建期限、步驟等關鍵要素。為了使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工作有創頭、有抓手、有勁頭、有成效,我們結合中原特點,鄭州實際,把所有創建任務和目標進行細化、量化和分解,不僅明確做什麼,更要知道做到什麼程度,達到什麼目的,有效調動創建工作的能動性和積極性。

 三是建立創建目標責任機制。為確保各項創建工作落到實處,對創建工作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將創建任務分解到各具體創建單位,由市長與各縣(市、區)政府和各業務單位行政一把手簽訂目標責任書,並建立創建工作績效考核和督導機制。由市績效辦牽頭負責,實施公共文化服務績效考核,並將具體的標准和考核結果納入到政府年度目標的總體考核中。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公眾滿意度測評,將服務基層情況和群眾滿意度作為重要考核指標。同時,建立創建工作台賬,要求各創建單位每月向市創建辦公室上報工作進度,市創建辦公室定期或不定期到各創建單位督查指導創建工作,發現問題,及時研究協調解決,有好的做法進行通報表揚,供其他單位借鑒學習,以保證各項創建工作的有序進行。

 四是建立創建經費保障機制。鄭州市市本級連續五年每年設立公共文化發展專項資金3000萬元,主要用於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維護、設備購置、圖書更新、免費開放補貼和組織公共文化活動等。為市創建辦公室解決辦公、宣傳、課題研究等經費341萬元。各縣(市)區財政也都設立了500萬元—1500萬元不等的公共文化發展專項資金,將鄉鎮(街道)文化站、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和農村文化大院設施維護和活動開展等經費列入財政預算,確保四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網絡正常運轉,保證政府對公益性文化事業的投入逐年增長。在保證政府投入不少的前提下,進一步完善鼓勵捐贈、贊助等政策,拓寬投資渠道,引導社會資金以多種方式投入公益性文化事業,同時,加大審計和監督,提高公共文化資金的使用效益。

 五是建立輿論宣傳工作機制。為調動各級各界創建工作熱情,使各級領導和廣大人民群眾知曉創建,參與創建,我們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為組長,相關部門參加的宣傳工作領導組織機構,制定了《鄭州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宣傳工作方案》,召開了宣傳工作動員部署會。今年五月份又召開了示范區創建宣傳工作推進會,對有關宣傳工作進行再部署,出台了鄭州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宣傳工作實施細則》,要求充分利用鄭州日報、鄭州晚報、鄭州人民廣播電台、鄭州電視台、中原網、中原手機報等市屬新聞媒體,積極協調和動員中央及省級新聞媒體,採取設置專欄、編發創建工作簡報、組織評論文章、以及依托動員會、骨干培訓會、宣傳櫥窗、公益廣告及戶外大型LED等形式,廣泛開展我市示范區創建的宣傳活動。重點宣傳國家、省、市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方面的重要精神、重大部署和重要活動,宣傳示范區創建的各項工作要求,宣傳創建工作的先進典型、推進情況及取得的實際效果,最大限度地擴大創建工作的社會影響和公眾知曉率。截止2012年8月底,已在中央、省、市各級媒體見稿500多篇。為方便人民群眾參與和開展公共文化活動,我們策劃編印了鄭州市公共文化服務地圖和鄭州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工作手冊、宣傳手冊,無償、免費、廣泛地散發,對提高我市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擴大我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的影響力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強化功能完善,狠抓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建設

 我們按照網絡健全的要求,以服務民生為出發點,以完善設施、提升功能為著力點,以建立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健全、使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為重點內容,重點抓好了以下幾項建設:

 一是抓市本級“五館”達標。鄭州美術館、鄭州市群藝館、鄭州市圖書館、鄭州市博物館均為國家一級館,鄭州市青少年宮為“全國先進青少年宮”,市本級公共文化設施全部達標。尤其是 2008年政府又投資6.1億元,籌建了鄭州市圖書館新館(鄭州市民文化中心),新館佔地76.383畝,總建筑面積72450平方米,規劃總藏書量240萬冊(件),計劃將於今年年內開放使用。建成後的新館將以圖書館為主體,集文獻典藏、圖書借閱、學術交流、文化創意、教育培訓、文化休閑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市民文化活動場館,其整體建筑規模和硬件設施在全國居於前列。

 二是抓縣(市)、區“兩館”建設。12個縣(市)、區的文化館、圖書館,除登封市正按國家一級館建設外,其他全部達到國家三級館以上標准。

 三是抓鄉鎮(街道)文化站設施完善。全市114個鄉鎮(街道)都有單獨設置、建筑面積30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文化站,並能正常對外開放。

 四是抓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和電子閱覽室建設。建成社區文化活動中心660個,覆蓋率95% 。我們按照文化部“擴大覆蓋、消除盲點、提高標准、完善服務、改進管理”的建設要求,充分利用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網絡,依托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和鄉鎮綜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動室、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室)建立標准化的公共電子閱覽室。全市已建成2100個行政村文化大院公共電子閱覽室,新建改建了312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電子閱覽室。2012年,市政府又將新建300個社區公共電子閱覽室列入了為民辦十大實事項目,建成後,每個給予5萬元以上的獎補。2012年年底實現市、縣(市)區圖書館、文化館、鄉鎮綜合文化站、行政村、社區公共電子閱覽室全覆蓋。

 五是抓行政村文化大院建設。從2008年起,市政府連續五年將行政村文化大院建設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每個行政村獎補4萬元。全市已建成村文化大院2100個,覆蓋率96%。

 六是抓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為推動鄭州市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專門下發通知,要求各縣(市) 區文化部門將“文化共享工程”與廣電、電信部門建設的“村村通”工程結合起來,與組織部門開展“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試點工作”、教育部門的“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結合起來,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制定了本地區的實施方案。我們積極做工作,爭取上級和本級財政支持,搭建和完善標准化的硬件設施平台,以數字化資源建設為核心,全面推進文化信息資源建設和自動化、網絡化建設。2008年,市政府共投入建設經費492萬元,建成了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鄭州支中心,並實現了與組織部黨員遠程教育網對接。建成了六縣(市)和六區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縣級支中心,完成了所有行政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升級改造,有力促進了農村地區文化發展。

 (三)強化文化惠民,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能力

 我市把文化惠民工作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建工作的重點常抓不懈,通過文化惠民工作保證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充分實現:

 一是加強基層公共文化人才隊伍建設。近幾年,我們在加強公共文化服務專業人才的引進與培養外,還充分利用文化陣地開展針對基層的業余文化骨干隊伍培訓與輔導。2008年至2012年市政府連續五年將培訓千名文藝骨干隊伍納入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內容,每年投入培訓資金100萬元,五年來共培訓基層文化骨干15000多人次,有力的加強了基層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此外,鄭州市群眾藝術館多年來每年舉辦3次以上免費培訓班,每班40-60人,每期3-5天,請省、市有關專家授課,對全市基層文化干部進行輪訓,提高了學員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技能素質。縣、市(區)文化館常年堅持舉辦免費培訓班,聘請省、市、縣(區)知名教師執教,對以青少年為主的社會學員進行舞蹈、聲樂、器樂、美術、書法等培訓。市群藝館、縣(區)文化館的專業干部,還根據群眾文化活動的需要,定期不定期地到現場,對農村、社區、企業、部隊、學校的文藝隊伍進行培訓輔導,為提高基層文化隊伍的整體素質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是強力推進“三館一站”免費開放。嚴格執行財政部、文化部《關於推進全國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工作的意見》,制定出台了鄭州市財政局、文廣新局《關於推進全市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工作的意見》,全市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鄉鎮文化站、公共電子閱覽室等公共文化設施,已於2011年底前免費向群眾開放。圖書館每周開放時間達56小時﹔文化館(站)、博物館、各級公共電子閱覽室為社會公眾提供免費服務時間每周在42小時以上,並建立了完善的免費開放經費保障機制,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和文化站免費開放的經費及時配套落實到位。鄭州圖書館實行“全年365天開放”,全面推行“四免”、“四服務”等措施,並開設9個分館,方便了市民閱讀。鄭州市群藝館、美術館能充分發揮其輔導、培訓、展覽、展示等服務功能,實現了免費開放。鄭州博物館自2004年7月1日起,基本陳列就對社會實行了免費開放,是國內最早實行免費開放的博物館之一。

 三是突出農民工文化工作重點。我們認真貫徹執行文化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和中華全國總工會下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見》,進一步加強政府在農民工文化工作中的主導作用,將農民工文化工作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將農民工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服務對象,在經費保障和資源配置上充分考慮轄區內農民工的文化需求,切實提高面向農民工的文化服務能力,使農民工能夠享受與城市居民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務。在具體工作中,我們充分發揮公益性文化單位的骨干作用,進一步提高農民工文化服務的質量和水平,全市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全年免費向農民工開放,全市群藝館、文化館設立了面向外來務工人員及其子女的藝術輔導培訓室,並利用寒暑假舉辦外來務工人員及其子女美術、音樂、舞蹈系列培訓班。全市社區公益性文化活動陣地全部就近、便捷地向外來務工人員免費開放。還採取政府購買的方式,由省市縣專業藝術表演團體定期在市內各大廣場舉辦文藝專場演出,夜場電影放映等,供農民工免費欣賞,極大地豐富了他們精神文化生活和娛樂活動。

 四是打造群眾文化品牌。每年三月至年底,在全市廣泛開展的“歡樂中原”廣場文化活動,城鄉聯動,月月有特色、周周有活動,已成為鄭州市群文活動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連續舉辦的九屆歌手大賽、器樂大賽等賽事活動已經成為鄭州的品牌。連續舉辦13屆的鄭州市迎新春民間文藝大賽,成為全市民間藝人的一大盛事。連續多年舉辦社區文化活動月、社區文化活動周活動,繁榮了社區文化。以倡導和鼓勵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理念,提高整個城市的文化底蘊為宗旨的“綠城讀書節”,自2004年開始至今已成功連續舉辦九屆﹔2009年開辦的“戲曲周末大舞台”,每周五、周六固定免費為市民演出戲曲等文藝節目,深受廣大市民和外來務工人員的喜愛﹔2011年開辦的“金水區都市舞蹈節”吸引國內外職業舞蹈隊伍踴躍參加,品牌效應初顯﹔鄭州市群藝館創辦的“ 鄭州群星大講堂”既是群文工作者展示自我、練兵比武的窗口,又是廣大文藝愛好者汲取藝術營養,接受藝術熏陶的好去處。尤其是我市自去年起在全市展開的“鄭州市專業文化工作者進社區”活動,該活動要求和鼓勵全市宣傳文化戰線的文化工作、各類文藝團體、文藝培訓機構,大中小學校從事音樂、舞蹈等藝術類教學工作的教育工作者,文藝愛好者和志願者就近參加進社區服務活動,進一步豐富、帶動和促進了社區文化建設,實現了群眾文化專業化和群眾文化活動經常化,不斷提高了社區文化活動水平和文化品位,為基層人民群眾接受文藝培訓,參加公共文化活動提供了便利條件,起到了春風化雨般的效果。此外,連續多年精心組織的“送書下鄉”、“送戲下鄉”、“送電影下鄉”等活動,受到了廣大農民群眾的歡迎,使他們的基本文化權益得到較好保障。      

(四)強化難點突破,著力破解創建工作瓶頸

 創建過程中存在的“業務能力不強、推進力度不大、達標質量不高、工作進展不快”等問題,是制約創建工作的瓶頸和障礙,為解決這些難點問題,我們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抓培訓,強基礎。去年全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工作全面展開後,我們及時組織舉辦了由全市文化系統主管領導干部和文化館、圖書館、文化站、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行政村文化大院負責人與業務骨干參加的“鄭州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培訓班”,邀請著名專家授課,系統傳授解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理論和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方案、建設標准、創建過程管理規定等相關知識,首先使全市創建示范區主力軍明確創建工作的重大意義、創建工作干什麼和怎麼干,為全市示范區創建打下堅實基礎。

 二是抓借鑒,拓思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為吸納外地創建工作好的經驗和做法,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組織全市各縣市區黨政一把手及示范區創建成員單位負責人走出去,到成都、長沙、太原等地觀摩學習外地文化發展先進經驗,開闊眼界,拓展創建工作思路。回來接著又召開全市創建工作推進會,對創建工作進行再調整、再部署、再安排,有效地促進了各項創建工作重點的迅速落實。

 三是抓督導,解難題。今年6月至7月,鄭州市政府組成6個督導組,對全市16個縣(市)區、管委會的創建工作進行了督查,副市長劉東、副秘書長王霄鸝、市文廣新局局長李憲敏親自帶隊。督查採取聽、查、看、訪、新聞媒體跟蹤報道等方式,主要督查組織機構建立、文化設施建設、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能力、組織支撐、資金保障、人才隊伍等創建內容。對督查中發現的問題能現場解決的當場解決,需請示市政府拍板解決的及時協調予以回復,對於工作拖拉、停滯不前,領導又不重視的啟用政府督查督導機制,強行命令在規定時間內必須完成。督查結束後,市政府又及時召開了督查講評會,政府名義下發督查通報,對工作成績突出單位通報表彰,對工作落後單位通報批評。

 四是抓交流,樹先進。為總結經驗,發揮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7月26日召開了全市創建示范區工作經驗交流會,我們選取了縣(市)區政府、鄉鎮政府、文化館、圖書館、文化志願者及有關創建成員單位等不同層面的代表作了經驗介紹,編印下發了創建工作經驗交流材料匯編,並組織參會人員到先進縣(市)區、先進鄉鎮、先進社區等進行了實地觀摩,大家相互學習,深受啟發。劉東副市長出席會議並對下一步的創建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

(五)強化創新發展,增強制度設計研究成效

按照文化部、省文化廳關於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工作部署,針對我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我們立足現實,著眼長遠,結合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成立了由市委宣傳部、市社科院和市文廣新局組成的制度設計研究領導小組,同時設立了40萬元的課題研究專項經費,並依托鄭州大學成立專門的課題研究團隊。研究團隊共有6位研究人員,全部具有博士學位、高級職稱,研究方向涉及文化產業、公共管理、歷史、中文、新聞等學科。圍繞“群眾文化需求和基本文化權益調查與分析”、“當前公共文化建設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群眾文化需求形態研究”、“公共文化服務需求反饋機制研究”、“城鄉基本文化權益內容及量化指標研究”、“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指標研究”等課題,展開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制度設計研究,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形成研究報告5萬多字。在完成好承擔文化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制度設計研究子課題項目的同時,根據我市實際情況,針對鄭州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重點、難點問題,動員各縣市區積極參與,每單位至少一個課題,開展多領域寬視角公共文化建設方面的研究,及時總結經驗和教訓,形成課題研究成果,為河南省、國家制定有關政策提供依據。為讓課題研究成果指導創建工作實踐,目前,我們正在參照課題研究成果,起草制定鄭州市市委、市政府關於支持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的有關項目立項、財政投入、人員編制、隊伍建設、社會投資等方面的各種優惠政策,待完善論證後,提交市委、市政府正式行文。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國家制定的創建目標體系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還有一些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各級黨委政府重視創建、全民參與創建的主動意識、營造氛圍還不夠﹔二是公共文化投入與新型城鎮化過程,與中原都市區建設要求還有一定差距,一些大的文化設施雖然已列入規劃,但進程還比較慢﹔三是有的公共文化設施檔次不夠高,功能發揮還不夠好。特別是農村文化活動內容比較單調,活動質量不夠高,設施利用率還比較低﹔四是公共文化人才隊伍結構不合理。一些鄉鎮(街道辦)文化站人員編制還不夠。村文化大院和社區文化中心人員未能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隊伍管理體系。

 三、下步工作打算

 我們將嚴格按照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標准,採取有力措施,全力推進示范區創建工作。一是進一步加大創建工作力度,完善領導機制、工作機制和宣傳機制,調動社會各界和全體民眾的積極性,營造濃厚的創建工作氛圍,形成全社會關注創建、全民參與創建的嶄新局面,力求通過創建工作,全面提升公共文化建設標准化程度和服務水平,有效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建立公共文化建設的長效機制,進而推動鄭州國家區域性文化中心建設﹔二是進一步加大財政對公共文化建設的投入。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投入機制,確保公共文化建設資金納入各級財政預算,對文化事業投入的增加幅度高於同級財政支出增長幅度。對於國家和省要求配套的資金,確保足額落實到位。同時,吸引和鼓勵社會資金投資興辦公共文化實體、建設公共文化設施、提供公共文化服務﹔三是進一步抓公共文化設施新建和升級改造,實現全覆蓋。2012年完成鄭州圖書館新館建設,向市民開放。啟動鄭州市演藝中心、鄭州市廣電二期工程、鄭州博物館新館建設,提升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設施水平。繼續推進行政村、社區文化設施建設,實現文化大院、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全覆蓋,100%的社區建有公共電子閱覽室。同時,進一步整合公共文化資源,充分發揮公共文化設施與場所的職能作用。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做到經常性免費開放,不斷提升服務質量。繼續組織實施好“廣場文化活動”、“綠色周末”、“周末戲曲大舞台”、“綠城讀書節”、“送文化下鄉活動”、“文化進社區活動”、“舞台藝術送農民”等重大文化惠民活動,廣泛開展群眾喜愛的、提升審美情趣的公共文化活動四是進一步加強公共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科學制訂公共文化人才建設規劃,加強對基層文化人才的培養。依托群藝館、文化館以及省會高校和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實施文化業務干部輪訓制度,提高縣市區基層文化業務干部的整體素質。同時多渠道引進培養懂經營、懂管理、懂業務的復合型人才和適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高科技人才,解決公共文化隊伍人才匱乏、人員老化、業務力量薄弱等問題,提高公共文化隊伍整體素質﹔五是進一步加強制度設計研究工作。強化職能意識,拓展工作思路,在完成一個主課題“群眾文化需求和基本文化權益研究”的同時,結合我市實際,再選10個小課題進行深入研究,力爭使研究成果能夠盡快形成政府對文化發展的機制和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