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工作信息 > 公共服務司
公共服務司
擰緊每一道螺絲——文化部、財政部“第一批創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設計研究課題評審”側記
發布時間:2013-05-21 09:59 來源: 編輯:信息中心
信息來源: 2013-05-21

    5月13日,北京,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學院,文化部、財政部“第一批創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設計研究課題評審”正在緊張地進行著。 
    坐在答辯席上的是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的代表,他們提供的示范區設計研究課題是《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制度研究》和《文化志願者研究》。台下坐著由專家庫中隨機抽取並包含各界各方面的15名“評審官”。 
    按照事先15分鐘的規定,鄞州區的代表簡明扼要介紹了他們的設計研究課題以及實踐探索。 
    2009年3月,鄞州區開始實施“天天演”文化惠民工程,由政府購買服務將各類文藝節目送到百姓身邊,至今已輸送各類文藝節目3483場,惠及群眾380余萬人。為了讓“天天演”採購的節目更豐富、更優質,該區今年又進一步完善了節目採購模式,堅持專業導向,專家參與採購決策,使節目從供給的源頭就能緊貼群眾需求。 
    “以往採購小組的成員主要由政府部門和運作公司的人員組成,雖能確保節目採購的公平,但難免缺乏專業視角。而改革後我們還特別邀請了來自逸夫劇院、海曙和美文化公司等第三方專業人士參與採購決策。這種模式更注重專業意見,有助於更加科學、合理地作出採購決策。目前‘天天演’向基層配送率達94%。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注重與突破重點環節相結合,與惠民便民相結合,以制度創新為先導,邊實踐邊研究,邊研究邊提升。”鄞州文化局代表概括道。 
    “答辯”隨即開始。 
    “請問你們怎樣對社會力量進行考評?” 
    “對社會力量的考評我們分為三個方面:文化設施的設置、文化設施的運用率、文化設施使用的監管。” 
    “你們採用了政府採購,那麼原有的文化設施,比如文化館怎樣發揮固有的作用?” 
    “對於原來的文化設施,我們統一整合‘打包’,比如相關培訓等不帶有盈利性質的事項,仍然由文化館等部門承擔,使其按照原有職能繼續發揮作用。而社會招標時,一些企業搞院線、劇團線等等,文化館則以服務等形式參與競爭。” 
    面對“評審官”的詢問,項目區代表的回答一點沒有含糊。 
    問答完畢,項目示范區代表退場,專家進行打分。同時,下一個示范區的代表已經坐到答辯席上,等待又一輪評審。 
    績效考評、項目設計是否具有可“復制”性等,是大多示范區都注重探索的問題。上海市的中心城區徐匯區,因其經濟實力、歷史底蘊和文化資源決定了其公共文化服務的硬件設施、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已經走在了全國前列。但當前面臨的突出矛盾是大都市中心城區在服務對象結構多元、設施空間有限的情況下,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既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功能。徐匯區的制度設計研究課題是《以績效評估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以同類角度作為研究切入點的還有山東青島市等示范區。而專家的評判大多集中在考評制度與以往的區別、考評的成本等問題。 
    據悉,文化部、財政部於2011年啟動“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項目)創建工作”,其基本要求是:按照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利性的要求,在全國創建一批網絡健全、結構合理、發展均衡、運行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培育一批具有創新性、帶動性、導向性、科學性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項目,為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探索經驗、提供示范,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科學發展。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共31個城市成為首批創建示范區,承擔著積累經驗、探索路徑的任務。 
    “這次創建工作的一個重要特點,是與制度設計研究相結合,邊創建邊開展政策理論研究,這是創建示范區最為突出的特色,因此被列為示范區驗收的前置條件之首。”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副司長張永新強調,“我們要求在評審過程中,專家必須把握以下幾點原則:一是嚴把質量關,確保每一個國家公共文化示范區質量過硬,經得起社會各界的檢驗。二是突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踐和制度設計相結合。制度設計研究不同於純理論研究,因此,研究的方法一定要堅持實踐牽引、實踐導向。三是嚴格以評審規則為遵循,參考評審標准,堅持公平公正、質量第一。” 
    記者了解到,第一批創建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區最終能否達標,須過“五關”,而設計研究課題評審隻是第一關。其他四關還包括由第三方獨立完成的社會滿意度測評、創建過程管理、實地檢查和集中評議。(來源:中國財經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