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市場管理司
市場管理司
明星偶像需重示范效應 文藝領域不容價值觀踐踏
發布時間:2021-01-27 09:58 來源:文化和旅游部門戶網站 編輯:市場管理司
信息來源:文化和旅游部門戶網站 2021-01-27
  “知名女星疑似代孕棄養”事件引發社會公眾普遍關注。暫且不論代孕的灰色產業以及模糊的法律邊界,僅就藝人身份而言,這一社會事件尤其值得演藝從業者警醒。

藝人先天具有其他行業從業者沒有的特殊性,充當社會文化價值觀念傳遞的載體。其通過舞台演出、電視電影、網絡表演等媒介“亮相”,可謂民眾接觸度高、曝光度高、關注度高。因為“三高”,社會賦予藝人的期許更高,其傳遞的文化價值觀念、行為的示范效應能有更廣泛的抵達,有更具成效的體現。也因為“三高”,藝人贏得票房,賺到鈔票,有資本熱衷、市場熱捧、粉絲熱愛。當下這位女星以未違反現行法律搶白,早些也有被曝光“劣跡”的藝人喊冤,“我們都是普通人,憑什麼就該高標准、嚴要求?”面對公眾監督與公信力評價,動輒拿出隱私擋箭牌言之鑿鑿。

包括舞台演出在內,文藝作品是社會價值導向的縮影,更是社會風氣的映射。明星本人不僅僅是普通人,更是文化偶像和價值符號的結合體。承受比公眾更高標准的道德要求和私行規范,承擔比普通百姓更多的社會責任。對於“劣跡藝人”,除了與普通民眾一樣依法予以懲處之外,還應附加限業、禁業等行業懲罰,提高其違法違規、背離社會道德、社會價值的成本,敦促藝人、明星遵守社會公共道德,約束、匡正個人行為。

警醒藝人是其一,警惕市場不良導向是其二。

在紛繁冗雜的文藝市場,文化演出和影視領域是孕育明星的場所,同樣也是對明星監督教育的直接渠道。市場和行業同樣需要“禁劣令”,約束“劣跡藝人”。

當下,互聯網在改變世界,資本流量推動在改變商業,順手也改變了傳統藝人的成名方式。靠作品、靠技藝、靠藝德成名,漸成久遠的過去﹔靠流量、靠數據、靠運作,“割韭菜”最輕鬆變現。今日出事的女星早有言論,“上了熱搜知道自己的人更多了,片酬就能漲。無論是黑是紅,隻要有關注度就值錢。”“黑紅也是紅”著實養活了一批畸形價值觀的流量明星,所謂演技與藝術,所謂價值與追求,所謂道德底線、法律邊界,都擋不住他們妥妥最快變現。

要避免劣幣逐良幣,需要有健康價值觀的行業繃緊一根弦,讓整個文藝市場能夠產生更多高質量精神產品,而非粗鄙的贊美者、低劣的表演者、流量的追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