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離退休干部局
離退休干部局
文化和旅游部老同志志願服務隊赴阿爾山之行
發布時間:2020-09-18 15:08 來源: 編輯:離退休干部局
信息來源: 2020-09-18

  近年來,在文旅扶貧的助力下,阿爾山走出自己的致富路,於2019年4月正式退出當地貧困縣(旗)序列。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2020年的金秋時節,文化和旅游部離退休干部局根據地方實際需要,採取“訂單式志願服務”方式,組織了一支文化和旅游部老同志志願服務隊,這支由文化和旅游部老藝術家合唱團、老藝術家民樂團成員組成的隊伍,於9月4日至8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離退休干部局一級巡視員張國彬帶隊赴阿爾山,為當地群眾獻上主題為“在希望的田野上”的視聽盛宴,也為阿爾山脫貧攻堅注入新的文藝力量。

    5日,“在希望的田野上——文化和旅游部老同志志願服務隊公益演出”在阿爾山開啟。歡快悠揚的民樂合奏《喜洋洋》《步步高》拉開了演出的帷幕。9月的阿爾山已是涼氣襲人,一股暖流從千裡之外帶著美好祝願傳遞到這片美麗草原。《敢問路在何方》《白發親娘》,藝術家飽含深情的演唱讓人淚目﹔《小河淌水》《思念》,優美、膾炙人口的經典歌曲盡顯文化魅力。《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打起手鼓唱起歌》像一陣草原上的風,讓人感受到這邊風景的格外好,猶如看到一望無際的草原上,勤勞的牧民正在描繪最新最美的圖畫﹔當音樂、自然、人三者融為一體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笙獨奏《森林之音》讓聽者宛如置身充滿青草氣味的森林,耐人尋味﹔琵琶獨奏《霸王卸甲》,那一份英雄的悲情與壯美,引人入勝﹔《把一切獻給黨》以如詩如畫的音樂,回憶了中國共產黨從革命戰爭年代一路走來的難忘歷程,表達出對黨的一片赤子之心﹔合唱《瑪麗諾之歌》,藝術家們化身“蜻蜓姑娘”,唱響“記憶之聲”,歡快活潑的氣氛感染全場。嗩吶獨奏《一枝花》、京胡獨奏《夜深沉》……藝術家們精湛的演出令觀眾嘆為觀止,現場不時傳來雷鳴般的掌聲。 
    演出共有三場,其中兩場是在露天的廣場演出,鄉親們聞訊而來,許多老人搬著小板凳,不顧太陽的暴晒,放下手裡的活計,前來欣賞演出。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老鄉的小康生活,不僅需要物質的滿足,還要有精神和心靈世界的充盈。演員們的表演和敬業精神受到當地干部群眾的高度評價。一位大姐興奮地對記者說:“一聽說有北京的藝術家要過來,大家都很興奮。剛才我還和歌唱家互動了一下,感覺特別好!我們社區一般沒有專業的演員、專業的演出,他們來我們可以吸取點知識。”“他們唱得挺震撼的,希望他們常來。民樂是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聽起來特別親切。他們演奏得也特別好,像藝術家吹的那首笙曲,彈的那首琵琶曲,我小時候就聽過這些曲子,現在聽起來就想起當年了。”有觀眾說。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文旅扶貧助力阿爾山脫貧攻堅。明水河鎮西口村第一書記鄭海勇向藝術家們表示致敬:“藝術家們能走到基層給老百姓奉獻這樣一場高質量的文化演出,對老百姓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是一種豐富,通過老藝術家們的演出,對我們當地的文藝演出和整個藝術水平的提高,能起到促進作用,文化水平提高了,旅游的魅力也會得到提升。”

  文化和旅游部老藝術家合唱團(以下簡稱合唱團)副團長朱小秋認為,偏遠地區群眾沒有太多機會欣賞到高雅藝術,許多藝術家也沒有多少機緣深入到這樣的地區,“類似我們中央一級的專業團體沒有演出商來運作,而文化和旅游部離退休干部局策劃了這次公益演出。作為多年從事藝術工作的我們,終身追求的就是為百姓服務,期待以後能有更多機會深入基層,我們會全力以赴。”本次公益演出的導演方曉琴表示,一接到演出任務,就立即組織藝術家們進行排練,大家都給予了高度重視和認真准備,許多藝術家甚至推掉了自己的商業演出、教學任務及評委工作,全情投入到此次活動中來。“我覺得這樣的事情應該常年堅持下去,作為藝術家應該扎根人民,扎根土地,他的創作才有生存的土壤。藝術源於生活,藝術家要深入基層吸取營養。”在文化和旅游部老藝術家民樂團(以下簡稱民樂團)副團長范仲斌看來,文化扶貧是藝術家作為“文化使者”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我們要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和號召,進一步加強文化扶貧力度,大力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為脫貧事業打下深厚文化基礎,在扶貧路上獻出自己的光和熱。此次阿爾山之行,祖國的大好河山、民族精神深深打動了我。”合唱團老藝術家胡波說:“我是第一次隨合唱團參加關於文化扶貧的演出,感到使命光榮,責任重大。用文藝助力精准扶貧,為勤勞人民抒情抒懷,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如此近距離為老百姓演唱,真的很親切,希望能用歌聲傳遞快樂帶來美好,用美的藝術感染人、鼓舞人、激勵人。

  遇見“烏蘭牧騎”,關於青春、歲月、榮耀、夢想…… 

    “我們扎根草原,以文藝啟蒙草原兒女﹔我們一心一意,努力使牧區煥然一新﹔我們是文藝輕騎兵,我們是人民的烏蘭牧騎……”一曲經典的《烏蘭牧騎之歌》一直傳唱至今。烏蘭牧騎,是在黨和國家幾代領導人的親切關懷下,在自治區老一代領導人的親手扶持下成長起來的,是振興民族文化、滿足基層牧民群眾文化生活的一支草原輕騎兵,在國內外具有廣泛的政治與文化影響。此行,文化和旅游部老同志志願服務隊專程與阿爾山市烏蘭牧騎隊進行了業務交流指導。烏蘭牧騎隊器樂隊演奏了原創音樂《牧民的幸福》和《黑幕日》,盡顯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奔放,濃郁的民族風得到了老藝術家們的肯定。烏蘭牧騎隊聲樂隊將《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送給遠方來的客人們,烏蘭牧騎隊副隊長畢力格在合唱團李延寶、胡波等老藝術家的指導下,在演唱技法上有了新的感悟,烏蘭牧騎隊演員阿命、烏蘭表示自己在對歌曲的理解、情感處理等方面有所提升。低音提琴演奏家李福利表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短暫的時間內進行更多的是來自方法的交流和愛心的傳遞,希望大家不忘初心。隊員們紛紛感謝老藝術家們的悉心指導,歡迎他們常來阿爾山:“老藝術家們的年齡、歲月的積澱都是藝術的一部分,他們是一個時代的印記,他們為藝術抹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每當他們走到台前,臉上都洋溢著同當年一樣熾熱的深情。冬去秋來,歲月如梭,他們始終站在充滿榮光的舞台上,從未離開。或許時光令他們不再年輕,但他們堅定的意志、那濃濃的深情,已經成為深入人們內心的記憶——關於青春、歲月、榮耀、夢想,還有希望。”民樂團的老藝術家們被烏蘭牧騎隊員們對於藝術的熱情和追求所感染,表示:“烏蘭牧騎隊是積極宣傳黨的政策的文藝尖兵隊,他們很接地氣,常年深入基層,為宣傳黨的政策、為農牧民服務,期待未來和烏蘭牧騎隊有一次同台演出的機會。”

  巍巍大興安,夢幻阿爾山 

    自“詩和遠方”走到一起以來,阿爾山科學開發利用文化和旅游資源,讓文旅扶貧成為脫貧攻堅的“助推器”,多措並舉守護綠水青山,讓更多阿爾山百姓吃上了“文化旅游飯”,奔上了“致富小康路”。阿爾山有著豐富的生態資源和優美的自然環境,旅游是阿爾山實現脫貧的內生動力。定點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文化和旅游部在規劃編制、資金項目投入、推廣營銷、智力支持等方面,給予阿爾山大量的扶持和幫助,為當地旅游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此次阿爾山之行,文化和旅游部老同志志願服務隊還前往了奧倫布坎、口岸、玫瑰峰、五岔溝鎮、白狼鎮鹿村等地參觀。在雄渾壯闊、如歌如畫的大興安嶺奧倫布坎景區,藝術家們體驗了大興安嶺古老而神秘的森林文化。“放下斧頭當導游,小康生活不用愁”,是阿爾山市白狼鎮從林區蛻變為旅游區的生動寫照。狼和鹿,本是自然的天敵,卻在這裡被當地人安排在了一起:白狼鎮鹿村,鹿為這片土地帶來了夢幻靈動的色彩,也帶動了旅游產業的發展。來這裡,看看能不能遇見最美小鹿?老藝術家表示,看到在內蒙古的歌曲裡面,歌名很少有體現出具體名字的,如果有具體所指,比如白狼鎮,可否把它傳播到更廣的角落?這也是品牌傳播的一個點。”在阿爾山市,有這樣一群勤勞智慧的勞動人民,他們將白樺樹皮、鬆樹皮、鬆塔、薹蘚、岩石等源於自然的元素,繪成一幅幅天然的藝術品,樹皮畫作為旅游文創產品,帶動了白狼鎮貧困戶脫貧。近年來,文化和旅游部也對阿爾山這張藝術名片——樹皮畫的傳承發展給予支持。由文化和旅游部主辦,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承辦並委托北京服裝學院舉辦的文化和旅游部“非遺+扶貧”試點阿爾山市樹皮畫項目培訓班,通過大力培養“非遺+扶貧”產業帶頭人,促進阿爾山市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等方面的優勢和作用,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現代生活。在文化和旅游部支持下,阿爾山市獲批國家旅游扶貧試驗區、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成功進入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和國際度假旅游目的地創建名單以及第二批國家級旅游業改革創新先行區名單。

  “以人民為中心”扶貧歸根結底要扶到“人”身上 

    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文化和旅游工作者將繼續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聚焦定點扶貧縣扶貧點,立足部門優勢,謀劃重點任務,推動文化和旅游扶貧取得新成就。近年來,文化和旅游部離退休干部局認真組織部系統老藝術家、老專家、老干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鼓勵老藝術家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理念,帶領他們深入扶貧攻堅第一線。受疫情影響,此次文化和旅游部老同志志願服務隊赴阿爾山之行是該局今年開展的首次活動。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強大力量。文化扶貧不僅在全面小康決勝時期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更將在“後扶貧時代”發揮引領落後精神文化、帶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支柱性作用。如何通過一系列文化活動,不斷激發脫貧攻堅、“扶智扶志”內生動力,實現由“輸血”扶貧向“造血”扶貧的發展型轉變,成為擺在當下的文旅人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阿爾山市副市長岳青說:“送演出下鄉,其實隻是一種形式,它主要的目的不是說給老百姓帶來了多少節目,更是希望通過這樣一種形式,把高級的藝術和節目送到老百姓的面前,讓他們得到美的享受。並從細節來感染他人,把老藝術家的精神面貌、積極向上的態度帶到老百姓面前,激發他們對於藝術對於美的向往和欣賞。老藝術家們是來給我們基層文藝工作者和文化事業送智慧送經驗的,我們這裡的許多表演人員非常希望能得到頂級專家的指導。另外還有關於基層文藝院團的建設和運行如何推進,老藝術家們也給了很多建議,這個機會非常難得。”
    琵琶演奏家林嘉慶作為非遺傳承人,他表示,“扶貧先扶智”,要在接下來的文化扶貧工作中更好地傳播傳統文化。在傳播方式上,不能為表演而表演,還希望通過多樣的形式增進與觀眾的互動交流,可以一邊演奏,一邊講述音樂的故事,普及音樂的知識,讓音樂這一門“時間的藝術”,為老百姓推開一扇有光的門,讓音樂這一股“生活中的清泉”,洗滌人們的心靈,讓具有東方色彩、中國氣韻、中國風格的音樂更好地貼近生活,走向大眾,啟發大眾。歌唱家李新民認為,阿爾山山清水秀,有得天獨厚的環境,可以進一步挖掘、打造城市文化旅游IP,比如這裡的鹿、這裡的採蘑菇……地方特色文化、生產生活方式、節氣等,把城市文化資源轉化利用,充分發揮文化IP的高附加值屬性和價值傳承,這對提升地方知名度、帶動經濟發展有幫助。“我們藝術家非常願意到這裡深入生活,進行創作,我們可以用音樂豐富社會文化生活,不僅用馬頭琴,用弦樂也能表現出農村的輝煌畫面。我們很願意進行一些輔導工作,比如舉辦群眾合唱講座、合唱團的教學幫扶,如果缺乏教師,我們能開展有計劃的培訓,讓群眾和基層文藝工作者得到切實幫助。” “老驥伏櫪,志在脫貧,參加本次文化和旅游部老同志志願服務隊的老藝術家們都是第一次來到阿爾山,感覺這個城市很美,觀眾很熱情,他們的感情很真摯,晒著大太陽,搬著小凳子,坐在那裡一動不動地看。”在合唱團團長顧夏陽看來,當地群眾有對文化藝術的需求,但他們的文化藝術修養需要提升,藝術家們很願意支持,也希望當地有關部門在文化事業的發展上引起更多重視。
不能“等靠要”,還要“加油干”!
    當前,如火如荼的脫貧攻堅戰,正在向“最後一公裡”發起總攻。在決戰決勝攻堅的偉大實踐中,創新實干沒有終點。文化和旅游部離退休干部局積極響應黨的號召,用“訂單式志願方式”精准發力,為貧困地區發展引來更多“源頭活水”,不斷開拓文旅扶貧新氣象。阿爾山是文化和旅游部的定點扶貧地區,脫貧後面臨精神追求的缺乏和精神生活的空虛,而文化藝術具有直擊人心的感染力、成就人生的影響力、穿透時空的輻射力,在生態自然資源豐富的美麗城市,用詩和遠方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路徑,高質量鞏固扶貧攻堅新成果,還需一以貫之,久久為功。“扶貧歸根結底還是要扶到‘人’身上,脫貧攻堅需要文化和旅游層面的給養,要把文旅扶貧也列為脫貧攻堅的重要任務。”顧夏陽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