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黨建工作 > 基層黨建
基層黨建
我的轉變 我的回歸 ——在第一單元學習結束後分組討論會上的發言
發布時間:2016-01-07 15:48 來源: 編輯:機關黨委
信息來源: 2016-01-07

   三個月的黨校學習開始了,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黨校的培訓,也是第一次參加三個月的較長時段的脫產學習。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無論從單位領導的期待出發,從崗位工作要求出發,還是從黨校課程安排出發,我都應該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合理安排,全身心投入,爭取一個好的學習效果,經受一次嚴格的黨性鍛煉。

  一、投入從三個轉變開始 

  “三個轉變”就是從領導到學員、從工作狀態到學習狀態,從家庭生活到集體生活的轉變。“三個轉變”是確保學習效果的基礎和前提。從領導到學員,就是忘記自己的行政職務,做一名普普通通的學員,安心學習、虛心學習,使自己從身份上實現快速的轉變。從工作狀態到學習狀態,就是放下繁忙緊張的日常工作,安心靜氣地進入學習的氛圍和角色,為嚴肅認真地進入思想的世界、理論的世界、黨性鍛煉的世界鋪平道路,奠定基礎。從家庭生活到集體生活,就是改變自己的的生活習慣,在集體的生活和學習中,保障充分投入,充分交流,教學相長、學學相長,通過研究性學習,達到理想的效果。

  對我自己而言,三個轉變,更是身份、思想、情感的回歸。在社會中工作,我們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各種價值觀、各種思想、各種行為方式紛亂蕪雜地存在於周圍,我們接觸各種信息,感受各種現象,國際國內大事小事,林林總總,都會引起內心的各種思考、辨析甚至震蕩。有很多不是一時可以消化,也不是單單憑借一個人的思想可以理解。來到黨校,就是一名共產黨員在身份、思想和情感上的回歸。在這裡,在富有光榮傳統的黨的干部教育的氛圍中,我們可以敞開心胸,打開心扉,認真嚴肅地在

  知識學習和思想探討中解決各種問題和疑惑,尋求對黨和國家大政方針,對各種社會問題和復雜現象,對個人人生觀和價值觀更准確的理解,更清晰的認知,更深刻的反思,使我們真正從內在精神和外在行動中和黨中央、黨組織保持一致,高度統一。

  二、思考從兩個帶來回歸 

  我帶來的兩大的問題,一是從本單位的工作體會出發,一是從個人從事文化理論研究的思考出發。

  中國文化報2009年在國家部委機關報紙中率先實行轉企改制,建立了中國文化傳媒集團。作為文化部所屬的國有文化企業,中國文化傳媒集團當然要承擔企業追求經濟效益的功能。但是國有企業承擔著特殊的社會責任和文化使命,必須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特別是中國文化報,是黨中央和文化部非常重視的一個喉舌和輿論陣地,必須在思想意識形態和輿論宣傳中發揮重要功能,必須把社會效益和社會影響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畢竟具有矛盾和沖突的地方,如何從機制上,一方面很好地保障國有文化企業的經濟活力,另外一方面保障基本社會功能的順利承擔?

  我十分關注文化問題的研究。總書記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是振奮人心的。原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鄭必堅教授認為,民族復興的基礎是經濟復興,但實質是文化復興。沒有文化的復興,沒有文化所滋養和激發的創造力和人口素質,經濟復興就難以持續,就行之不遠。但是我思考的問題是,文化復興的本質或者核心是什麼呢?我認為應該是文藝復興。東西方文化藝術的發展一次次表明,文藝復興是文化復興的先導、表征和核心,要真正實現文化復興,就必須有文藝的繁榮和昌盛。應該聯系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座談會講話的學習,從東西方歷史經驗和當代中國現實發展的角度認真研究這一問題。

  (學員單位: 中國傳媒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