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重慶
重慶
重慶加快推進文化高地建設
發布時間:2011-12-12 09:00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全悅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11-12-12

    重慶市委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強調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自信,同步推動經濟發展與文化繁榮,同步建設經濟高地和文化高地。建設文化高地,是重慶市委對文化建設提出的具體、明確的新目標,體現了對文化發展新形勢的科學判斷和新機遇的牢牢把握。 
    文化高地的戰略意義 
    建設文化高地,是對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的具體落實,是抓文化就是抓方向、抓發展、抓未來、抓民生理念的客觀承載,是從“五個建設”協調發展高度,科學謀劃重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構成。 
    (一)文化高地的重要性。一方面,文化是城市的“根與魂”,是城市發展的“內動力”,隻有通過先進思想和文化的力量,調動積極性,凝聚智慧,才能超越自我、提速發展。另一方面,建設與地方綜合實力相合的文化軟實力,是從粗放型發展向科學發展轉變的需要。目前,重慶正處在加快轉型的關鍵時期,推進經濟高地和文化高地建設,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和現實價值。 
    (二)文化高地的可行性。建設文化高地,是基於對重慶深厚歷史文化底蘊、文化建設積累和經濟對文化支撐等因素綜合考慮作出的正確抉擇。從歷史文化底蘊看,重慶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從文化建設成果看,重慶構建了市、區縣、鄉鎮、村四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文化產業增加值2010年達到238.75億元,佔GDP比重3.01%。從經濟支撐看,重慶市地區生產總值“十一五”由3000多億元增加到8000億元,財政年均收入增幅達到了34%。 
    (三)文化高地的緊迫性。從橫向和發展的角度考量,重慶文化發展整體水平還不高,“軟實力”還不強,文化投入保障力、人才隊伍支撐力、文化服務提供力、文化產業競爭力、文化原創內生力都還較弱,與重慶直轄市地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相適應,距離文化高地的差距較大。 
    文化高地的主要內涵 
    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並進一步明確了2020年文化改革發展“六個方面”的奮斗目標。建設文化高地,應按照這“六個方面”的要求,結合區域文化發展實際進行布局謀劃。重慶的文化高地建設應著力在公共文化服務、文化產業發展、文物博物事業、文化對外開放、藝術創作生產、文化隊伍建設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公共文化服務方面,要建成全國公共文化服務先進區。全面形成城鎮“15分鐘文化服務圈”和農村“半小時文化服務圈”,公共文化服務網絡日趨完善、機制逐步健全、能力快速提高,居全國領先水平。 
    文化產業發展方面,要建成西部文化產業高地。實現文化產業布局合理、體系健全,形成一批骨干文化企業和戰略投資者,文化產業規模和競爭實力進入西部前列,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5%以上,到2015年達到750億元左右,佔全市GDP比重5%以上,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 
    文物博物事業方面,要建成西部文博高地。全面保護文化遺產和文化資源,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的博物館,形成較為完善的文化遺產保護、展示、利用體系,文物博物事業走在西部前列,歷史文化名城特色充分彰顯,對經濟的貢獻率明顯提升。 
    文化對外開放方面,要建成西部文化開放高地。全面擴大文化對外、對內交流,努力成為西部地區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中心,對港澳台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文化開放度在西部領先,對外文化貿易額年均增長25%以上,文化交流項目比“十一五”時期翻一番。 
    藝術創作生產方面,要建成西部文藝創作高地。努力做到藝術創作體系完善,藝術創作氛圍濃厚,出人、出戲、出精品實現重大突破,文藝創作數量和質量在西部領先。推出10台在全國有影響的大戲,力爭2至3台進入國家舞台藝術資助劇目﹔推出50幅優秀畫作,力爭1至2幅在全國產生影響﹔拍攝20部優秀影視劇,力爭1至2部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播出。 
    文化隊伍建設方面,要建成西部文化人才高地。進一步健全文化人才引進、教育、培訓、交流機制,做到人才隊伍總量增加、素質提升,形成以“10名全國有影響的文化名人、100名文化領軍人才、1000名文藝骨干、10000名基層文化專干”為主體的,專業結構合理、行業分布全面、年齡梯次優化的文化人才隊伍。 
    文化高地的建設舉措 
    文化高地建設,要以黨的十六大以來逐步形成的新文化發展觀為指導,遵循文化發展規律,堅持重在建設、貴在積累,既加快建設速度,更注重發展質量,採取有力措施,實現跨越式和持續良性發展。 
    (一)實施重大項目。堅持以大項目帶大投入,以大投入促大建設,強力推進文化設施、文化產業、文化民生三類重點項目。主要建設紅岩干部教育基地、重慶廣播電視發射塔、重慶藝術學院等10個重大文化設施,打造一批文化新地標。主要實施包括“三網融合”產業園、數字傳媒工程項目等10個文化產業項目,推動文化與旅游、體育、信息等產業深度融合,發揮文化對產業的改造和提升作用。重點開展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五送”活動、廣播電視公共服務等10個文化惠民工程,有效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增強人民群眾文化幸福感。 
    (二)突出重點任務。文化建設重點任務是文化高地目標的細分和支撐,主要抓好6個方面。第一,努力抓好文藝創作及引導。每一重點藝術門類兩年至少推出一台新創劇目,完成50件重點美術作品創作,大力發展電影、電視劇、動漫產業,辦好中國重慶文化藝術節等五大品牌文化活動。第二,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延伸拓展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到城市社區和村民小組,實施公共文化設施達標建設,深入推動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第三,大力實施文化產業振興規劃。重點發展廣播影視、演藝娛樂、動漫產業、藝術培訓、文博會展和文化旅游業,新增1萬家專精特新微型文化企業,培育10個國家級、100個市級產業基地和園區。第四,加強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實施大足石刻文物等五大保護工程,國家級、市級、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分別達到60個、500個、2000個。基本建成歷史、革命、抗戰、自然和科技五大博物館群,總量達到100個,60%以上免費開放。強化非遺保護。第五,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創新。大力發展現代傳播體系,加快數字化轉型。大力加強對外文化貿易和交流。大力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建立暢通高效的文化管理體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產品生產經營機制。第六,加快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注重加強專業文化人才隊伍建設。落實好區縣文化機構人員編制,配齊配強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文化專干,行政村和社區至少配1名文化工作人員。基層文化隊伍5年全部輪訓一次。完善人才機制。 
    (三)強化重點保障。建設文化高地要從組織領導、資金投入、政策扶持、法制支撐、基礎研究、嚴格考核等方面予以有力保障,特別是要抓好組織領導和財政投入。在組織領導上,要切實把文化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把文化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在財政投入上,要建立健全同經濟社會發展實力相匹配、同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相適應的政府投入保障機制。各級財政對文化建設的投入增幅要高於同級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幅,到2015年人均公共文化事業費達到全國中上水平。

    (本文作者是重慶市文化廣播電視局黨委書記、局長 汪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