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重慶
重慶
重慶大渡口實施文化館總分館制
發布時間:2013-04-24 09:22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張弛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13-04-24

  重慶市大渡口區文化館實行總分館制的探索始於20116月,是結合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項目)而進行的。文化館按照“一個總館+多個分館+若干服務點”的模式,讓分館成為總館的有機組成部分,讓若干基層服務點成為分館的延伸或補充,實現了公共文化服務全覆蓋。大渡口區文化館通過合作協調與統一規劃,將分散的、隸屬關系不一的分館和村(社區)文化服務站點組合成相對固定的、聯系緊密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組織,構建起一個以現代化網絡通信技術為依托,以文化館總館為龍頭、分館為骨干、社區(村)服務點為網點的三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推動了全區公共文化資源共建共享。 

  構建文化館網絡體群 

  根據建設一體化、管理一體化和服務一體化的總體要求,大渡口區文化館將總分館制外部建設要素——人員、經費和設施按“領域合一”的方式,內部建設要素——產品、活動、服務、平台和產業按“領域分離”的方式重新組合,構建起分館業務接受總館統一管理的文化館網絡體群。 

  在設施設備上,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根據統一規劃、統一標識、統一配置、統一驗收的原則,大渡口區全面建設區、鎮街、社區(村)三級場館設施﹔按照“誰投資誰有產權”的原則,區文化館對統一配置的設備資源、服務標准、服務方式進行統一標識、要求。 

  在人員配備方面,雙重管理、統一考核。按照“集中管理、統一調配、聯動作戰”的總體思路,整合全區文化館總館人力資源,發揮專業人才特長和優勢,由總館選派業務骨干兼任分館業務副館長,接受總館和鎮街雙重管理,根據考核實績實行一年一聘,有效實現了總分館之間業務工作的垂直管理。 

  在業務經費方面,多級投入、分級管理。明確鎮街文化館分館由區、鎮(街)兩級財政共同投入,區文化館為管理主體,總分館的建設經費和日常運行經費,以文化部免費開放補助經費為主要來源、區財政預算“文化館總分館”建設和運行專項經費為補充。 

  在產品供給上,保障基本、差異實施。區文化總館根據區文廣局的總體安排部署,結合社區文化節,統一規劃年度活動方案,籌劃常態化、經常化的文化活動以及重大文化活動。鎮街分館與基層服務站點根據地方習俗和群眾意願,在總館整體方案基礎上,有針對性地設置各種差異性的服務項目,滿足不同群眾需求。 

  總分館制形成示范效應 

  管理體制的創新。在行政垂直管理方面,有效解決了文化行政部門對總館,尤其是鎮(街)綜合文化站管理缺位的問題﹔在行政協同管理上,文化館與文化企業單位、其他文化事業單位、社會文藝團隊等多元主體協同作戰,政府致力於滿足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而將非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務交給其他社會服務主體﹔在連接縱向垂直管理與橫向協同管理方面,借助文化共享工程的平台推動數字化服務,實現跨區域、跨層級、跨部門的結構與功能的整合。 

  資源整合的創新。大渡口區文化館總分管制的實施,不僅形成了一個區政府主導、區文廣局牽頭、多個部門協同共建的公共文化服務資源整合機制,而且形成了一個區文廣局主導、區文化館牽頭、多個文化單位協同共建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降低了總體運行成本,保障了文化產品的質量,放大了資源的聚合效應。 

  服務方式的創新。大渡口區文化館在原有陣地服務的基礎上,創新三大流動服務方式:一是總館向分館和基層服務點流動服務,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二是分館和基層服務點向總館流動服務,為總館提供特色文化﹔三是各分館和基層服務點之間互相流動,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產品差異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