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廣西
廣西
廣西全面提高非遺保護傳承水平
發布時間:2022-04-29 10:45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2-04-29
  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辦公廳、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簡稱《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明確,到2025年,非遺代表性項目得到有效保護,工作制度科學規范、運行有效,各族群眾對非遺保護的參與感、獲得感、認同感顯著增強,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產業振興和鄉村振興、建設文化和旅游強區等方面,進一步發揮非遺作用。
  “讓非遺‘活’起來,文化興起來,讓各族群眾的好日子天天都在歌裡過。”廣西文化和旅游廳非遺處處長周建洪表示,提高非遺保護傳承水平,是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的應有之義。
  挖掘整理,完善名錄體系
  壯劇、彩調劇、五色糯米飯、六堡茶、坭興陶、壯族織錦……4月初,在2022年“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主會場,廣西多姿多彩的非遺項目讓市民游客贊嘆不已。
  廣西是我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區,沿邊沿海沿江,地理復雜、民族多樣、文化多元,非遺資源具有民族性、多樣性和獨特性。
  2006年,廣西19個非遺項目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此後,廣西相關部門和單位持續展開非遺普查工作,挖掘、搜集民間文學、傳統音樂、曲藝、傳統技藝、民俗等十大類內容的線索,並組織、指導各地做好非遺保護項目的申報工作,建立完備的非遺資源檔案,完善建立國家、自治區、市、縣(區)四級非遺名錄體系。
  據統計,截至2022年4月,廣西的國家級、自治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分別為70項、914項,國家級、自治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傳承人分別為49人、936人,廣西還擁有1個國家級銅鼓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8個自治區級文化生態保護區。2016年11月,壯族霜降節作為“中國二十四節氣”擴展項目,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近20年來,廣西非遺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績,一批具有重要價值的非遺得到有效保護,社會廣泛關注、民眾積極參與傳承的局面初步形成。與此同時,非遺保護仍然面臨諸多挑戰,一些項目的保護工作基礎相對薄弱,理論研究和學術成果還不多,政策保障力度和機構隊伍建設亟待加強。”廣西非遺保護中心副主任田宇表示,《實施意見》提出,要健全非遺保護傳承體系、提高非遺保護傳承水平、加大非遺傳播普及力度,有效地提升非遺系統性保護水平,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傳承保護,推動非遺走進大眾
  4月14日,廣西青年蘆笙演奏家賈征在南寧市青秀區維也納森林幼兒園為小朋友舉辦了傳統民族文化啟蒙教育活動。活動中,小朋友身穿民族服飾體驗蘆笙演奏、竹竿舞、扁擔舞等。“非遺進課堂讓孩子感受少數民族非遺之美,讓各民族兒童接受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有助於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維也納森林幼兒園園長王萍說。
  2012年以來,每年春節、三月三、中秋節等傳統節日以及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等主題日,廣西都會組織非遺活態傳承系列活動,開展非遺進校園、進企業、進社區、進鄉村等活動。在非遺進校園活動中,將壯族織錦、苗族刺繡、侗族百鳥衣等以興趣課堂、繪本教材等形式,送入全區中小學和幼兒園的課堂中。
  “非遺進校園、非遺研學等讓古老的文化遺產和現代教育有機結合,幫助孩子自覺地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參與者,煥發非遺新的生機和活力。”周建洪表示,傳承是最好的保護,非遺傳承不僅需要加大傳播普及力度,還要提高保護傳承水平。《實施意見》強調,要通過拓寬傳播渠道,打造非遺展示傳播品牌,開展非遺進校園、進社區、進景區(點)活動,策劃舉行文化品牌活動、文化惠民活動,加大媒體宣傳力度等手段提升廣西非遺的可見度和影響力。同時,要將非遺保護融入國民教育體系,在中小學開設特色課程、開展教育傳承活動,加強高校非遺學科體系和專業建設,在職業學校開設非遺保護相關專業和課程,培育、建設一批自治區級中小學非遺傳承教育示范學校。此外,積極推動非遺“走”出去,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外交流與合作。
  開發利用,活化非遺資源
  融水苗族自治縣有民族節日138個,被譽為“百節之鄉”。其中,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苗族系列坡會群最具代表性。
  “依托特色民俗,融水打造了蘆笙斗馬節、苗年、打同年等系列節慶活動。同時,在主要景區常態化開展蘆笙踩堂、服飾展示等表演和體驗項目,形成了‘天天有表演、月月有節慶、年年有大型活動’的文化活動品牌。”融水苗族自治縣文化體育廣電和旅游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民俗體驗吸引了眾多游客參與打卡,有力推動了文化和旅游相關產業發展。
  融水縣是廣西活化非遺資源、發展文旅產業的縮影。近年來,廣西積極推進非遺與文化創意、旅游、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融合發展,創新性地打造了“廣西有戲”“廣西有禮”“廣西有味”等戲曲、文創、美食系列非遺品牌,組織開展“非遺購物節”等非遺集中展示、宣傳、推廣活動,促進非遺“活”起來。
  “根據《實施意見》,廣西將在有效保護前提下,推動非遺傳承與現代服務業、旅游業等融合發展,促進非遺資源轉化為具有地方特色的產品和服務,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新動能。”周建洪表示,加強革命老區、少數民族聚居區、邊境地區、脫貧地區非遺保護傳承,讓非遺成為推動廣西紅色文化發展、民族文化弘揚、中外文化交流、鄉村振興的一股強勁力量。
  下一步,廣西將挖掘和整合特色非遺資源,推動非遺項目進景區(點),培育非遺與旅游融合示范項目和示范區,探索將特色非遺資源引入市場,推動將非遺傳習場所、示范基地等保護工作平台納入旅游線路,推出一批非遺主題旅游線路和體驗項目﹔支持各地規劃和打造一批非遺特色街區、村鎮,開發一批特色鮮明的非遺主題民宿、主題酒店,發展非遺特色夜間經濟,創新打造具有非遺特色的夜間體驗項目,發展夜間傳統戲劇和曲藝表演、山水實景演出以及非遺展示體驗等,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賓陽 莫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