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貴州
貴州
貴州少數民族風格在食品包裝中的運用與研究
發布時間:2022-07-22 09:25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朱雪天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2-07-22

  民俗文化是廣大民眾生產生活、習俗風尚中最為典型、最具代表性的內容,是歷經漫長歲月沉澱而廣為傳承的文化風尚。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保護民俗文化對於推動民俗文化發展、提升精神文明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從不同民俗文化中提取最典型的民俗元素並將其運用於包裝設計當中,形成各種各樣極具特色的包裝著色、圖案紋樣、藝術字體、品牌名稱等,對於保護和傳承民俗文化發揮著重要作用。

  當前,市場競爭展現出愈演愈烈之勢,包裝設計也呈現出百花齊放、別出心裁的態勢。一方面,獨特的包裝設計能夠給人以視覺上的沖擊,順利抓住消費者的眼球,提升他們的消費沖動,進而實現商品價值的轉化﹔另一方面,民俗元素在食品包裝設計上的運用,能夠增強商品包裝的感染效應。民俗元素所包含的范圍十分廣泛,既體現在數千年傳承下來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中,又表現在人居環境、生產生活用具、娛樂活動、藝術造型等方方面面,其所蘊含的心理因素,能夠向人們展示商品所特有的文化意蘊和精神內核。在食品包裝上運用民俗元素,能夠增加民俗產品的感染力,在無形中拉近消費者與產品的距離,給人親切自然的歸屬感,從而在精神上產生共鳴,使消費者在心理上和身體上得到愉悅和滿足。因此,如何在食品包裝設計中,找到民俗文化和民俗元素深度融合的點,將不同地區典型的民俗元素有機融入食品包裝的設計當中,達到傳播民俗文化、塑造品牌形象的雙重目標,值得我們持續不斷地深耕。

  貴州是一個有著諸多不同民族的省份,在區域民俗文化構成上呈現出“滿園春色、繁花盛開”的景象。其中,苗族的獨特服飾、布依族的繡花和蠟染技術、水西文化、紅色文化以及歌舞文化等,存在著諸多可以發掘、融合的民俗文化和民俗元素內容,為貴州少數民族文化風格與包裝相結合奠定了良好的先天基礎。但是,在探索如何將貴州少數民族地域民俗文化在食品包裝上進行合理運用方面,仍存在一些亟須解決的問題:

  一是食品包裝設計在創新創意方面與貴州少數民族地區食品加工業的發展呈現出不匹配、不協調的情況。不同類型的產品包裝設計風格差異不明顯,難以體現貴州少數民族地區民俗文化特色。並且,民俗食品在生產和銷售上基本屬於個體經營,經營者自身的管理理念、管理水平、品牌意識以及在技術與資金方面相對薄弱等多重因素,導致了食品包裝設計關注度不高和食品包裝工藝簡單、制作粗糙、創意陳舊、產品更新換代緩慢等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貴州少數民族地區雖然有著良好的先天基礎,但在民俗食品包裝方面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二是民俗食品在質和量上的不足是制約貴州少數民族地區食品業發展的核心環節。當前,貴州少數民族地區民俗食品市場發展存在著一些掣肘因素,例如,食品包裝設計不夠精巧、創意不突出等。同時,民俗食品生產、加工和經營多以傳統的低端生產加工方式為主,生產規模小,民俗食品種類單一。此外,對於貴州少數民族地區的土特產品,在生產加工工藝、產品制作流程、食品包裝設計、地方特色商品品牌建設等方面仍存在較大的進步空間。因此,民俗食品在生產方式與食品包裝設計兩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已成為影響貴州少數民族地域民俗食品和包裝設計向前邁進的又一重要因素。

  為了促進貴州少數民族地域食品包裝設計找到與民俗文化、民俗元素進行深度融合的點,將不同地區典型的民俗元素有機融入食品包裝設計當中,推動民俗食品加工業的不斷發展,其潛在的發展路徑有以下幾點:

  一是以民俗文化和民俗元素為“支點”,實現民俗食品加工業和食品包裝工藝步入新高度。首先,在食品包裝和設計方面要另辟蹊徑,力求以最簡單的方式傳達最核心的要義。在圖形設計、著色和元素使用上簡練、直白,傳遞有效信息﹔在食品包裝設計上要因地制宜,根據食品自身的內容來設計包裝樣式,將食品特點很直白地反映在包裝上,即看到外部包裝就能夠大致了解食品內容,二者相互呼應、相得益彰。其次,合理選材,杜絕浪費和過度包裝現象。現階段食品包裝基本以塑料質地選材為主,在食品圖案設計方面更是參差不齊,要讓民俗文化、民俗元素與食品包裝設計產生更好的融合效果,食品包裝材質設計上需要進行較大的調整和改動,同時,要將生態保護和環保理念融入其中。利用現有材料進行設計與創作,例如,將植物的皮、梗等相結合,在進行一番改造之後均用作包裝材料,通過原始材料加上貴州少數民族地區獨有的民俗文化元素,二者相互融合,既能夠喚起民俗文化中質朴的情感,也能很好地體現民俗食品的特質,感受民俗食品獨有的味道,展現民俗文化的吸引力和傳播力。最後,隨著各地掀起的旅游熱潮,貴州少數民族地區需抓住潛在的機遇,助力民俗食品不斷走向更廣闊的市場。民俗旅游業的發展,對於貴州少數民族地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一方面,不同文化沖擊必然會對自身民俗文化產生一定影響﹔另一方面,如何推動民俗文化和民俗元素發展壯大是值得深思的又一重要命題。民俗旅游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多游客,貴州少數民族地區通過深度挖掘當地的繡花和蠟染技術、水西文化、紅色文化內涵,將布依族、苗族等17個民族的傳統手工藝技術和當地的物質資源深度融合,設計和制造出獨具特色、品位較高的民俗食品品牌,推動集地方性和文化性於一身的民俗食品走向外部市場,讓更多游客能夠接觸到、了解到貴州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化和風俗習慣。

  二是好的民俗食品是基礎,精美的包裝同樣不可或缺,二者相互結合才能量質齊升。促進貴州少數民族地區民俗食品市場不斷發展壯大必須有敢於突破、不斷創新的精神,要充分認識到民俗食品、食品包裝與民俗文化、民俗元素相互融合的戰略意義。企業作為生產的主體,是民俗食品生產的生力軍,不但要重視產品的質量,不斷開發出優質、具有特色的食品,還要重視食品包裝環節。網絡的發展使傳統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現象被重新定義和塑造,適當的宣傳能夠為民俗食品、民俗文化創造更好的社會環境,而產品的包裝設計就是產品對外宣傳最為直接的一種方式。設計精良的食品包裝能夠將傳統的民俗文化與現代的藝術設計完美結合,傳達出良好的感官效果,讓廣大消費者產生心理共鳴。因此,貴州少數民族地區食品包裝設計應積極吸取當地民俗傳統文化中的精華,結合現代的藝術設計形成民俗文化獨具特色的包裝設計藝術風格,展現出包裝設計的民俗美、濃厚的文化底蘊和造型獨特的藝術特征。此外,在食品包裝造型與結構上要尋求一定的突破和創新,轉變傳統的單一的方式,在食品不同的口味上可以採用不同的顏色、圖案和結構的包裝。同時,要重點關注游客的差異化需求,在民俗食品的包裝設計上應當做到制作精美、實用耐用、彰顯特性、攜帶方便,在滿足游客審美要求的同時適當提高商品檔次、提升附加值,並兼顧游客自己品嘗或走親訪友等多種需求。(趙筱婕)

上一篇:
下一篇: 避暑度假到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