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雲南
雲南
雲南大理以文化為引領 促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
發布時間:2018-11-19 09:50 來源:雲南省文化和旅游廳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雲南省文化和旅游廳 2018-11-19

  雲南大理是習近平總書記譽為“記得住鄉愁”“舍不得離開的地方”。文化旅游是大理對外開放最靚麗的一張名片,也是大理最具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近年來,大理州委、州政府牢記總書記囑托,立足自然生態、歷史、人文、民族風情和諧共存的資源優勢,堅持“文化立州”“旅游興州”發展戰略,著力打好文化牌,將文化旅游產業納入全州六大重點產業之一,給予重點扶持和發展,在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方面積極探索。

  突出傳統優勢產業特色抓融合。“金木土石布”是雲南省重點打造的民族民間工藝品產業發展體系。大理州資源富集、文化底蘊深厚,具有發展“金木土石布”特色文化產業的基礎和優勢。近年來,大理州在提升傳統民族工藝品文化含量、推進科技創新上著力,利用已搭建起的成熟的旅游市場,推動傳統優勢特色文化產業與旅游融合發展,做大鶴慶銀銅器、做強劍川木雕、做優扎染、做特大理石天然畫工藝品,提升民族民間工藝品特色魅力,豐富大理旅游文化內涵,劍川木雕從業人員2萬多人,年產值達16億元,鶴慶銀銅器年產值達30多億元,傳統扎染逐漸從單一的生產、銷售向技藝傳承與體驗發展,增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旅游中的吸引力,大理石天然畫工藝成為大理重要旅游商品。產業發展不斷向藝術品收藏、拍賣延伸,提升大理旅游的文化魅力。

  促進休閑娛樂產業發展抓融合。充分挖掘大理歷史、民俗、宗教、餐飲、演藝和山水等文化資源,堅持特色化、差異化發展,遵循“你無我有,你有我優,你優我新,你新我奇”的原則,通過策劃、包裝、整合、突出文化與創意,挖掘一批人文典故、民間傳說、與旅游資源相嫁接,打造特色客棧、民族風情園、主題公園、農業觀光、花卉觀光、生態體驗、購物旅游、博物館旅游、節慶旅游等文化休閑娛樂產品,為游客提供豐富的個性化選擇,拉長旅游產業鏈條,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抓融合。黨的十九大將鄉村振興戰略列為七大戰略之一。大理州依托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和遍布全州的文化歷史遺跡、古鎮、古村落等人文資源,把發展鄉村旅游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以鄉村振興推動文化旅游全域化發展。大理州先後完成8個旅游特色小鎮,15個省級特色旅游村和9個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設。5個村獲得國家和省級重點扶持。針對當前鄉村旅游項目整體開發層次低,缺乏觀賞性、體驗性的實際,重點推進劍川獅河木雕小鎮、鶴慶新華銀文化城、周城白族扎染傳承基地等特色小鎮建設,吸引大企業、社會資本參與特色小鎮建設,發展鄉村旅游,激發鄉村旅游發展新活力。

  加強文化遺產保護開發抓融合。文化是現代旅游的第一資源。大理素有“文獻名邦”之稱,擁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5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2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3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5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16個、傳承人12人。大理州委、州政府不斷加強文化遺產的保護開發力度,在旅游發展規劃布局上挖掘文化的旅游價值,推進文物遺跡和文化遺產景觀化。以文化豐富、提升、拓展旅游,以旅游傳播、展示、發展文化,走出了一條文化遺產保護開發與旅游發展相生共興、相融共贏的發展之路。大理古城、巍山古城、喜洲古鎮、劍川沙溪、雲龍諾鄧等一批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在保護與開發中增強了對外吸引力,游客日益增多。大理周城、鶴慶新華村、劍川獅河村在傳承發展扎染、銀器、木雕等民族手工技藝的同時,也極大地帶動了旅游業的發展。

  搭建對外宣傳推介平台抓融合。產業發展離不開對外宣傳推介和營銷。酒香也怕巷子深。幾年來,大理堅持文化搭台,旅游唱戲,以開展豐富的文化活動,搭建對外宣傳交流平台,增強旅游對外吸引力。2014年在北京成功舉辦“大理白族文化周”活動。2016年3月在昆明舉辦了雲南省周末文博會“大理專場”活動。2009年至今舉辦了七屆大理國際影會,這些高規格、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文化宣傳交流活動,展示了大理的文化魅力,提升了大理的城市旅游形象。抓好《大理三月好風光》《天龍八部》《愛在大理》等影視劇拍攝,打造影視精品,提升大理旅游文化魅力和吸引力。

  目前,在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效應之下,大理州現有各類景區景點130多處,國家A級以上景區26個,其中5A級景區1個、4A級景區8個﹔文化企業2206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8家。大理嘉逸民族文化旅游度假區、劍川木雕文化旅游小鎮、鶴慶銀銅器加工產業園區、大理扎染文化體驗園區、五朵金花劇院、壘翠園、石空等重大項目建設積極推進,成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