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焦點新聞
焦點新聞
抗“疫”一線 他用生命樹起一面旗幟
——追記天長市文物管理所副所長王曉東
發布時間:2020-03-12 11:04 來源:中國旅游報 編輯:李曉霞
信息來源:中國旅游報 2020-03-12

    穿著文明勸導員紅馬甲,戴著志願者“小紅帽”、紅袖標、口罩,背景是疫情防控卡口值守點和一面鮮艷的黨旗,2月28日7時03分,安徽省滁州市天長市文化和旅游局微信工作群裡出現了文物管理所副所長王曉東在志願者卡點按時到崗履職的簽到照片,沒有人想到,這會是他留下的最後一張照片。

  5個多小時後,在天長市人民醫院的病床上,51歲的王曉東永遠離開了。

  “在新冠肺炎防控阻擊戰中,王曉東同志作為共產黨員義無反顧、沖鋒在前,將整個身心扑在了疫情防控工作上,他是文博人的優秀代表,他堅守初心、對黨忠誠、服務群眾的品質與情懷,將激勵著廣大文博人投入到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斗爭中。”3月2日,國家文物局發至天長市文物管理所的慰問信中這樣寫道。

  3月4日,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書記、部長雒樹剛在相關批示中指出,“王曉東同志在疫情發生以來,日夜值守,犧牲在防控工作第一線,用自己的模范行動昭示共產黨員的崇高精神。”雒樹剛同時代表部黨組“向曉東同志的去世致以哀悼,向其家屬致以慰問。”

  生命定格防疫一線

  疫情暴發後,天長市文化和旅游系統干部職工下沉到社區輪流值守。自2月初起,王曉東一邊在單位值班,收集整理西月城遺址陳列布展資料﹔一邊主動要求承擔卡口值守任務,投身疫情防控一線。

  2月28日,天下著小雨。早上6時,王曉東早早起床,來不及吃早飯,便趕去單位送資料,再到疫情防控值勤點值守。路上,他接到了母親打來的電話。聽說王曉東這兩天身體不太舒服,母親一大早就催促兒子抓緊時間去醫院檢查。“媽,你不要為我多煩神,最近忙著疫情防控值班,我會抽空去檢查的,你放心!”75歲的母親回憶起兒子安慰自己的話,眼淚怎麼都止不住。

  6時55分,王曉東到達位於天長市紅十字醫院附近的值勤點,拍照打卡簽到,開始了當天的值守工作。不久後,正在整理登記信息的王曉東突感後背劇痛,臉色蒼白。執勤搭檔、天長市博物館副館長趙樹新發現後,勸他趕緊去醫院檢查,他卻說:“執勤要緊,我再忍一會,等下班後再去吧。”

  沒能等到下班,王曉東就被送到了醫院。當日12時45分,王曉東因心源性猝死,經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半個月前,王曉東的值守崗位固定在了天長市紅十字醫院南側卡點口。卡點所在的老舊小區沒有物業,裡面住著百余戶人家,小區門口又是醫院,前來就醫咨詢的市民較多,疫情隱患風險較高,工作量較大。

  “搭檔值守半個月來,王曉東每天都忙個不停:為進出人員量體溫、宣傳防疫常識、做好信息登記……有時水也來不及喝,母親、女兒的電話也顧不上回。”趙樹新說,看到有困難的人,王曉東總會主動上前幫助。有老太太出行沒戴口罩,他就拿出自己的備用口罩送給老人,勸老人注意防護﹔看到附近有人汽車輪胎壞了,因找不到人維修而焦急,他就從自己車上拿出工具幫忙換好輪胎,弄得滿手油污、滿頭大汗……

  王曉東和同事們熱心細致的工作,受到社區居民交口稱贊。附近居民經常為他們送來蔬菜、水果、點心、奶茶等。“這麼好的一個人,走得太突然了,真是可惜!”聽到王曉東去世的消息,居民們很是惋惜。

  榜樣力量接續傳遞

  3月1日是王曉東出殯的日子,按照防疫工作要求,沒有舉行任何儀式。凌晨4時,細雨紛飛,上百人自發來到他家附近,送他最後一程。大家約定,隨靈車步行200米,算作送別。

  靈車緩緩移動,雨滴打濕了挽聯,前來送行的人員邁著沉重的腳步跟隨前行。步行200米,不過是人生長河中極為短暫的一瞬,而在此時,卻顯得那麼漫長。

  王曉東走後,趙樹新很是內疚,如果自己早點把王曉東送到醫院,也許悲劇就不會發生。守靈三天,趙樹新一直在場,幫助王曉東家人處理各項事務。“王曉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影響著我們這群人,那個卡口的值守還在繼續,疫情也終將被戰勝。”

  接替王曉東值守的伯得平說,“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王曉東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我們要做得更好。”

  王曉東出殯那天,天長籍“中國好人”李宏祥在微信朋友圈中寫道:“王曉東7年前的一次善舉,讓我認識到他的善良品德,今天凌晨,我心情很沉重,冒雨送他最後一程,真不敢相信,這樣的好人竟然走得這麼突然。”盡管與王曉東幾乎沒有交集,一次偶然的機會卻讓李宏祥深深記住了這個“暖男”。2013年,王曉東在醫院照顧重病的妻子,得知同病房的李訓亮身患癌症,家庭困難、四處籌錢時,家中也不寬裕的他還是拿出了1000元交給李訓亮家人。這一幕正好被前來看望李訓亮的李宏祥看到。

  “王曉東心很細。我們一起出差,他總會包攬各種後勤工作,隨身攜帶各種常用藥,有些連我們女同志都沒想到。他對別人體貼關心,對自己反而粗心大意。”天長市博物館原工會主席項勤說。

  而在女兒王依青眼中,父親很熱愛生活,家裡種了很多綠植,他還喜歡拍照記錄生活,喜歡小動物。“父親平時總是教導我要好好學習,生前對我最大的期望就是將來當一名好醫生,救死扶傷。他在防疫一線倒下了,他的心願我會好好完成。”

  2013年,妻子在病重三年後丟下王曉東和女兒撒手人寰。2014年,父親與病魔抗爭幾年後,耗盡家中積蓄也離開了人世。正值壯年的王曉東,家庭連遭變故,一度失去了生活的勇氣和信心。在單位和同事的幫助鼓勵下,王曉東堅持了下來。2017年,女兒以優異成績考入溫州醫科大學,實現了王曉東對她的期許。

  恪盡職守勤奮耕耘

  天長市文物管理所肩負著全市地上地下文物保護管理工作。1992年,王曉東從司法部門調入天長市文物管理所,開始從事文博工作。2016年,王曉東任文物管理所副所長,負責所裡的全面工作。

  不論是第三次全國不可移動文物普查、革命文物普查,還是文物修復、保護田野古墓葬、打擊盜墓犯罪分子,都少不了王曉東的身影。他參加第三次全國不可移動文物普查,完善健全了天長文物“四有”工作(有保護范圍、有保護標志、有記錄檔案、有保管機構)。在保護田野古墓葬、打擊盜墓犯罪分子方面,他立場堅定。尤其近年來,他深入建設工地,積極宣傳文物保護法律法規,使不少古墓葬免遭破壞,一些珍貴文物得到保護。

  在王曉東的辦公桌上,鋪著一沓文物點地圖,由於經常翻看,地圖的邊角都已破損。地圖上的一把尺子、一支筆,是王曉東平時用得最多的辦公用品。

  天長市文化和旅游局藝術總監錢玉亮說,王曉東經常跑野外、下工地,全市200多處文物點都被他跑了個遍,說起來更是如數家珍,大家都稱他是“活地圖”。

  “2014年冬天,在清理一處被盜古墓葬時,王曉東發現一個長方形漆盒,內裝有30余片木牘,刻有清晰文字。他意識到這可能是具有重要價值的文物,在坐車回單位的路上始終將漆盒抱在懷裡。到了單位庫房,他的衣褲已被漆盒中的水浸透,人被凍得嘴唇發紫、渾身發抖。”錢玉亮回憶道,王曉東保護下來的這批木牘被定名“天長西漢木牘”,成為文博研究領域裡的重要歷史文獻。

  在天長市重要明代遺址——西月城遺址的保護中,王曉東也功不可沒。去世前兩天,王曉東剛把西月城門展覽涉及的考古報告、現場和文物圖片等資料收集整理好。“沒想到在即將布展之際,我們少了一位精通業務的好同志。”錢玉亮惋惜地說。

  3月2日,天長市委決定追授王曉東為優秀共產黨員﹔3月4日,滁州市委決定追授王曉東同志“滁州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文物局分別下發通知,號召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統黨員干部向王曉東同志學習。(王玉創 李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