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
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
2019年《非遺公開課》央視綜合頻道精彩開講
發布時間:2019-06-14 11:07 來源: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 編輯:楊倩
信息來源: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 2019-06-14

  2019年6月7日晚20:06分,被中宣部列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支持項目”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特別節目2019年《非遺公開課》在央視綜合頻道精彩開講,節目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綜藝頻道、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以下簡稱“非遺司”)、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等共同制作推出。時長90分鐘的《非遺公開課》緊扣“中國非遺 東方智慧”的主題,電視化呈現傳統手工藝、表演藝術、口頭傳統等類別的19個非遺項目(其中6項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設置“求木之長”“厚德載物”“薪火相傳”“上善若水”四個板塊,邀請4位專家擔任各版塊主講人登台授課,同時邀請11位傳承人和嘉賓現場互動,營造學者與傳承人、老匠人與新青年的對話空間,以傳承人的故事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讓觀眾品味中國非遺在現代生活中的傳承與堅守,認識非遺所蘊含的智慧和精神,體會非遺與當代生活的關系以及對未來社會可持續發展所能提供的創造力,激發全民傳承發展非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

  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受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的委托,根據《2019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總體方案》安排,承擔了《非遺公開課》的策劃、論證、指導、協調等有關工作。自承接非遺公開課工作以來,中心第一時間成立工作組,積極與非遺司和央視導演組對接,參與完成項目篩選、實地調研、考察論證、專家講解、方案制定、腳本寫作等多項工作,前後歷經3個多月,最終從我國1000多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中甄選出適合電視媒體傳播、體現傳統文化精髓、充滿東方智慧的非遺代表性項目,確保節目的可看性、故事性、專業性、思想性與互動性。

  自2019年3月中心啟動該項工作以來,各級領導高度重視,中心項目管理處配合非遺司傳播處和央視導演組先後召開內部工作會10余次、專家交流會5次、節目策劃討論會6次,方案修改15稿,腳本修改19稿。為使節目組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有更直觀地理解,工作組赴多地開展項目調研5次,拜訪傳承人20余人次,使節目框架、展示項目、內容串聯、展現形式、互動環節等方案細則得以細化和落地。在此基礎上,中心發揮工作專長提供更多智力支持,查找整理了全面詳細的項目相關背景材料,並邀請多名專家與工作組成員面對面交流,使工作組對此項工作有了較全面和深入地理解。為配合節目的錄制,中心安排專人借調至非遺司協調傳承人、表演團體、道具等相關工作,協調故宮博物院、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莎車縣十二木卡姆民間藝術團等14個單位,以及官式建筑營造技藝(北京故宮)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李永革、福建省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李明卿等13位嘉賓參與節目錄制。

  此外,為實現《非遺公開課》在新媒體端的可視化呈現和互動化傳播,中心配合騰訊微信開發並上線了同名文化互動類微信小程序《非遺公開課》。該小程序中的游戲素材全部由中心協調匯總整理。小程序《非遺公開課》6月7日當天注冊用戶1萬+,總訪問數5萬+,平均每個用戶在小游戲上體驗了超過20分鐘。通過“掃一掃二維碼”進入小游戲的用戶佔了45.47%,通過“搜索”進入小游戲的用戶佔了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