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專項工作 >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工作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工作
佛山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工作簡報第17期
發布時間:2017-02-15 16:24 來源: 編輯:公共服務司
信息來源: 2017-02-15

  

佛山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領導小組辦公室                           2016527 

          

    

  

佛山高明:雙向互動式公共文化服務受熱捧 

    

  海天調味食品有限公司員工書屋需求一批圖書,溢達紡織有限公司文藝隊需求晚會形式的文藝交流,順成陶瓷有限公司需求粵劇表演……5月上旬,一條條來自基層的文化“訂單”向佛山市高明區文化樞紐型組織匯集。經統籌調度,文化資源將精准地鋪向各鎮街需求點。自佛山市、區聯動共創國家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以來,高明區著力轉變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方式,文化資源的利用率和覆蓋面顯著提升,群眾紛紛為雙向互動式公共文化服務拍手稱贊。 

  一、構建樞紐,統籌資源,制定公共文化服務菜單 

  高明區通過構建樞紐型公共文化網格體系,強化文聯組織建設,不斷提升區級文化部門對文化資源的統籌能力,並及時發布服務項目和內容,由市民群眾自選搭配,實現公共文化服務“菜單化”供給。目前,全區可供選擇的文化服務共4類、58項。其中,展覽演出類33項,公益培訓類8項,專題講座類8項,圖書閱讀類9項。 

  一是公益培訓種出資源。“學舞堂”、書畫藝術沙龍、舞蹈沙龍、私伙局、少兒合唱培訓等常態化基層文化活動為平台,將公益培訓送入文化廣場、村居(社區)和企業,及時發掘有潛力的基層文藝工作者和文藝素材,並協助編制成文藝節目,初步實現基層文藝活動“百姓編、百姓演、百姓看”。據統計,今年舉辦“元”計劃慈善公益培訓班、學舞堂、少兒合唱團、魅力大舞台等各類公益培訓輔導活動20期,培訓輔導學員8千多人次。 

  二是文聯建設培育資源。強化品牌意識,在成功舉辦“廣佛肇千人舞會”(舞蹈家協會)和“高明最美歌聲”歌唱大賽(區音樂家協會)的基礎上,推動文聯各協會開展“一會一品”建設,提煉工作亮點,推出具有高明特色的文藝工作品牌。同時,通過組織協會成員到更合鎮朗錦村、明城鎮深水村、荷城榴村陸家和阮埇村等村居一線開展創作採風活動,引導藝術家們用藝術的眼睛去發掘古村落的文化內涵,培育具有本土特色的文藝作品。 

  三是網格樞紐聚集資源。結合市文化樞紐型組織建設,以區圖書館、文化館和博物館三館為樞紐,在全區建有6家鎮級圖書館、4個鎮級文化站、72個綜合文化室內和108個農家書屋。通過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花鼓調曲藝隊、更合鎮粵劇曲藝隊、塘肚行神等各村居的特色演藝隊伍和民俗活動信息不斷向區文化部門匯集。全區文化資源聚集能力進一步增強,樞紐統籌作用逐漸顯現。 

  二、立足基層,暢通渠道,打通信息傳導最後一公裡 

  為解決基層需求收不上、上級資源送不下、外面資源進不來等信息不暢通問題,高明區通過抓基層隊伍建設,不斷增強信息收集能力和政企溝通能力,打通信息傳導最後一公裡,確保公共文化服務接地氣、順民心、有實效。 

  一是激活基層文化細胞。通過暢通鎮(街道)和區文化部門挂職鍛煉渠道,及時將先進工作經驗輸送到各基層細胞,實現人才雙向互通、業務高效交流。同時,還選派基層文化戰線工作人員到重慶、寧波等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先進城市學習交流,不斷提升基層文化工作的信息收集能力、文化招商能力和個人發展空間,讓人才願意扎根基層、服務基層。 

  二是暢通信息溝通渠道。採取線上線下雙網同步推進的方式,實現信息互通、資源透明和對接需求。線下,區文化部門通過文化網絡體系和到深入調研的方式,定期收集群眾需求信息和發布文化資源菜單。線上,通過“一網一群三號”的線上交流網絡(即“高明文體”“高明文化產業協會”“高明文聯”公眾微信號,官方網站和文化工作Q群),及時發布文化活動信息,廣泛征集群眾文化需求和對文化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據統計,2016年1月以來,高明區通過線上交流網絡發布文化工作信息約200條,收集意見建議10余條,採用落實5條。 

  三是構建新型政商關系。通過大力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有序開放文化演藝市場,引導民營文化場館建設,推動社會力量舉辦大型文藝活動,逐漸實現政府職能由“辦文化”向“管文化”和“種文化”轉變,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2016年,高明區將推動社會力量舉辦“哈雅樂團演出季”、廣佛肇千人舞會、粵劇下鄉、高明“最美歌聲”等系列文化活動,引導扶持“960”相機博物館、世紀錢幣博物館等多家民營文化場館發展壯大。 

  三、精准鋪排,有機融合,群眾家門口享文化大餐 

  通過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舉辦文化活動、創新工作方式、拓寬服務領域、對接群眾需求,將現有文化資源鋪排到群眾家門口。 

  一是精准鋪向一線。制定涵蓋需求人數、活動頻次、覆蓋范圍等指標的文化需求積分評價表,並按照需求積分高低,結合“宣傳文化進企業”“我們的節日”“文化進萬家”等主題,開展送文化進學校、進企業、進軍營的“三進”活動,將文藝匯演、流動展覽、圖書配送、移動智能圖書服務、公益培訓、專題講座等文化活動送到基層一線,讓群眾就近享受高質量的文化服務。以“學舞堂”為例,目前已開展近40場,均鋪排在市民較集中的文體廣場開展。 

  二是融合本地特色。聯合區教育局、團區委、婦聯、志願者協會、社工中心、海關等部門,對鎮(街道)文化站、相關需求單位和個人提供合作式服務,將現有文化活動與當地特色文化資源融合開展,提升本地群眾積極性和參與度。例如,有單位需要制作單位歌曲,文化館可提供專業工作者為其作曲、配器、錄音﹔群眾創作話劇劇本,文化館專業人員提供舞台成品化排演,等等。 

  三是眾籌定制服務。對菜單中沒有列出的項目,區文化部門將根據群眾需求,創新融合互聯網思維,以“文化眾籌”的形式,通過官方微信、網站等信息平台向社會公開發布定制的活動方案,籌集活動資金、贊助物品、志願服務等所需資源(暫不向自然人籌集資金和物品)。眾籌成功後,群眾就可以在家門口享受到政府根據需求定制的服務項目和內容。據統計,僅高明“最美歌聲”第一季歌唱大賽就眾籌社會資金近90萬元(含物資折算)。 

  四、健全機制,創新驅動,文化服務工作常抓常新 

  建立完善保障機制和文化投融資機制,落實對公共文化服務的扶持政策,及時對接群眾文化需求,齊抓共管、創新融合,確保文化服務工作常抓不懈、常抓常新。 

  一是強化政策引領。制定出台《佛山市高明區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用於引導扶持企業和民間組織參與文化娛樂、公益演出、文化公共服務平台等基層公共文化建設。同時,還結合國家財政政策,與區內相關銀行合作探索文化投融資改革,爭取通過制度創新、政策扶持、資金引導和金融服務創新等措施,為公共文化服務提供更堅實的保障。 

  二是各方齊抓共管。通過融合教育、科技、慈善、媒體等行業,形成“齊抓共管、百花齊放”的大文化發展格局。如:文化+教育,通過聯合教育部門開展粵劇進校園活動,提升青少年傳統文化素養﹔文化+慈善+媒體,將“元計劃”“星工程”等公益培訓與慈善相結合,並通過媒體進行宣傳,取得了較好社會效果﹔文化+科技,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建設與智慧城鎮建設相結合,力推基層文化服務中心覆蓋WIFI網絡﹔等等。 

  三是建立長效機制。建立健全的組織領導和考核評價機制,將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工作納入鎮(街道)績效考核指標體系,明確責任,層層落實,形成黨委統攬、部門主抓、科室聯動的機制,確保“小事有人抓,大事有人管”。此外,區鎮兩級政府還建立了融合內化的協同發展機制,把文化服務作為增進群眾感情、化解基層矛盾和夯實基礎工作的主要抓手,在服務中宣傳黨和政府的政策,拉近政府與群眾的距離,常態化地深入群眾開展文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