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2022年聚焦全国两会(文化和旅游)专题_131 > 代表话文旅
代表话文旅
越来越多年轻人爱上了非遗
发布时间:2022-03-04 17:02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李晓霞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22-03-04

  

讲述人:成新湘(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湘绣研究所湘绣生产部主任、国家级非遗项目湘绣省级传承人)

  2018年3月,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第一次走进了北京人民大会堂。步入湖南厅的第一眼,我就看到3幅巨幅湘绣作品《毛主席和五十六个民族》《岳阳楼》《张家界》立在厅中,当时我忍不住热泪盈眶。这3幅作品正是14年前我和老师、同伴共同奋战14个月为湖南厅绣制的陈列品。当时,我激动地向同行的人大代表介绍作品,听到大家的赞叹时,我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化自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10年间,国家对非遗的传承发展空前重视,对非遗传承人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为了在两会上更好地履行代表职责,为非遗和传统文化发声,帮助更多非遗人,我会努力抓住一切机会。

  每年赴京参会,我会穿上最新款的湘绣服装,佩戴湘绣文创饰品,随身携带和使用湘绣笔记本、移动电源等,向参会代表和媒体介绍湘绣走进现代生活的创新发展。

  5年来,我向全国人大提交了《关于鼓励扶持大学生“非遗+创新创业”的建议》《关于加强湘西苗医药保护与传承的建议》等18项建议。每一份建议背后都代表了一个人群,都是人民心声、群众所盼。这些建议件件有回响,其中,文化和旅游部曾就我提出的《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建议》进行了专函答复,详细介绍了相关工作举措。

  10年间,最令我欣慰的就是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接触非遗、了解非遗、爱上非遗、从事非遗。10年来,非遗进校园工作在全国各地有序开展起来,并取得了积极成效。结合工作实际和调研走访情况,我先后两次向全国人大提交了关于非遗进校园工作的相关建议,针对非遗进校园实践中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措施,这些建议在非遗传承人中引起了极大共鸣,也得到了有关部门的积极回应。当前,非遗研学基地建设遍地开花,我所在的湖南省湘绣研究所还专门编纂了适用于小学、中学的体验式教材,很多大学开设了非遗相关专业和课程。看到非遗进校园受到孩子们的推崇,看到青少年不断走进非遗研习场所、体验非遗项目、争做非遗传承者,我知道,这正是非遗传承发展的勃勃生机。

  半个月前,湖南省湘绣研究所举办了一场非遗闹元宵活动,现场的湘绣饰品以及“95后”传承人的湘绣知识分享吸引了很多人围观。热闹的场面让我深刻感受到,过去10年,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下,包括湘绣在内的非遗真正得到了传承发展,走进了百姓生活。

  生逢这样的好时代,享受着前辈不曾拥有的利好政策,我将以振兴湘绣事业、推动非遗传承作为终身事业和奋斗目标,以“绣花精神”书写新时代非遗传承人的责任和担当。(张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