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砥砺奋进的五年·文化 > 发展成就
发展成就
发挥文化科技创新的引擎驱动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科技工作回顾
发布时间:2017-10-23 14:19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马思伟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7-10-23

    让文化插上科技的翅膀,给科技注入文化的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宽视野、跨行业的崭新格局,文化与科技互促共进的活力正在逐渐展现。文化部文化科技司(以下简称“文化科技司”)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融合发展为主线,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进一步发挥艺术科研的决策咨询、理论支撑作用,发挥艺术教育人才培养作用,着力解决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技术瓶颈和创新难题,把研发、集成、运用现代技术作为引领文化发展的有力推手,推动文化科教工作服务文化建设。 
    强化载体建设组织文化科技项目立项及验收 
    立足我国文化科技融合发展需求,文化科技司通过组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国家文化创新工程、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等评审立项工作,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努力抢占支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技术的制高点。5年来,共有近200个项目获批立项,近200个项目验收结项,有效发挥了技术集成与创新应用对文化建设的提升带动作用。 
    在科技部、文化部部际会商机制的有效推动下,2013年至2015年,由文化科技司组织申报的“演出效果呈现关键支撑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公共文化数字资源传播服务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文化云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等10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批复立项。 
    2014年以来,积极适应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推动文化科技创新内容纳入国家科技管理工作体系。文化部作为成员单位纳入由科技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多部委组成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参与凝练整合“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文化服务”和“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目前“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和“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已启动。 
    文化科技司在做好文化科技项目评审立项的同时,积极完成文化科技项目验收工作。2015年共完成47项文化科技创新类项目验收结项工作,不断实现科技创新成果在文化领域的集成、转化与应用。2016年,验收工作进入“丰收年”,共完成“演出效果呈现关键支撑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等3个“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公共电子阅览室的新形态实现研究”等42个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 
    2014年,文化部启动了首批文化部重点实验室认定工作,经过会议评审、实地查看、报部审批、社会公示等环节,认定“古籍保护科技”等6家文化部重点实验室。2016年,认定“书画保护”等12家文化部重点实验室。这18家实验室以项目资助形式受到稳定支持,弥补了文化部在重点实验室建设方面的空白,对构建与完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重点实验室既是文化部凝聚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组织科学技术开发、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也是开展基础性研究和前沿探索,解决文化发展中重大、关键和共性科技问题的研发基地。 
    加强顶层设计提高文化科技创新能力 
    在2012年第八届深圳文博会上,科技部、中宣部、文化部、原国家广电总局、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发布了首批16家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为加强对示范基地的了解和指导,文化科技司组成调研组深入基地开展调研,倾听基地所依托的国家高新技术园区和基地企业对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相关诉求。通过对哈尔滨、沈阳、西安、兰州、成都、重庆等地的调研,为地方文化、科技主管部门协同加大对基地的扶持力度,建立各地区各区域形成文化和科技融合长效机制起到了搭桥铺路的作用。2013年,针对文化科技融合现状、作用、不足、需求等开展两项实地调研,根据成果编写了《文化科技对文化创新驱动作用研究》调研报告和《首批16家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调研报告》,对促进建立文化和科技融合的长效机制、提升文化科技工作效能起到了积极作用。 
    随着文化行业标准化意识普遍提高,文化行业标准化工作已经成为保障文化建设与发展质量的重要支撑,尤其是文化安全生产领域标准化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文化科技司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联合相关部门编制化管理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积极谋划文化行业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建设。2016年至2017年,批准发布演出安全系列推荐性行业标准。该系列标准全部发布后将基本形成完整的演出安全标准体系。以标准化工作为基础,协调开展对文化部直属院团剧场和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使用剧场设备安全检测。2017年9月,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复同意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筹建国家舞台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随着文化与科技融合意识逐渐深入人心,文化领域的创新热情空前高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后,为深入贯彻党中央有关决议精神,文化科技司发布了《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科技创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0年,文化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较大提升,文化科技支撑实力进一步增强,文化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文化行业标准体系相对完备,文化科技基础条件明显改善,有效服务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基本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以应用为驱动,以文化科技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以协同创新、研发攻关、成果转化、区域统筹、人才培养等为主要构成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 
    发挥引领作用推动艺术科学繁荣发展 
    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代表着我国文化艺术研究的发展方向,是繁荣发展艺术科学的重要载体。为了更好发挥其引领作用,文化科技司通过《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课题指南》《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招标选题》等规划和文件,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优化立项结构,突出资助重点,以更好发挥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对相关领域研究的引领作用,推动艺术学研究持续深化拓展。目前,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已建立以重大项目为龙头,以年度项目为主体,以委托项目、后期资助项目、成果文库项目为补充的项目资助体系。 
    自2013年开始组织评审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是现阶段我国艺术科学领域层次较高、资助力度较大、权威性较强的国家级政府基金资助项目,目前已评审立项5批。“习近平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研究”“中国戏曲表演美学体系研究”“中国文化艺术‘走出国门’战略与策略研究”等35个项目获得立项,资助经费总额2700万元。截至目前,艺术学重大项目累计提交各类咨询性论文和研究报告80余篇,积极为我国文化艺术建设建言献策。2012年至2017年,共受理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年度项目申报15097项,资助立项1056项,资助经费总额1.8亿元。2013年,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获得财政部专项经费,共资助立项300余项,资助经费总额2000余万元。 
    2016年,文化科技司启动“文化智库体系建设工程”。截至2017年8月,已设立15个“文化智库项目”试点;在腾讯研究院、百度发展研究中心、阿里巴巴文娱集团研究院、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和国际高科技文化装备产业基地设立5个“文化智库联系点”,以期更好发挥企业的行业引领作用,建立企业表达诉求的渠道,并促进各联系点自身研究专长和成果的交流分享机制。今年6月,“全国艺术研究院(所)长高端论坛”在吉林举办,20余家省级艺术研究院(所)签署了《全国艺术研究院(所)联盟意向书》,体现了其关注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和文化艺术建设实践、谋求合力发展的积极探索。 
    创新人才教育模式抓紧后备人才培养 
    文化科技司高度重视文化科教领域人才培养工作,结合发展需求,创新人才教育模式,抓紧后备人才培养。通过举办文化创新人才培训班、全国艺术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班、全国艺术研究院所科研骨干培训班等专题培训班,找准人才培养着力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精准性。通过全国“桃李杯”舞蹈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艺术技能赛项等比赛和活动,发现和推出一批艺术专业人才。通过实施文化科技和艺术科研项目,会集和培养有影响力的科研专家和中青年骨干,凝聚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科研团队。通过组织相关艺术职业院校、艺术研究院所积极申报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拓展人才培养渠道,加强多层次、广领域的人才交流合作。 
    自2012年起,文化部联合教育部、国家民委在全国范围内面向职业院校遴选两批共162个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示范专业点,文化部面向艺术职业院校有针对性地对示范专业点进行调研与指导建设。示范专业点建设通过加强专业建设、推进产教融合、提升传承能力、改革评价机制几个方面,推动促进民族地区专业设置调整与优化,加强非遗传承人才培养,使民族文化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今年5月27日,在文化部推动下,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戏曲教育工作的意见》,力求通过促进“供需平衡、学用结合、校团合作”来化解当前戏曲教育工作中的“招生难”“教学难”“就业难”问题。四部委联合就戏曲教育工作制定专项政策,这在新中国历史上尚属首次,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