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砥砺奋进的五年·文化 > 发展成就
发展成就
增实效,文化走出去不“硬推”
——中国化艺海外发展研讨会综述
发布时间:2017-11-02 09:52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马思伟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7-11-02

    8月25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举办的中国文化艺术海外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近20位专家学者和业界代表出席会议,围绕“增强中国文化艺术走出去的实效性”主题展开交流探讨。

    刷新理念认识 讲好中国故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声智库名誉主任李国强认为,应在习近平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思想论断的指导下,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审视中华文化对于全球文明的重要价值,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角度看待文化走出去的现实意义及效用。在价值观念和思想层面交流过程中,应注重发挥文化智库的作用。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总干事张洪波认为,增强文化走出去的实效性,应突破行业间壁垒,以平台思维加强对文化资源和走出去渠道的整合。据他介绍,该协会的业务范畴不仅包括剧本、图书版权的输出和引进,还涉及表演权、影视版权等知识产权领域。走出去平台的搭建和完善,将有效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之间的各类版权贸易。

    国际民间艺术组织副主席、国务院侨办海外咨询委员会委员陈平认为,民间非政府组织之间的交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一翼。“应鼓励海外华人华侨文化团体参与当地艺术节,利用国外节庆活动平台,在推动戏曲、戏剧、电影等艺术走出去的同时,弘扬中餐、中医、武术等优秀传统文化。”前不久获聘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的陈平还表示,应推动民间手工艺走出去,丰富中国特色文化产品。

    讲好中国故事是走出去的重要一环,要从话语体系、交流体系等多个层面对此加以理解。《文化之根》《文化战争》作者、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博士戴有山认为,应将文化安全置于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地位,清醒认识和剖析国际舞台上的文化博弈。

    聚焦各界实践 传播中国声音 

    “没有语言障碍,让舞蹈这一艺术门类在文化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长江东提到,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东亚研究所近日举办“舞蹈看东亚”研讨会,显示出外国研究机构已将东方艺术纳入学术视野。江东表示,在澳大利亚和北美等国家和地区,“中国舞蹈热”正在形成,这种“热”目前集中在华人圈,有待辐射更广泛的人群。

    “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课题组秘书长徐蕴峰介绍,该课题组设有多个专项课题,涵盖文化旅游、遗产保护、信息丝绸之路与大数据互通、产业园区等主题。“课题组成员在参加国际论坛、智库会议时发现,文化议题越来越受瞩目,谈论中国文化的外国学者不再局限于汉学家群体。”徐蕴峰说,课题组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之际推出的《“一带一路”言论集》目前正在筹备英文版,意在以图书等文化载体传播中国声音。

    2015年,在中国戏曲学院和中国对外文化集团联合运作下,京剧表演艺术家张火丁赴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演出《锁麟囊》和《白蛇传》,门票提前售罄,演出轰动一时。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文化交流中心项目经理穆雯结合此案例表示,“人格化”走出去大大释放了中国艺术的感染力。“我们的艺术作品如何赢得海外市场?艺术家的魅力和成就有很强的说服力。能在中国演出1000场的作品,在美国也会受到欢迎。”

    北京歌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晨说,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在海外发展过程中进行了深入调研,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不宜“硬推”,而应寻求与当地融合发展。“近年来,文化贸易越来越受重视,中国的游戏、动漫、艺术品在海外市场渐受青睐,扩大了文化走出去的内涵和外延。”刘晨说。

    做好效果评估 呈现中国智慧 

    对文化传播进行效果评估是学界、业界共同关注的课题。会上,与会代表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研究丛书”提出建议。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的重要项目,“中国文化走出去研究丛书”是一份跨行业、跨部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年度报告,2012年首次公开出版后,赢得业内人士和读者的广泛关注。今年,该丛书发展为系列报告,包括中国文化走出去宏观战略建议,以及哲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文化产业、当代文学、传统戏剧、新闻传媒、广播电影电视等领域的专项报告。

    与会人士认为,系列报告应具备权威性、综合性、资政性,突出问题导向,研究重大议题,在学术研究和资政性研究之间找到接地气的立足点。报告应对走出去的机制、手段、方式进行理性总结,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比研究,进而对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和发展情况作出评估。

    北京外国语大学科研处处长张朝意表示,将发挥该校优势,对报告内容进行翻译,推出多语言版本。为确保专业性、学术性和前瞻性,系列报告广泛吸收国内外相关专业人士和从业者参与编写。据了解,自今年5月编撰工作会召开以来,已有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50多所高校、研究机构、文化企业的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加入报告撰写队伍。

    “报告是公共智慧产品,这要求专家学者坚持国家立场和文明互鉴的文化观,系统梳理我国文化走出去的成果、经验以及问题与对策,以全球视野探究中国文化海外发展的轨迹,回应走出去面临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为走出去的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提供智力支撑。”该丛书总主编、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院长张西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