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这一中国一年一度的政治大事,已逐渐成为世界观察中国治国理政理念、经济外交政策、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窗口。今年全国两会召开伊始,海外媒体就高度关注,两会相关新闻登上了多国的报纸、电视台和网站,一些媒体更开设专栏、专题对中国两会进行跟踪报道。
美国中文电视台记者以“2018中国两会深化改革”为主题报道两会。该电视台记者注意到,参加此次两会报道的记者共有3000多人,其中港澳台记者和外国记者多达1000多人。
英国《金融时报》在报道中说,中国正在采取“全方位外交”,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和军事以及外交事务在内。
《欧洲时报》将关注重点放在了民生问题上。报道认为,从2018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所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工作建议中不难看出,政府在稳抓经济的同时,对于国计民生也给予了高度重视。报道称,政府工作报告中民生的内容分量十足,促进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发展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提高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更好解决住房问题、丰富老百姓的“精神食粮”等诸多工作目标和举措,都透露出中国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要在发展基础上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兜牢民生底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政府工作报告同样强调了今后将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德国工商大会副总干事福尔克尔·特赖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带一路”提供了一个“现代化引擎”,对于整个德国而言,“一带一路”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
秘鲁电视台7台记者珍妮弗·萨拉萨尔说,中国如何在工业发展的同时注重保护环境,是值得关注的一个议题。期待中国与拉美国家在知识更新、生态保护、人类资源开发和扩大文化交流等方面加强合作,而中国两会则是拉美人了解中国改革创新经验的重要机会。
对于本次两会,海外华侨华人有许多期待。美国侨报网发表评论指出,海外华侨华人正期待着本次两会,祖(籍)国将来能有哪些针对海外华侨华人有益的新政策、回国创业的新机制、海外华文教育的新举措以及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新路径。
《法国侨报》社长钱海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尽管身处遥远的巴黎,她仍密切关注两会的召开。对钱海芬而言,如何更好地在海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文化是她关注的重点。她说,华侨华人要根据两会上提出的方针政策,结合海外实际,向海外传播好中国新形象,“要让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走出国门,只有做到文化自信,民族才有未来”。
多国驻华使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了他们对两会的关注。卡塔尔驻华大使苏尔坦·曼苏里表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引领者之一。卡塔尔已经开始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中受益。该倡议不只对卡塔尔,对整个地区甚至全球的经济发展都会起到积极作用。
格鲁吉亚驻华大使大卫·阿普恰乌利受访时说,此次两会对中国“至关重要”,中国将在此次会议期间产生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讨论“未来将要在世界政治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谈及两国关系,阿普恰乌利表示,在过去一年,格中关系取得很大进展,尤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两国间达成多个合作项目,给格鲁吉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纳米比亚驻华大使凯亚莫表示,他高度关注此次两会的重要议题。近年来,纳米比亚和中国在多领域展开合作,取得双赢。作为驻华大使,他期待深化同中国的友好关系,加强在经贸、人文等领域的合作。
尼泊尔驻华大使利拉·马尼·鲍德尔表示,中国的强大和发展让尼泊尔也从中受益,中国的科技进步和政治稳定令世界瞩目。希望与中国加强人文交流,欢迎中方到尼泊尔投资基础设施和交通建设,包容性的经济增长和全球开放的政策对于中国和世界都很重要。
(中国文化报记者宋佳烜编译整理)
上一篇: 全国人大相关负责人就人大立法工作答记者问 |
下一篇: 代表委员热议革命文化继承与发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