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一带一路 民心相通 > 共话丝路
共话丝路
思想对话 智力支撑
——智库服务“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发布时间:2018-09-19 14:56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马思伟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8-09-19

  5年来,“一带一路”从愿景到行动,从“大写意”到“工笔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带一路”是“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也是“智力丝绸之路”,智库在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撑的同时,通过推动中外思想交流,促进了沿线民心相通。

  近年来,投身“一带一路”建设大潮的智库机构不断增多。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编著的《“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推出了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智库、地方性智库、社会智库和高校智库4项榜单,评选出国内围绕“一带一路”发声较多的30名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北京大学国际发展研究院、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等智库上榜。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5年,也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快速成长的5年。新成立的30多家相关智库主要分布于北京、上海、广东、福建、陕西等地。多数智库围绕“一带一路”相关领域开展决策咨询和前瞻性研究,力求在规划对接、政策协调、机制设计上做好“参谋”,实现咨政建言的职能。其研究内容广泛,涉及“一带一路”的理念与逻辑阐释、区域及国别合作、城市品牌打造、产能与金融合作、文化和旅游交流等,并以论文、研究报告、专著、专栏评论、媒体访谈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成果。如国声智库与权威机构共建“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课题组,推出涉及“一带一路”文化旅游、遗产保护、经贸发展、自贸试验区建设、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的专项课题,发起并主办了两届“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论坛,组织近百位权威专家、学者为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各项工作,特别是“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建言献策,形成了丰富的智慧成果。

  “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国内外社会共同参与。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公共外交和文化互鉴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调推进组组长欧晓理表示,中国智库要担当起构建“以我为主”的话语体系建设的历史责任。智库是中华民族的思想库,理应为民族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5年来,广大智库成为理念传播、政策解读、民意通达的桥梁纽带,在对外传播中释疑解惑、凝聚共识、促进政策沟通和民心相通,让外国民众认识到“一带一路”是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在对内传播时明确方向、找准定位、落细落实,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不断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在主场外交等重大场合,各类智库积极作为,配套举办国际智库会议,做到了平等交流、凝聚共识、营造氛围、提出建议。2017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参与主办了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政策沟通”平行主题会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承办了高峰论坛专门为智库设立的平行主题会议,以“携手打造智力丝绸之路”为主题,吸引了来自40多个国家的智库负责人、前政要和专家学者约200人出席。

  中联部联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复旦大学,共同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旨在整合资源、统筹研究,发挥智库国家队的引领作用。经过数年运转,目前该联盟已经发展了国内137家较高水平的智库机构成为理事单位,以及国际理事单位112家,基本覆盖“一带一路”沿线所有重要国家。联盟发挥网络效应,在国内外举办了多场大型国际会议、论坛。2017年6月,在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的倡议下,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陕西15家高校共同成立了陕西省高校“一带一路”智库联盟,致力于推动陕西省高校智库交流合作,促进丝路沿线国家智库交流和民心相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大局。

  据了解,9月27日,由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要参》杂志社、国声智库、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中国商业史学会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丝绸之路智库峰会”将在陕西西安召开。此次峰会旨在对“一带一路”建设成就和各领域样本实例进行阶段性梳理、总结,发挥智库合力,形成更多高端研究成果,推动中外智库交流合作,打造“丝绸之路智库共同体”。

  中外智库间的密切合作为增进互信互助、加强互联互通创造了良好契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声智库名誉主任李国强认为,今后应继续充分发挥智库作为国家间人文交流合作重要组成部分和新渠道的作用,增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提供智慧合力。(中国文化报记者 叶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