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聚焦2020全国两会 > 代表委员话文旅
代表委员话文旅
全国政协常委白庚胜:“旅游+”孵化西南联大文化IP
发布时间:2020-05-24 18:49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杨倩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20-05-24

  当下,随着疫情缓解,作为旅游大省的云南正在稳步推进文旅行业复苏。

  众所周知,云南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专职副主席白庚胜带来一份《用数字时代新思维构建西南联大文化IP,政企合力打造文旅融合经典》的提案,让人们注意到拥有秀美风光的西南地区也有亟待发掘的历史文化资源。

  作为土生土长的云南人,白庚胜认为,云南除现有文旅景区外,还可打造西南联大、云南陆军讲武堂、滇西抗战战场、滇缅公路等现代历史文旅景区,以及元谋人、古滇国、南诏、大理国和关隘、屯军等古老历史文旅景区。“尤其是西南联大文旅景区,可开发成大型文旅群落,做多向度、多层次、多形式的保护、传承、利用,助推民族团结与生态示范区建设。”他说。

  去年8月,由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指出,要推动旅游景区提质扩容,打造一批高品质旅游景区、重点线路和特色旅游目的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出游选择,合理调整景区布局,优化游览线路和方式,扩展游览空间,推进“互联网+旅游”。

  云南作为旅游大省,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吸引了国内外大批游客。去年上半年,全省累计接待国内游客3.95亿人次。2020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云南正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迈进,通过全力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启动建设大滇西旅游环线,深入推进整治乱象、智慧旅游、提升品质的旅游革命“三部曲”。

  白庚胜认为,云南文化旅游自然资源丰富,既有不同少数民族的多元文化,还有丰富的人文历史题材。西南联大、滇越铁路、飞虎队等都是很好的文化IP。其中,西南联大是极重要也极具历史意义的文化资源。“因为它不仅代表云南,也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文化精神。”他说。

  履职3年来,白庚胜在调研中发现,现有的依托西南联大旧址和一些历史遗迹形成的旅游线路,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仍缺乏系统的开发思路,没有具体的规划和战略。

  白庚胜认为,想要精准抓住疫后旅游发展黄金期先声夺人,活化文化IP是重要抓手。以故宫为例,正是由于近年来不断活化IP,通过系列化故宫文创、餐饮业态、影视综艺,在实现经济价值的同时也赋能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白庚胜认为,活化西南联大文化IP,要以新文创思路探索文旅融合形式。“文旅与传媒融合,一是要文化为尊、内容为王、精神至上;二是要依托市场,打造品牌,实现价值;三是要科技武装,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5G技术,实现虚实结合、古今贯通、远近联通、线上线下结合的全天候深度文化旅游;四是实现政企学研联手,构建生产、消费、推广、观光链条,增强创意、管理、服务能力;五是向省外、国外延伸影响力,将州市域、区县域资源按主题进行整合发酵,形成巨大势能。”他说。

  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文旅融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这方面,云南走在全国前列,首创的“一部手机游云南”模式已经成为全国各地旅游景点效仿的对象,以“一部手机游云南”为代表的智慧景区和智慧旅游的建设,做出了积极可行的探索。截至今年5月中旬,“一部手机游云南”APP下载量超过230万次,使用人次超2000万,小程序集群累计访问量突破1700万人次。云南利用数字技术展开的数字文旅实践成效显著,已直接带动“云南旅游”网络搜索频次同比增长1154%,环比增长725%。“下一步在西南联大的IP开发上也需要贯彻这种新文创的思路,让西南联大不仅活在历史中,也活在年轻人的心中,让西南联大里的学者成为新时代年轻人的偶像。”白庚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