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艺术院团及戏曲艺术工作者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较大贡献。疫情防控常态化使得本来就收入不高的基层艺术院团雪上加霜,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团长刘莉沙带上今年全国两会的提案中,一份正是关于支持基层艺术院团建设、关注基层戏曲人才培养的。
受疫情影响,按照政策要求,全国各地戏曲院团取消了上半年一切演出,将“送戏下乡到一线”转为“抗击疫情值守一线”。作为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团长,刘莉沙戴上口罩,带领剧团人员下沉社区开展志愿服务,负责老旧小区的疫情防控工作。
“不光是我们,全国各地的文艺工作者都在默默奉献,无数的故事让我感动。”刘莉沙表示,由于基层院团是差额补贴的事业单位,团里一半以上的员工属于人事代理,演出取消后,人事代理的员工工资开不全,大家的生活受到很大影响,但团员们还是坚守抗疫一线,没有一个人请假和抱怨。正是这段特殊的经历,让刘莉沙更加感到基层艺术院团和基层文艺工作者的不易。“近两年来,我的提案大多跟戏曲相关,包括戏曲从娃娃抓起、戏曲进校园、戏曲与旅游相融合等,今年也不例外,关注基层艺术院团的生存状态问题。”刘莉沙说。
“虽然疫情倒逼文艺院团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但基层艺术院团生存困难问题依旧比较突出。我希望相关部门重视基层艺术院团的发展,制定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解决基层院团生存困难问题。”刘莉沙建议。
“随着现有主演年龄增长、退休人员增多,许多武戏没人接,导致不少优秀剧目没法演出。去年,我们特意引进了3个武戏演员,其中两人不满18周岁,都是顶岗实习。”刘莉沙介绍,剧团每年下乡演出180多场,基层演员风餐露宿,确实很辛苦。
针对基层艺术院团人才流失、人才断档和基层文艺工作者(特别是无编制、人事代理人员)生活没保障等诸多问题,刘莉沙建议:适当增加编制,吸引专业人才,活跃地方戏曲文化生活;由各级政府拨付专款,对基层院团给予生活补贴,加大资金扶持,解决戏曲艺术工作者的生活困难。
此外,刘莉沙还持续关注京津冀三地永定河流域文旅融合发展。近年来,北京、天津都对境内永定河流域的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做了大量工作。相对于京津两市,河北境内永定河文旅资源挖掘相对薄弱。
把京津冀地区永定河流域的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和文化挖掘作为一项整体工程进行开发建设,是一件亟待提上日程的大事。为此,刘莉沙在提案中提出:各地应打破行政壁垒,统筹做好规划,尽快编制实施方案;以生态修复为重点,全面营造永定河沿线生态景观;统一对永定河流域的文化资源进行普查,不断丰富文化内涵,打造河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