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聚焦2020全国两会 > 代表委员话文旅
代表委员话文旅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松桃苗绣公司负责人石丽平
“将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
发布时间:2020-05-26 13:49 来源:中国旅游报 编辑:杨倩
信息来源:中国旅游报 2020-05-26

  “在这里,我站在人民大会堂,为绣娘、绣爷代言,姐妹们看到我,她们一定很高兴。我也诚挚邀请大家到多彩贵州,看一看我们民族文化的魅力,分享我们脱贫致富后的喜悦。”5月22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前,全国人大代表、贵州松桃苗绣公司负责人石丽平走上全国两会首场“代表通道”,分享了近年来她努力把松桃苗绣推广到祖国各地、推广到世界,同时带动4000多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的故事。

  “我来自神奇古朴、苗族文化比较深厚的贵州松桃。它是全国五个单一苗族自治县之一。”石丽平介绍,近年来,她的家乡在脱贫攻坚中取得积极成效,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变化,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民族文化蓬勃发展,人民群众获得幸福感,迈上了小康之路。

  石丽平说,她从2000年开始,用8年的时间徒步了3万多里路,收集资料、记录苗绣历史。“作为松桃苗绣第七代传承人,我努力把苗绣技艺发展好、传承好、运用好。2008年12月,组建了松桃苗绣团队,从最初的3名绣娘发展到今天4000多人的队伍,她们当中有下岗女工、留守妇女、返乡农民工等。我们以‘鸽子花’为载体,将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一朵朵‘鸽子花’销往67个国家和地区,有了自己的民族自主品牌‘鸽子花’,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对于非遗,我坚信,用是最好的发展,用是最好的传承。我的姐妹们经过培训,掌握了一门技能,她们的腰包鼓起来了。”

  石丽平还带领团队将指尖技艺转化为脱贫力量,助力易地扶贫搬迁。“如今,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当地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出了大山、搬进了城里,和贵州188万易地扶贫搬迁户一样,迎来了新的生活。我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设立了100个异地扶贫工坊,帮助我们的妇女从中学得技艺,带动了4000多户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实现了搬得出、有就业,逐渐能致富。2019年,她们一针一线,‘绣’了6000多万元。现在,像松桃苗绣这样的技艺,在贵州已带动50多万名妇女就业。”(沈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