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的首场“代表通道”上,身着民族服饰,来自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的全国人大代表石丽平让人印象深刻,特别是她说“我站在人民大会堂,为绣娘、绣爷代言”,让大家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她满满的自豪。
在全国两会上,像石丽平这样的民族文化“代言人”并不少。那么,这些代表的“代言”效果如何?《中国旅游报》记者对几位全国人大代表进行了采访。
杨昌芹代表:
传承“竹”梦 共同脱贫致富
“2018年,我在‘代表通道’上向全国人民展示了赤水河竹编,很多人知道了我所从事的非遗传承工作,不少企业主动与我们合作,订单多了很多。”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赤水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经理杨昌芹说。
据了解,2018年全国两会闭幕后,杨昌芹回到赤水,在当地党委、政府帮助下,在赤水市四洞沟景区游客接待中心旁开设了非遗展示销售厅,第一次将赤水竹编工艺和旅游休闲结合起来。2019年,她又在大同古镇上修建了占地1200平方米的“极竹堂非遗产学研基地”,基地集生产加工、销售、展示、培训、研发、设计于一体。
“我给公司起名为‘牵手竹艺’,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示范带动,牵起更多人的手从事竹编工艺,达到传承‘竹’梦共脱贫、赴小康的目标。”杨昌芹介绍,公司已从最初的4个人发展到106名员工,开发了竹提包、茶杯、花篮、字画等上千种竹编产品,并通过电商“触网”拓宽销售渠道。2019年,公司产值达到1200万元,拥有20多个商标、12项发明专利。
杨昌芹说,“目前,通过村集体扶贫资金入股方式,我们公司直接带动177户贫困户,为留守妇女、易地搬迁户,以及部分残疾人提供了就业岗位。”与此同时,在她的影响下,周边村民也发展起了竹编产业。
如今,在赤水,有20万人从事与竹相关的工作,以生态竹产业为支撑的种植、加工、旅游等全产业链已形成。很多人像杨昌芹一样,吃上“生态饭”,甩掉了“穷帽子”。
杨昌芹始终记得,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要为人民代言。“我从事的是非遗传承,作为基层代表,我们要用文化引领市场,用市场养活文化,让非遗实现真正的活态传承。”杨昌芹坚信,竹编非遗产业可以作为乡村振兴的文化产业、脱贫攻坚的特色产业。
眼下,直播、短视频等火热,杨昌芹也准备在抖音等平台上下功夫。“我制作了竹编视频教程,希望通过这些平台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竹编,并且在看视频后网上下订单买材料包,自己在家编制。”
宋水仙代表:
巧手刺绣 引导创业就业
“水族马尾绣是一种最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刺绣,是勤劳、朴实的水族妇女对美好生活的刻画和对美满祝福的期望……”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尾绣传承人、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非遗协会主席宋水仙介绍。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记者曾走进宋水仙的房间,用镜头记录下她从家乡带来的精美马尾绣服饰、头饰,以及铺满床的马尾绣工艺品。今年全国两会,宋水仙再次穿戴上马尾绣服饰走进了人民大会堂。
5月19日晚,即将出发前往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宋水仙还穿着民族服饰与另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参加“淘宝直播·为家乡带货”的“520营商环境日”活动。直播间里,她为网友唱起了山歌,大家纷纷与她互动留言并积极下单。
40多年来,宋水仙踏遍水族地区的村寨,“散尽千金”换得上万件水族老物件儿,并将自家住房改建,成立了水族地区第一个家庭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她开办了第一家马尾绣工艺品店和水仙马尾绣有限公司,将民族文化与时尚文化相结合,推动马尾绣商品化发展。
2018年全国两会上,她曾提出建立水族民间藏品展馆。如今,该展馆不仅成为水族文化传承和保护的研究基地,也是展示和宣传水族文化及马尾绣的平台和窗口。两年多来,宋水仙引导百余名水族妇女创业就业、脱贫致富。
“留住民族文化,需要培养新一代的传承人,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更好地传承、弘扬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宋水仙表示,今后她会继续认真履职,为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刘蕾代表:
鱼皮文创 促进文旅融合
“2018年,我能站在代表通道上,介绍赫哲族最有民族特色的鱼皮手工艺品,很自豪。”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同江市同江镇中心校教师刘蕾回忆当时的情形,仍感觉像是发生在昨天。
很多人看了她的介绍,都很好奇薄薄的鱼皮是如何制成手工艺品的?赫哲族人怎么会想到用鱼皮来制作衣服?面对这些问题,她总会耐心细致地解释。
据了解,在全国范围内,赫哲族只有5354人,主要聚居在位于黑龙江东部的同江市。刘蕾说,“虽然我们人口少,却拥有被纳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伊玛堪’、‘嫁令阔’(小调)等,那曲《乌苏里船歌》(由赫哲族传统民歌改编)也是唱响大江南北。”
此外,赫哲族还有独特的渔猎文化,特别是食鱼、用鱼更是独树一帜。近年来,随着文创产品研发,鱼皮、鱼骨技艺逐步登上大雅之堂,也为当地人民增收致富广开门路。
“我的家乡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就有各类鱼皮手工作坊、合作社20几家,每个合作社有几十人不等,产品销往全国多地。”刘蕾坦言,随着她把赫哲族鱼皮手工艺品带上全国两会的“大舞台”,当地产品知名度高了,当地手艺人对市场也越来越有信心了。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曾来到刘蕾的家乡看望赫哲族群众。此后,同江市两大赫哲族乡——街津口乡和八岔乡大力发展民族旅游,带动民族文化发展。如今,赫哲族人对于传承民族文化和发展旅游的积极性十分高涨,还创办了赫哲族专属的各种节日。
“乡村振兴使我的家乡更美,文旅融合让我们民族特色产品更有市场。我为我的家乡代言,希望更多的人了解赫哲族、探秘赫哲族。”刘蕾说,自己正在尝试通过直播平台为家乡的美景、美食,以及特色文化、工艺美术品等“带货”。“我们正在申创国家级赫哲族生态文化保护实验区,积极发展全域旅游,真诚希望大家到赫哲族来看看。”(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