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聚焦2020全国两会 > 代表委员话文旅
代表委员话文旅
全国人大代表沈铁梅:加强对地方戏曲的扶持力度
发布时间:2020-05-27 12:53 来源:中国艺术报 编辑:杨倩
信息来源:中国艺术报 2020-05-2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地方戏曲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地域特色,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各地先后创作推出了川剧《江姐》、秦腔《王贵与李香香》、豫剧《重渡沟》、苏剧《国鼎魂》、河北梆子《李保国》等优秀地方戏曲作品,开展了系列丰富多彩的展演活动,有力推动了地方戏曲的传承发展。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冲击,地方戏曲仍面临诸多发展困境,存在高峰作品不多、观众减少、演出市场萎缩、后继乏人等现实困难和问题,抢救、保护地方戏曲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非常艰巨。为进一步抓好地方戏曲的传承发展,拟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对地方戏曲剧目创作和传统戏挖掘整理工作的指导。建议文化和旅游部进一步加大对各地开展的地方戏曲重点剧目创作、优秀传统戏挖掘整理工作的指导力度,帮助各地深入推动地方戏曲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地方戏曲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地方戏曲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二、加大对地方戏曲传承发展工作的经费扶持力度。建议国家艺术基金对各地申报的优秀地方戏曲大型剧目和作品创作项目、地方戏曲传播交流推广项目、地方戏曲人才培养项目、地方戏曲青年艺术创作人才项目,予以优先考虑;建议文化和旅游部实施的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也对各地申报的优秀地方戏曲创作项目给予适当资金倾斜,扶持各地创作推出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优秀地方戏曲艺术作品。

  三、加强地方戏曲创作演出后继人才培养。建议进一步建立健全地方戏曲创作演出人才培育机制,加大对地方戏曲优秀创作表演人才培养项目的支持力度。组织有关高校或高职院校定期举办地方戏曲编剧、导演、表演、作曲、舞美等专业戏曲人才培训班,为地方戏曲院团培养后备人才;坚持实施“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名家传曲——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扶持地方戏曲剧种的表演艺术家、音乐名家、“非遗”传承人以“师带徒”的形式培养青年戏曲人才。

  四、重视引导和培育地方戏曲演出市场。戏曲在电影、电视、流行歌曲等众多信息时代“产品”的冲击下,宣传曝光率减少,营销策划老套单一,从而导致戏曲观众减少,戏曲演出市场不景气。戏曲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一代代观众对其持续不断的关注和支持。建议加大戏曲教育、宣传力度,推行传统文化保护“三个一”活动:一周一小时,由电视台、广播电台每周讲、演、谈、听戏曲一小时;一月一堂课,开展学生戏曲培养计划,每所学校每月一场公开课;一年一观演,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每年至少公开观看一场戏曲演出。同时,建议指导各地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争取对参与地方戏曲演出策划和营销的市场主体给予经费补贴和政策支持,并争取财政的支持,减免地方戏曲从业者个人所得税和地方戏曲行业企业增值税,加大市场培育力度,打通传统戏曲走向市场的渠道,进一步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团体或个人参与和支持地方戏曲传承发展,为戏曲的发展和戏曲观众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氛围,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五、广泛搭建地方戏曲交流展示平台。建议文化和旅游部通过坚持举办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全国地方戏曲会演等全国性重要展演活动,搭建地方戏曲的交流展示平台,促进各地方戏曲院团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提高,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和参与地方戏曲的传承发展工作,扩大地方戏曲的观演群体,特别是加大对年轻观众的培养力度。同时,建议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安排更多的优秀地方戏曲院团参与对外交流展演活动,并明确各地方戏曲剧种规范、准确的对外翻译表述方式,切实加大地方戏曲艺术的对外展示力度,进一步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