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渤海靺鞨绣第四代传承人孙艳玲佩戴的黑色真丝纯手工刺绣口罩格外引人注目。今年,孙艳玲提交的多份建议都与这枚兼顾健康保障与非遗传承的口罩相关。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口罩一度成为稀缺物资。孙艳玲便“跨界”联合多位企业家朋友克服困难开起了口罩厂。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孙艳玲想到,可以将渤海靺鞨绣与口罩结合,便做出了绣着栩栩如生花朵图案的纯手工真丝刺绣口罩。目前,孙艳玲已与英国一家采购商签订10万份订单,让渤海靺鞨绣以特殊的方式走出国门参与全球战“疫”。
作为非遗传承人,孙艳玲履职期间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非遗的保护、传播以及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等工作,走访调研黑龙江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详细调研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生产生活等情况,倾听非遗传承人的发展诉求。
“随着非遗产业化发展愈发深入,部分非遗传承人从原申报地迁移到其他地区,并在当地开展非遗保护和传承活动,也就是‘非遗异地传承’现象越来越多。然而,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指导性文件均未提及过‘非遗异地传承’的问题。”孙艳玲敏锐地发现非遗产业的新动向,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她认为自己有责任支持“非遗异地传承人”,并提交了明确具体保护细则和奖励办法的建议。
孙艳玲表示,当前,产业化程度较高的非遗项目迁移至其他省市发展的需求越来越大,但却面临“项目和人走出去、依旧被列入迁出地名录”的尴尬局面。因此,建议国家支持“非遗项目、传承人跨区域迁移认定”,并在法律法规中明确相应的原则和程序。建议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可按迁入地的规定办理跨区域迁移认定,成功认定后不再列入迁出地非遗项目及传承人名录中。
对于异地传承的非遗传承人,孙艳玲建议应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的规定,给予非遗传承人应该享受的优惠和补贴,维护非遗传承人的正当权益,让非遗传承人的基本生活有保障。(赵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