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聚焦2020全国两会 > 代表委员话文旅
代表委员话文旅
全国人大代表孙艳玲:非遗“手拉手”,特殊人群能致富
发布时间:2020-05-29 12:28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杨倩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20-05-29

  借助非遗力量带动贫困人口尤其是特殊贫困人群致富,是全国人大代表孙艳玲近些年所致力做的事业。她在参加全国两会时多次提出,广大非遗企业要积极响应扶贫号召,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多种形式,助力脱贫攻坚。

  孙艳玲是黑龙江省牡丹江渤海靺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这是一家经营地方民族工艺品和国家级非遗渤海靺鞨绣的文化企业,在弘扬非遗传统技艺的同时,致力于精准扶贫,带动低收入群体脱贫致富。

  近些年,孙艳玲和她所在的公司把城乡低收入群体以及残疾人、刑满释放人员等特殊群体作为精准扶贫对象,通过建基地、传技艺、给项目、收产品的手拉手方式,使上千家贫困户脱贫走上致富路。

  谈及为什么会将帮扶对象放在特殊人群身上,孙艳玲说:“在招工时看到他们渴望得到一份工作的眼神,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们虽然是弱势人群,但都有一颗坚强拼搏、努力向上的心,我得帮他们。”

  据了解,孙艳玲每年通过当地宣传部门、民政局、工会、妇联、残联、共青团等单位,寻找特殊人群的信息,采用一对一、手把手的免费教学模式,传授刺绣技能。对能力较强的学员支持独立开店,如果不能独立开店的吸纳进入公司工作。而对于肢体残疾及聋哑学员,通过特殊培训后,他们在家就可以就业。

  不仅如此,孙艳玲和她的徒弟们还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向全国更多的特殊人群传授满绣技艺。据了解,她们几乎每天晚上都会直播教学,已经有近9万名粉丝。

  孙艳玲表示,事实证明,送钱送物不如送智慧,只有让贫困户有了生存技能、致富本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脱贫。非遗企业应借助人才优势开展智力帮扶,开展实用技术、生产技能、经营管理等技能培训,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帮助结对村的群众通过更新生产生活观念,提高生产技能和生活质量。

  近20年来,牡丹江渤海靺鞨文化公司培训了上万名学员,很多人不但生活得到了改善,还在所在领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牡丹江市贫困户农民王彦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通过上培训班,不但成为致富能手,还成了国家级非遗项目满族刺绣的第五代传承人,她创作的作品多次在重要展览中展出。下岗女工李春波家庭条件差,无经济收入和生活来源,自己身体也不好,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生活一度很困难。在孙艳玲的帮助下,她开始学习刺绣,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如今已是一名合格的中级绣娘,每月能获得不错的经济收入,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

  在帮扶过程中,孙艳玲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送培训教师到乡下培训需要吃住行等一笔不小的费用,部分培训教师没有资格证等。孙艳玲希望国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送培训下基层,同时对考试合格的非遗技能人员颁发技能培训师证,让他们有资格培训特殊人群。

  “产业扶贫在精准扶贫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非遗企业在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等诸多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积累了丰富经验,有利于提高产业扶贫的效能。”孙艳玲表示,非遗企业参与扶贫,带动群众脱贫,是担当社会责任、先富帮后富的重要体现。

  [【代表建言】]

  一、政府有关部门建立非遗企业精准扶贫机制,通过政策、项目、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带动更多非遗企业积极参与,确保扶贫效果,帮助贫困人群受益。

  二、政府部门与非遗企业紧密合作,组织和指导非遗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状况、产业优势和特点,选择帮扶途径和帮扶对象、制定帮扶规划。

  三、发挥非遗类企业在市场开拓以及渠道和信息整合方面的优势,通过采购、代销、委托加工等方式,激活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带领贫困群众发掘优势、创造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