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许鸿飞
今年是全国政协委员、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参政议政的第四个年头。作为一名雕塑艺术家,他始终致力于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今年他的提案再次聚焦艺术助力乡村振兴、产业与艺术的融合发展,倡议发挥文化艺术的传播作用,打造乡村特色品牌,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最近,因为许鸿飞和他的数十件雕塑作品的到来,广州市天河公园变身艺术公园。《三弹音乐》《花城六月天》等在全球20多个国家和全国多个乡村展览的作品,以诙谐幽默的艺术趣味体现出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为城市居民打开了一扇感受乡村风情的窗口,也成为许鸿飞用艺术助推乡村振兴、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最新实践。
“艺术助推乡村振兴,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这是许鸿飞去年提案关注的主题。为了将这一倡议付诸实施,他从2020年5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启动雕塑百村展,目前已在多个省份的11个乡村举行。这些走入田间地头的雕塑作品更加生活化,容易给人以亲近感,缩小了观众与作品之间的距离感。
“深入乡村的展览和调研给我带来了很多新的创作想法,艺术作品与乡村田园环境互动产生的化学反应是意想不到的,感觉作品是从大地中生长出来的,很灵活。”许鸿飞说,艺术家应当多到乡村走走,让创作和作品回归乡村和田野大地,既可以激发创作灵感,也将丰富乡村振兴的文化内涵。
乡村要振兴,人才很重要。在许鸿飞看来,文化艺术作品下乡可以对下一代产生很好的艺术启蒙效果。通过文艺作品带动乡村振兴,体现乡村的自然生态之美、生活情调之美,可以让更多人参与到乡村建设中,带动乡村发展。
许鸿飞表示,户外雕塑展受到村民欢迎,并被要求延期,证明村民需要艺术,需要接地气的艺术作品。因此,他今年的提案继续聚焦乡村振兴,并在去年提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提出从产业与艺术融合的角度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许鸿飞认为,在现阶段,乡村要实现持续性发展,还需要多关注和挖掘乡村特色,有针对性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品牌,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可以通过IP建设、文化艺术设计、推广传播等渠道介入。此外,乡村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可以通过艺术家的作品进一步丰富文化内涵。例如,许鸿飞在乡村采风过程中创作了很多作品,都是对真实乡村生活的反映。借助这类艺术作品,不同地区的人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到乡村的特色物产、景色风光和生活文化,助力当地旅游业发展。
广东的许多乡村有着独特的地方风情,英德市连樟村就是其中之一。去年5月,许鸿飞在连樟村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雕塑展,探索乡村“一村一品”品牌建设路径。在调研展览过程中,他为当地盛产的茶叶设计了茶饼包装礼盒,将当地特色农产品包装成旅游“伴手礼”。同时引导村民形成产业化经营意识,引入企业加入到产业链中,源源不断地丰富乡村特色产品,有效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通过对全国几十个乡村进行调研采风,我深刻感受到目前乡村发展已经产生很大变化。”许鸿飞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乡村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这个时候更应该有文化艺术助力,使乡村全面振兴的内容和内涵更加丰富,更具有持久性。(谭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