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突如其来的“5•12”汶川大地震给青川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灾难。地震发生时,我正在青川县城办理群众互助资金支取手续。瞬间,山崩地裂,地动山摇,房屋倒塌,烟尘满天,县城顿时一片狼藉。
看到县城的灾情这么严重,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了:木鱼镇距离县城20多公里,突遇这么大的灾害,情况怎么样?我来不及多想,只有一个念头,我得赶紧回去!通讯中断了,公路不通了,车辆也停下了,我连走带跑往回赶。当时,强烈的余震不断,沿途不断有塌方和泥石流,随处可见倒塌的房屋和被巨石砸坏的车辆。我一路上跌跌撞撞,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赶快回去,那里的工作需要我。
回到镇里,我迅速加入到救援队伍中,同随后赶来的部队官兵和专业救援人员一道,从废墟中救人。13日下午,相邻的骑马乡一对在外地打工的夫妇匆匆赶到木鱼镇,找寻他们在我们镇中学读书的孩子。看到已是一片废墟的学生宿舍楼,夫妇俩心痛万分,非常焦急,强行要冲过警戒线找孩子。维持秩序的我走上前去劝他们说:“同志,不要往前挤,武警战士正在全力救援……”悲伤至极的孩子父亲走到我面前,二话不说,就给了我一拳,说:“滚开,你的儿子没埋在里面,你当然不急。”说着他又要急着冲进去。我和镇上两位干部紧紧把他抱住,大声对他说:“同志、老乡,冷静点,里面很危险,大家都冲进去,乱糟糟的怎么救人呵?”夫妇俩听完我的话,长叹了几声,终于慢慢退了回去。我为他们找来两瓶从废墟中抢出的酸奶,劝他们耐心等待。
救灾工作千头万绪,每一项都十万火急。震后的青川天气十分炎热,如果不及时掩埋遇难者遗体,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很可能引发疫情,危害更多的群众。因我经常下乡,和群众接触的时间较多,群众的情况也比较熟悉,我便主动承担了安抚群众、掩埋遗体和卫生防疫工作。但是,我没有想到面对的是这样一个复杂场景:一些家属不相信自己的亲人遇难,守着遇难者的遗体,想跟亲人多呆一会儿;有的希望等在外地的亲人回来见上最后一面,说什么也不肯掩埋亲人的遗体。
那几天,我天天陪着遇难者的亲属。白天烈日当空,我们就站在烈日下,把遮阳的树阴地方让给他们;夜里寒冷,我们就陪他们一起说说话,一起流着泪;有了吃的、喝的,先送给他们。大山里的人民是淳朴的,我们的真情终于打动了善良的乡亲,赢得了他们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我和同志们一道选择了一块翠柏掩映的青山坡,忍着巨大悲痛,陪着遇难者的亲属们掩埋遇难者的遗体。在具体负责掩埋遇难者工作的五天里,我已记不起上上下下去过多少回。每当面对一座座墓地,回想起他们的音容笑貌,我不禁悲伤至极,饱含泪花,为他们默默祈祷,愿他们一路走好!
在重点防疫工作的掩埋地,山上没有水喝,没有东西吃,太阳还很大,根本没有遮阳的地方。为了尽快完成工作,我们没合过眼,没睡过觉,顶着烈日,白天夜晚连着干,通夜通夜地干。那几天,我的嘴唇全部干裂,声音完全嘶哑,脚上磨出了血泡,背上晒出了水泡,汗水一浸,犹如针扎似的钻心疼痛。15日下午4点多,我背着消毒水上山喷洒。当走到半山腰时,不知怎的脚下一软,一头栽倒在地上昏了过去。我被一起上山的同事摇醒后,稍微定了定神,背起药水又向山上爬去。那一夜又是一个忙碌的通宵!
16日上午10点多,我从山上下来,回到临时救灾指挥部的帐篷里,刚说了一句“快给我拿点水喝”,然后就突然感觉眼前一黑,什么也不知道了。我今年不到35岁,平时身体还算强壮,但几天几夜的身心疲惫还是把我击倒了,这次我昏迷了近4个小时。后来医生说,当时情况非常危险,由于低血糖和过度劳累,引发呼吸衰竭,每分钟心跳超过120次,如果抢救不及时,很有可能发生生命危险。醒过来后,有位在现场采访的省电视台记者问我接下来怎么办,我揉了揉肿胀的脸,说:“接着干吧,还有那么多事要做。”
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我只是做了一名基层纪检干部应该做的事,但是,党给了我很多荣誉,灾区群众给了我无私的爱。现在想来,当时我能不能醒过来其实并不重要,只要灾难赶快过去,乡亲们不再受苦,我就是搭上一条命也心甘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