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阳: 依托叠加优势,做强做优文旅产业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
发布时间:2022.06.28 10:37

  北京市朝阳区依托全国文明城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等叠加优势,抓好“双奥之城”“两区”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不断做强做优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

  数据显示,2021年1月至12月,朝阳区全区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单位实现收入2873.3亿元,同比增长11.4%;2021年,朝阳区实现旅游总收入1114亿元,同比增长53.9%;全年接待净游客量6231.3万人次,同比增长37.5%,旅游总收入和净游客接待量均为全市第一。据统计,2021年朝阳区消费总金额781.58亿元。按照行业划分,文旅消费588.66亿元,占全区消费总金额的75.3%。

  数据的背后是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长期培育。朝阳区有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多年发展,朝阳区形成了以文化传媒、数字经济、创意设计、文化贸易、休闲娱乐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同时,以移动新媒体、数字娱乐、数字出版、电竞游戏等为代表的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文化新业态占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单位收入的比重近四成,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798-751艺术街区、亮马河风情水岸两大片区成功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751园区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试点;三里屯太古里被评为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朝阳区拥有北京SKP、国贸商城、三里屯太古里等国际知名消费商圈15个,占北京市的50%。强大的消费能力带动夜间经济活跃发展,北京市首批4个“夜京城”地标有2家在朝阳;首批9个“夜京城”商圈中有5个在朝阳;首批10个“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有4个在朝阳,第二批有2个在朝阳。

  近年来,朝阳区着力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深入推动文旅融合,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全区全面实施文旅融合“三十”工程(10家文化事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10个特色文旅消费街区、10条精品文化旅游线路),评选出朝阳区首批10家文化事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首批10个特色文旅消费街区,推出10条精品文化旅游线路,深入推进文化事业产业融合、文化旅游融合,文旅新业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1年,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中数字内容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等文化新业态实现营业收入约1051.9亿元,同比增速达13%。

  与此同时,朝阳区积极拓展数字服务载体建设,重点打造一站式、集成式、数字化的“朝阳文旅云”公共文旅服务平台。创新探索数字应用场景,支持和引导区域文旅企业开展“数字文旅创新试点项目”、联合区内企业开展2021年朝阳区AR文旅智慧导览服务、开发建设北京市朝阳区文旅企业大数据平台,推进数据资源全面开放共享。有序推进数字文化空间建设,打造了北京东部规模最大的网游电竞特色文化产业园“电子城·数字新媒体创新产业园”,并且已经吸引5G直播孵化基地落户朝阳区,同时还拥有虎牙直播北京总部、果壳网、影谱科技等一批优质企业,时趣互动、影谱科技、卡车之家等13家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鲜生命力。

  在完善文化和旅游企业服务体系方面,朝阳区注重发挥“产业政策+市场资金”的联动效应,出台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30条”,涵盖文化精品创作、品牌企业、文化科技融合、文化新消费、文化金融服务、园区提质增效、公共服务平台7个方面,每年安排1.5亿元的专项引导资金,同时注重撬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杠杆作用,合力发展文化产业,营造了良好的产业生态和发展氛围,不断激发文化企业的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自成立以来,主动服务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围绕体制机制、政策环境、市场体系、金融服务、人才培养、发展模式六大领域,积极构建文化产业的全面改革创新体系,形成了一套可复制、能推广的发展经验。截至目前,实验区登记注册文化企业已超过5万家,其中规模以上单位数量创历史新高,占全市近1/4;2021年1月至12月,实验区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实现收入1492.9亿元,同比增长15.9%,增长态势强劲。区域内汇聚了44家上市挂牌文化企业、6家数字文娱独角兽企业、300余家文化类高新技术企业,以及164家文化类总部企业,引领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作用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