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踏上新台阶,广东省中山市从2021年起推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质增效,截至2024年,已有233家中心完成任务,完成率达86%。在2024年广东省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抽样调查中,中山市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总体得分位列全省地级市第三。中山市还通过建设香山书房、邻里文化家等新型文化空间,提升基层文化服务水平。全市105家香山书房中,有65家分布在乡镇,2024年的人流量约184万人次,外借图书约35万册次。
如何让这些公共文化空间在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中更好地发挥作用,让群众走进来、愿意常来?中山各镇街以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提质增效为契机,引入社会资源和力量参与新空间的建设、管理与运营,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三乡镇桥头村,有一座玻璃屋样式的稻田香山书房。2022年10月,三乡镇青年企业家协会企业开始运营该书房,依托“咔品花茶×咖啡笔记”茶饮店引入轻餐饮服务,不定期开展公益文化活动,打造“二十四节气”文旅品牌,成为附近居民和游客读书观景、休闲学习的好去处。三乡镇宣传和文旅教体办公室主任邓菲介绍,该镇通过设备保障、资源配置、租金减免等优惠助企举措,引入社会力量参与香山书房筹建、运营和管理,如华丰花园香山书房与居民社区紧密结合,成为阅读空间升级优秀实践案例;当地名座假日酒店、东街里·和集民宿等建设共享阅读空间,形成“阅读+住宿”的发展模式。
西区街道实施“公益大联盟”服务机制。据西区街道党工委委员叶子昌介绍,西区街道已招募1家文化企业、5支业余文艺团队入驻街道内文化活动中心参与管理,为群众提供免费或低价的文化服务,2023年以来举办活动60多场。其中,西苑社区香山书房引入青年创业团队运营管理,推出“人才创梦咖啡”项目,定期开展与读书、观影有关的文化沙龙,月均接待群众近2万人次。西区街道还拓展“非遗+”新空间,将醉龙元素融入荔景苑香山书房等,推出“荔苑有戏”文艺新品牌、“香山书房之夜”阅读项目,以及醉龙咖啡、文创周边等,为群众提供文化新体验。
横栏镇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委托第三方机构运营管理永兴书房。据横栏镇党委委员叶剑荣介绍,永兴书房是该镇为弥补工业园区公共文化场所配套不足而建设的,为附近1公里范围内30多家规上企业的5000多名员工构建了5分钟阅读圈,2024年接待读者超过3.8万人次,同比增长220%。运营方注入社会资金对永兴书房进行升级改造,使面积、座位增加50%以上,同时引入咖啡店,打造服务多样化的“书房+”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东区街道为推动三溪村文旅驿站·旅游服务中心可持续发展,引入“三溪里”本土茶饮品牌,成立三溪文旅导赏团队,解决了驿站管理力量不足的问题;引入轻餐饮、文创、民宿、非遗制作等业态,推出非遗体验、亲子课堂、美食探赏等研学游线路,开发了文创IP“三少”,开设首家主题文创店,推出明信片、帆布袋、冰箱贴等产品。据统计,三溪村年均开展活动200余场次,惠及群众近3.5万人次,节假日日均游客量约5000人次。
推出“文化村长”结对指导模式,是小榄镇让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动”起来的创新之举。据小榄镇宣传文化服务中心主任项建东介绍,该镇推动29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完成改造升级,将更多时间、精力、财力投入基层,努力让优质文化资源下沉到一线。2021年至2024年,全镇共开展惠民文化活动1239场次,惠及群众18.5万人次。到2024年底,该镇已实现村(社区)“文化村长”全覆盖,全镇全年共开展“文化村长”驻点公益活动超170场次,惠及群众超6万人次。
不少地方通过购买服务,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运营管理委托给专业机构,但这种方式并非一劳永逸。中山市南朗街道建有17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018年起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整体打包给专业社工机构运营,改变了以往文化协管员单枪匹马、独力难支的困局,但也逐渐暴露出村(社区)一级参与度低、主体责任不清晰等问题。为此,南朗街道调整运营模式,采用街道下拨补助资金、村(社区)自主开展工作的方式,激发出村居的参与积极性和创造力。如今,各村根据实际情况和第三方商议服务内容,结合人口结构特点、群众喜好等策划和组织文化活动,服务效能和群众满意度双项提升。
目前,中山市已出台行动方案,在全市开展行政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提质增效工作。中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萧亦充表示,将聚焦资源好不好、渠道畅不畅、机制顺不顺,集中力量做大优质文化资源体量,做强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优化社会力量参与渠道,深入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拓展多元业态的公共文化服务新场景。(谭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