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遵义“五抓五促”加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后续建设
来源:报送系统
编辑:
发布时间:2014.07.02 09:57

  遵义市2013年11月被国家文化部、财政部正式授牌为全国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市上下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突出“五抓五促”,扎实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建设,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一是抓组织领导强化过程管理,促部门联动抓落实。市、县两级成立示范区后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提升示范区水平的后续建设规划,明确县(区、市)政府和各部门工作职责。规范运行已建立的考核评估体系及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对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实行目标绩效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年度目标绩效考核,确保后续建设规划落到实处。

  二是抓基础设施加快网络构建,促服务体系全覆盖。按照“巩固强项、提升弱项、补齐缺项、提质增效”方针,加快公共文化设施设备标准化建设,加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长效机制。完成遵义大剧院、市文化馆新馆舍等重点文化项目建设,加强县(区、市)、乡(镇、街道办事处)、村(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14个县(区、市)文化馆、图书馆全部达到部颁三级馆以上标准,80%以上达到部颁二级馆以上标准;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达到三级站以上标准;全市所有行政村(社区)建有文化活动室(中心)和“乡村大舞台”;全市数字电视转换率、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实现数字资源全覆盖。构建起具有遵义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是抓活动开展提高服务供给,促文化产品高质量。打造和提升“书香遵义”全民阅读活动、“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美丽乡村”文化下乡活动、“美丽城市”广场文化活动、“名城大讲堂”名家讲座等“五大文化活动品牌”,引领全市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深入实施公益文化普及工程,持续做好“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全市公共图书馆(室)图书藏量突破500万册,人均达到0.7册以上;各级文化馆每年免费为群众演出、举办较大规模文化活动10场以上;各级博物馆每年举办较大规模讲座、培训、巡展等博物馆文化活动不低于12项;各乡(镇)综合文化站每年开展演出、展览、培训等文化艺术活动6次以上;各行政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中心)每年开展各类较大型文体活动3次以上。充分发挥地方文艺人才作用,依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加强与国家、省级艺术院团(馆)合作,加强文艺精品创作服务体系构建,推动精品创作不断推陈出新,提高文化产品质量,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文化需求。

  四是抓制度设计打造特色亮点,促长效机制常态化。按照“软硬件建设并重、政策研究与实践推动并重、点线面结合并重”的要求,进一步探索文化项目实施反馈、测评、改善机制,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为载体,继续深化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研究,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足广大农村文化需求,实现城镇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积极打造地域特色亮点,形成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规范化、长态化运行机制。

  五是抓宣传报道强化氛围营造,促舆论引导见成效。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作用,及时报道构建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典型经验和做法,发挥典型经验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结合遵义特色文化,开展以大舞台、大讲堂、大展台为主要形式的工作交流和区域联动,不断提升遵义市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来源:贵州省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