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以来,湖北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严荣利率调研组先后9次历时20余天,深入全省15个地市的60个市县区,实地考察60余个国有文艺院团和民间戏曲班社,全面调研全省艺术院团和地方戏曲的生存发展现状,宣传讲解有关政策规定,看望慰问一线演职人员,探求商讨推动艺术院团建设和地方戏曲振兴发展良策。
一是用实功,务求高效。调研组在事先审读各剧团剧种汇报材料的基础上,深入每个院团排练场、剧场、工地、艺术档案室、库房、演职员宿舍等场所,察看场馆设施,检查服装及舞美设备,查阅艺术资料档案,观摩演员排练演出,听取传承人介绍并观看表演,召开现场座谈会交流互动,全面翔实地掌握全省艺术院团和地方戏保护发展第一手资料。期间,调研组还深入流动舞台车的下乡演出现场、民办剧团夜晚演出台前、戏曲票社活动场所等观看戏曲表演,慰问鼓励基层演职员;现场观看了戏曲传承人表演的北路子花鼓戏、荆河戏、梁山调和湖北越调等稀有剧种演出,围绕其历史起源、分布情况、音乐流变、剧目留存、人才队伍等进行交流;专程赴荆州孙叔敖衣冠冢、老郎庙遗址(戏曲鼻祖优孟像供奉地)凭吊,并多方查阅优孟的有关资料,考证戏曲起源及湖北源远流长的戏曲历史。
二是摸实情,务求透彻。湖北全省90余个专业艺术院团,其中地方戏曲院团50多个,对有两个以上院团的汉剧、楚剧、荆州花鼓戏、黄梅戏、豫剧、南剧和曲剧等,要求其加大力度进行艺术创作、人才培养和惠民演出;对阳新采茶戏、竹溪山二黄、崇阳提琴戏等仅有1个专业艺术院团演出的10个剧种,要求其加快保护发展的步伐;对湖北越调、荆河戏、梁山调等一批仅有传承人和民间班社活动的濒危剧种,要求其迅速抢救整理。近年来,各专业艺术院团和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戏下乡活动,年均完成演出2万多场,服务观众约2400多万人次,深受百姓喜欢。与此同时,调研发现,大部分院团特别是戏曲院团面临巨大的生存发展压力,有的剧团没有专业剧场,有的没有排练场,有的租用排练场,有的甚至已基本处于休克状态;大部分院团特别是戏曲院团人才匮乏,行当不全,有的已20多年没有招收年轻演员,演职人员严重老化,主创人员缺乏;剧团送戏下乡演出补贴偏低,普遍存在多演多赔的现象,个别市县每场演出仅补助100元,有的甚至没有补贴,严重影响制约了艺术院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积极性。
三是谋实策,务求管用。调研组通过书面了解和查阅史料,坚持带着问题下基层求证疑惑、启发思路,一路调研一路思考,寻求良策。针对调研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补充完善拟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湖北地方戏曲保护与发展的意见》,积极建议将艺术院团建设、地方戏曲发展纳入正在制定的湖北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意见和文化事业十三五规划等文件中,从制度层面加强指导推动;同时,两次专题召开地方戏曲剧种研究工作会议,以加强对10个天下独一团剧种的保护传承作为示范,从政策层面对全省院团建设和地方戏保护予以指导;5月份以来,首次集中安排获奖戏曲剧目在省内外同步展演,以重大戏曲艺术活动展示湖北戏曲发展成果、扩大荆楚文化影响,寻求更多资源支持推动全省艺术院团建设和地方戏发展。
此次调研活动是湖北省1995年戏曲普查以来,又一次进行的全省范围内艺术院团和地方戏曲全面调研,有利于摸清其家底和发展现状,为下一步制订出台湖北省艺术院团建设和地方戏保护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有力参考和可靠依据。(来源:湖北省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