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服务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
来源:报送系统
编辑:
发布时间:2013.04.11 14:59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省文化厅将紧密结合全省文化改革发展实际,充分发挥我省文化资源优势,统筹服务好文化强省、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和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等三大进程,努力为实现“中原梦”作出应有贡献。 

  一、推动现代文化产业集聚与提升,积极服务航空经济产业体系建设 

  (一)进一步优化产业整体布局,形成以郑州为中心、以中原城市群为主干、以特色文化区块为依托,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二)以骨干文化企业为龙头、资本为纽带,推动试验区文化企业向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努力打造一批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形成一批年经营收入过亿元的骨干文化企业,培育12家年经营收入过10亿元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力争23家文化企业上市。 

  (三)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推进郑州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国产动漫振兴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郑州嵩山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培育35家年经营收入过百亿元、10家左右年经营收入过 20亿元的文化产业园区,积极吸引优势文化产业资源向试验区集聚。 

  (四)实施知名品牌提升工程,全力提升以《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等为代表的演艺品牌,以古都文化、文字文化、武术文化、寻根文化、宗教文化等为代表的文化旅游品牌,以南阳玉雕、禹州钧瓷、洛阳唐三彩、开封汴绣等为代表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牌,以《小樱桃》、《少年司马光》等为代表的动漫品牌,引导和鼓励它们进一步挖掘市场价值,开发新产品,拉长产业链条,形成品牌效应。 

  (五)注重采用先进科技改造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方式以及创新文化服务形式,争创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大力推进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把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与提升,积极服务航空都市建设 

  (一)进一步加快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成省图书馆新馆、河南博物院二期工程等重点文化工程建设。完成省直文艺院团剧场新建改造工程,实现每个院团拥有一个600座以上现代化剧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投入使用。推进机关、学校、军营、企事业单位的文化活动场所建设。 

  (二)继续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推动数字服务进入城乡家庭。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实现全省公共图书馆资源的无障碍共享,形成覆盖全省的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实施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为群众提供良好的公益性互联网服务,努力形成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 

  (三)提升公共文化馆(站)、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水平,通过不断丰富内容、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服务环境,为公众提供优质服务。 

  (四)以“群星奖”、“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为龙头,大力开展文化进社区、进校园、进军营、进企业,积极组织各类群众文化活动。 

  (五)组织好各类文化节庆活动,重点扶持“春满中原”春节文化、少儿文化艺术节、老年文化艺术节、端午文化节、清明文化节、中秋文化节等一批影响大、效果好的文化活动品牌。 

  三、推动对外文化交流深化与提升,积极服务内陆开放型航空港区建设 

  (一)进一步完善对外文化交流开放平台功能,创新对外文化交流体制机制,推动中原文化走出去,拓宽试验区开放门户。 

  (二)积极参与国家重大对外文化交流项目和“央地合作”计划,借助国家在海外举办“中国文化年”、“中国文化艺术节”、“欢乐春节”等活动,配合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开展与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和欧美的文化交流,提升中原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三)利用河南在境外举办经贸洽谈会、“河南文化周”和建立友好省州等活动,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合作,开展文艺演出,举办各种展览。 

  (四)加强海外少林文化中心建设与管理,推动成立少林文化基金会。 

  (五)促进具有中原特色的戏曲、文物、武术、杂技、民乐、民俗等走向世界,宣传河南文化形象,为建设试验区营造和谐的国际环境和文化氛围。(来源:河南省文化厅)